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上市公司遭大股東“清倉式”減持
摘要: 近期部分上市公司遭大股東“清倉式”減持。截至6月13日下午收盤,自5月以來滬深兩市共有約13家上市公司股東公布了“清倉式”減持計劃,涉及減持股
近期部分上市公司遭大股東“清倉式”減持。截至6月13日下午收盤,自5月以來滬深兩市共有約13家上市公司股東公布了“清倉式”減持計劃,涉及減持股份市值超85億元。
舉例來看,廣匯汽車6月8日晚間發布的《關于持股5%以上股東減持股份計劃公告》稱,截至公告披露之日,天津正和世通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持有公司限售流通股2.98億股。根據相關承諾及承諾實現情況,2016年6月16日起天津正和世通所持有前述公司股份將上市流通。天津正和世通擬自公告之日起3個交易日后的6個月內,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公司股票不超過2.98億股,減持比例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5.43%,減持價格視市場價格確定。
無獨有偶。中泰股份5月中旬發布公告稱,因經營發展需要,該公司股東杭州新湖成長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擬自公告之日起3個交易日后的24個月內,通過大宗交易、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所持有的全部中泰股份共計389.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78%。
此外,在上述13家上市公司股東擬全部減持的名單中,共有迎駕貢酒、音飛儲存、中泰股份、迅游科技、創業軟件等8家公司的股東為原始股東。
國開證券研究部副總經理杜征征分析,近期部分上市公司遭大股東“清倉式”減持主要源于兩大原因:一是上市公司資金需求導致頻繁套現;二是與戰略投資者不同,財務投資者更注重短期的獲利。近期部分財務投資者為了部分股票上市前、上市后的利差,進行階段性短期投資投機,在適當時套現以獲取經濟上的回報。
目前來看,大股東減持主要通過競價交易、大宗交易、協議轉讓等3種方式進行。大宗交易、協議轉讓對股價的影響不大。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證監會減持新規規定,大股東在3個月內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一,但上述13家上市公司大股東也有不少是通過競價交易的方式減持,對股價會造成一定影響。(經濟日報 記者 溫濟聰)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中國經濟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