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好大學也是“獨木橋” 國外家長怎么看?
摘要: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競爭激烈,教育不公平現象難以完全消除,這恐怕是全世界的普遍現象。美國作為高等教育的大國、強國,此類問題有其自身特點,相關應對和改革措施頗值得深入
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競爭激烈,教育不公平現象難以完全消除,這恐怕是全世界的普遍現象。美國作為高等教育的大國、強國,此類問題有其自身特點,相關應對和改革措施頗值得深入研究和適當參考。
激烈:美國的好大學也是“獨木橋”
近幾年來,美國一流高校的本科生錄取率一路走低。前不久公布的2016年數據繼續呈下滑趨勢,像著名的8所常青藤高校中,就有6所的本科錄取率較去年下降。不少名校的本科錄取率創下歷史新低,例如哈佛大學只有5.2%。也就是說,在自認為已達到了哈佛大學入學標準、進而遞交入學申請的人當中,只有大約二十分之一的人會被錄取,可見競爭之激烈。
這樣的數據既令人驚訝,又在意料之中。說令人驚訝,是因為近年來美國名校的本科錄取率下降得確實太猛了些。11年前,常青藤高校的本科錄取率都高于10%,到今年就只剩兩家還能如此了。如果說10年前進美國一流名校讀本科是從擁堵的街道擠出一條路來的話,那么現在真成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但這一趨勢也在意料之中,因為其原因很簡單也很明顯——那就是申報這些學校的人數在逐年增加,而學校的錄取計劃保持穩定,錄取率自然就變小了。美國國內對優質教育資源需求的增長當然是主要原因,但國際學生的大量涌入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從2004~2005學年到2014~2015學年,美國高校國際學生數量從56.5萬人增加到97.5萬人,占全體學生比例從3.3%增加到4.8%。在綜合排名靠前的研究型高校以及在研究生當中,這個比例還要高得多。其中,中國學生的表現極為搶眼。2009~2010學年,在美高校的中國大陸籍學生人數為12.76萬人,其中本科生占32.3%,研究生占52.1%;到2014~2015學年,這一數字上升到30.4萬人,其中本科生占41%,研究生占39.6%。不但整體數量增長迅猛,而且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本科生成為留學隊伍的主體。從這些數據看,說國際學生“搶”了部分美國本土學生的教育資源,加劇了美國好大學難進的現象,恐怕不完全是無稽之談。
淡定:美國社會對國際學生涌入的反應
那么,美國社會對此是如何看待和應對的呢?就我的觀察而言,總體是淡定的。不淡定的聲音也有,比如《波士頓商報》曾抱怨說,波士頓地區的留學生增長速度超出全美平均水平一倍,一些高校的本地學生比例下降了約五分之一,主要外來增長源就是中國學生云云。
但是總的來說,美國社會對高校外來生源增長的現象反應并不激烈。無論是普通民眾,還是教育人士,基本保持平和、理性甚至歡迎的態度。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條原因:
第一,美國高等教育的總體適齡人口在下降。美國人口普查局2013年9月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3年兩年間,美國高校錄取學生人數一共減少了約93萬人,是自大蕭條時代以來高校錄取人數減少幅度最大的一段時期。所以不少高校,特別是適齡人口減少比較多的地區的高校以及不太知名的高校,實際上正面臨著生源危機。對這些地區、這類高校而言,外來學生的增多不但不會擠占教育資源,反而可以促進教育發展。這一點,即便《波士頓商報》的那篇文章也部分承認。
第二,美國教育資源豐富,選擇余地大,兜底能力強。從就業導向、注重技能培訓的社區學院,到實力不俗、性價比頗高的州立大學,再到以通識教育和精英培養為理念的文理學院,直至高水平的研究型高校,學生可選擇的余地比較大。常有些名不見經傳的地區性高校,通過服務地方,與地方經濟形成良性循環,使得學生就業情況甚佳,在名校的眼皮子底下辦得有聲有色。
第三,國際學生與美國本土學生就讀的層次和學科重合度比較有限,在某些領域甚至互補性很強。在本科層次,美國一流高校給國際學生的名額多年來波動很小,對本土學生沒有形成大的沖擊;在研究生層次,2013年7月有一項統計表明,國際學生占美高校全日制研究生的比例,以電氣工程專業為最高,達70%,個別學校甚至超過90%;其次為計算機科學,達63%;工業工程專業居第三,為60.4%。此外,化學工程、材料工程、機械工程和經濟學等學科比例也都超過50%。但是,這些學科大多不是特別受美國本土學生青睞,國際學生的到來還提高了這些學科的競爭力和發展潛力。
第四,美國民眾的高等教育觀總體較務實理性,對名校光環相對不那么膜拜。美國高校的實際入學率,即已錄取者中最后來校就讀的比例很能說明問題。這一數據超過70%的,全美屈指可數,即便高居榜首的哈佛大學也只有80%出頭。換言之,在接到哈佛大學錄取通知書的人中,有約五分之一之眾沒有去就讀!這在其他很多國家的人看來是難以想象的,但這正是美國務實、獨立、不盲從的民族性格的體現,也從一個側面解釋了為什么面對國際學生蜂擁而入,美國本土民眾卻并無特別強烈的權益受損感。
第五,美國高等教育界推崇開放平等的理念。從歷史上來看,美國高等教育發展到今天這般領先世界的地位,與其不斷接受、吸收外來優秀人才密切相關。2013年7月,美國國家政策基金會出臺了一份報告,認為國際學生的加入提升了相關學科的教學科研質量,有助于所在高校吸引一流學者,進而令美國本土學生也受益,并且建議采取措施吸引這些國際學生畢業后留美。報告作者甚至批評美國政府“在不該讓誰進入美國的問題上花了太多時間,而在該讓誰進入美國的問題上花了太少時間”。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 中國青年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