大額存單門檻再降 業內:難破市場清冷局面
摘要:柏可林 攝 盡管大額存單在門檻和收益上不盡如人意,但在一定程度上,大額存單是目前銀行定期存款的替代品。與它相比,理財產品并非銀行表內資金,同時也不受存款保險制度
柏可林 攝
盡管大額存單在門檻和收益上不盡如人意,但在一定程度上,大額存單是目前銀行定期存款的替代品。與它相比,理財產品并非銀行表內資金,同時也不受存款保險制度的保障。
隨著大額存單的不斷發展,進一步推進存款利率市場化的程度。存款利率市場化,不僅僅體現在價格的放開上,也體現在與存款相關的替代品的發展上。
6月6日,央行發布了大額存單新政,將《大額存單管理暫行辦法》(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5〕第13號公布)(下稱《辦法》)中的第六條“個人投資人認購大額存單起點金額不低于30萬元”修改為“個人投資人認購大額存單起點金額不低于20萬元”。新標準自2016年6月6日起施行。
央行強調,此次大幅降低了個人投資者認購大額存單起點金額是為了推進大額存單業務發展,拓寬個人金融資產投資渠道,增強商業銀行主動負債能力。
個人認購市場陷窘境
所謂大額存單,是指由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面向個人、非金融企業、機關團體等發行的一種大額存款憑證,也是一種銀行發給存款人按一定期限和約定利率計算,到期前可以在二級市場上流通轉讓的證券化存款憑證。中國的大額存單以人民幣計價,個人和企業可通過銀行營業網點、網絡銀行、手機銀行等方式進行購買。
和一般存單相比,大額存單在到期之前可以轉讓,也可以抵押。換句話說,它不僅比同期限定期存款利率高,還有流動性,變現能力強。在美國,銀行業主要是通過CD即大額存單進行主動負債。對于美國居民來說,大額存單投資是一種常見的替代儲蓄的投資品種,居民個人可以在銀行柜臺根據銀行掛牌利率和期限,進行不同期限和收益的選擇。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曾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大額存單為利率市場化,以及如何發現利率走廊的合理的利率水平提供了解決方法。如果只有長期貸款,沒有這種吸進大額存款的短期業務,會使得長短利率的匹配缺乏利率的發現機制。
中國的大額存單自2015年6月15日正式推出,包括中、農、工、建、交、招行在內的多家銀行都陸續加入了發行大額存單的陣營,產品期限也越來越豐富,發行量也在不斷增加。據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在今年3月份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有90多家銀行宣布了總計5.7萬億元的大額存單發行計劃,高于2015年全年的5.4萬億元總額。
然而,盡管多家銀行都推出了大額存單產品,發行規模也有所增長,但普通儲戶似乎并不買賬。市場消息稱,興業銀行廣州分行在剛推出大額存單的時候,該行廣州分行轄內地區大額存單的體量能達到30億-50億左右,但是目前的存量已不到10億。
但多家銀行網點的工作人員都表示,“大額存單的銷售比較冷清,很少普通儲戶咨詢大額存單的業務,一般是企業、機構等單位客戶辦理則比較積極。”
“來我們銀行認購大額存單的投資者一般會選擇3年期或5年期的大額存單,因為期限較長的大額存單利率更高,比得上,甚至是超過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鄞州銀行董事會辦公室主任游春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對于個人投資者來說,因大額存單的發行機構——“銀行”信用可靠,所以個人投資者關注的重點不是風險而是收益率。大額存單的收益率比較低,所以對個人投資者的吸引力不大。
一般情況下大額存單的利率都是基準利率上浮30%到40%,相比其他的投資產品收益并不占優勢。“大額存單僅僅是流動性保障的產品而不是一個理財的工具,收益比較低,而且大額存單的產品具有一定的門檻條件,所以市場不青睞這種高門檻低收益的理財產品。”孫立堅指出。
難破市場清冷局面
此次央行降低認購門檻并非相關機構首次為提升大額存單業所做的努力。在今年3月,中國銀行發售2016年第一期個人大額存單時,同步推出了轉讓功能。這意味著客戶可以在大額存單到期前將其轉手變現,減少利息損失,大大加強了大額存單產品在二級市場的流動性。
不少業內人士都認為,隨著轉讓功能的開通,大額存單的功能會日漸豐富。未來會有更多銀行加入到大額存單的發行隊伍,發行頻率、密度將進一步加大。在理財產品收益率不斷下降的背景下,大額存單銷售會慢慢升溫。
然而,目前并未有更多銀行跟進“轉讓”,大額存單的銷售依然冷清。在這種情況下,央行將認購起點驟降至20萬元,真的能大幅提振個人認購者的購買熱情嗎?
融360的理財分析師認為,個人投資者對大額存單產品興趣不大,原因不僅僅是門檻高、流動性不夠,利率趨同化也是硬傷。
就利率而言,大額存單自面世以來,目前大部分銀行都較基準利率上浮40%,即使少部分小銀行上浮幅度達到50%,一年期利率也只有2.25%,與銀行理財、國債、貨幣基金等穩健類理財產品相比,毫無利率優勢。尤其在降息通道之中,大額存單的利率也多次隨之下調,對投資者的吸引力越來越小。
“此次政策的調整,只是稍微降低了投資者的準入門檻,但是20萬元對于很多投資者來說起點仍然不低,相當于三個問題只解決了半個,很難改善大額存單市場冷清的局面。”該分析師進一步指出。
目前的個人認購門檻對投資者來說太高,降低門檻是為了鼓勵更多的個人投資者來認購,“30萬降至20萬沒有明顯區別,具體效果還要看實施后的觀察。”游春表示,“從我作為一個銀行從業者的角度來判斷,我覺得降低門檻對大額存單的改善或投資群體的增長不會有太大的刺激作用。”
“要提高大額存單對個人投資者的吸引力,除了降低認購門檻,相關機構可以做出更多努力。例如,央行可以更多地考慮如何提高市場活躍度和大額存單的流動性、在交易規則的設定和交易基礎設施的完善方面下功夫,讓更多的投資者更方便地去交易,讓大額存單有更好的流通性。”游春稱,“對銀行來說,也可以相應地提升大額存單的收益率,這樣投資者才有意愿購買。”
個人認購門檻或再降
隨著大額存單推出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銀行加入發行大額存單的陣營,產品期限也越來越豐富。對于銀行來說,大額存單為解決銀行臨時性的資金不足提供了很好的條件,相對于為拉存款而提高存款利率的融資方式,大額存單的融資成本相對較低。
大額存單雖有諸多優勢,但其購買的高起點以及銀行理財產品低收益還是使得眾多個人投資者望而卻步。
本次央行將個人大額存單的認購門檻直接砍掉了1/3,調整幅度不可謂不大。然而,很多業內人士都認為個人認購門檻還有下降的空間。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陳冀認為,降低認購門檻主要是出于擴大大額存單市場考慮,因為門檻越高,可參與者越少,而降低門檻可以讓更多的人能夠參與。在發達國家利率市場化過程中,大額存單起到很好的作用,因為它擴大了利率定價的范圍。至于以后門檻會不會進一步降低,主要還是看市場發展狀況,大額存單市場規模在這次降低認購門檻后是不是會有增加。
對于個人而言,大額存單應是介于儲蓄和理財產品之間的一個品種。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比照理財產品個人購買5萬元起點,目前大額存單20萬元起點還可以進一步往下調,以使更多個人投資者可以參與到這個產品上。由于大額存單靈活性要比理財產品高,所以收益率可能要相應低一些。”
游春在接受采訪時指出,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個人認購門檻有可能進一步降低,關鍵是要怎樣定義“大額”。不過,僅僅降低認購門檻的意義不大,如果門檻進一步降低,銀行在單張存單的收益率上也可能會做出相應調整。(衛容之)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