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通訊私有化后續猜想李東生戰略籌謀
摘要:原標題:TCL通訊私有化后續猜想 李東生戰略籌謀 繼萬達商業之后,又一家內地在港上市公司TCL通訊發布了私有化方案:TCL集團擬每股7.50港元價格從投資人手中收購TCL通訊,
繼萬達商業之后,又一家內地在港上市公司TCL通訊發布了私有化方案:TCL集團擬每股7.50港元價格從投資人手中收購TCL通訊,溢價35%。這意味著,在A股上市的TCL集團需掏出約36.4億港元。
對TCL通訊私有化,外界的一致性結論是,公司股價長期低迷和估值太低,與企業真正實力不相匹配。過去一年多,TCL通訊股價曾攀至9.85元,之后便持續輾轉向下,一直徘徊在6元以下,截至停牌當日,報5.57港元,較歷史最高收盤價縮水近50%。按市盈率計算為6.58倍。這不僅與港股市場上同業的晨訊科技(PE13.64倍)、富智康(PE11.26倍)及比亞迪(002594,股吧)電子(PE9.16倍)保持了不小的差距,也與資本市場上反映合理估值的15倍市盈率相距甚遠。TCL通訊今年Q1的盈利下降,但依然還產生了0.12億凈利潤。依此判斷,TCL通訊存在低估的可能。
但繼續深入觀察可知,在港股市場上由TCL多媒體、TCL通訊、通力電子和TCL顯示科技組成的TCL一門四杰中,通力電子市盈率更低,目前動態PE5.47倍,而且TCL通訊在香港市場上足足有12年,此時被集團挑中退出香港市場,絕不止因為估值偏低。在筆者看來,其背后隱藏著的是TCL及其創始人李東生的戰略籌謀。
基于“互聯網+”給傳統工業的沖擊及所形成的強勢改造動能,依據35年積淀而成的厚實制造能力及品牌效應,TCL提出“智能+互聯網”和“產品+服務”的轉型戰略,打造成“全球化智能產品制造及互聯網應用服務企業集團”的全新定位。據此,TCL確定了“3053計劃”,即智能電視和智能手機業務用三年時間(到2018年)分別進入全球前五和前三,相應分別獲得一億家庭用戶和一億移動用戶,相應年銷售總額達2000億。顯然,大屏與小屏即智能電視與智能手機被TCL看成是驅動與實現“雙+”轉型的兩個最重要的端口,而也只有將兩個平臺搭建起來,TCL才能構建出智能家電的大格局。
圍繞戰略轉型,TCL兩年頻繁“跨界”。如投資成立“全球播”全資子公司,啟動“家庭影院同步院線”,激活用戶突破475萬;成立歡網科技,涉足互聯網電視,歡網科技已成國內最大智能電視解決方案和運營服務商。TCL還在互聯網領域展開了大尺度合縱連橫。歡網科技引入騰訊作為戰略投資者,并宣布與騰訊在視頻、游戲、生活服務領域全面深度合作,建設TV+生態圈;TCL多媒體與樂視戰略合作,引進樂視成為第二大股東,雙方除了在電視終端領域加大市場覆蓋力度,TCL還取得了樂視影業、花兒影視、樂視體育的內容共享權。
不過,作為生態圈端口的智能電視與智能手機,如今卻喜憂相伴。去年TCL的LCD電視產品銷量1784萬臺,排名全球第三,其中智能電視銷量752萬臺,同比增長33.11%,同期智能電視TV+平臺激活用戶數1192.5萬,日均活躍用戶數480.1萬,同比增長111.6%,智能電視應用服務收入1.21億。與此同時,借助于阿爾卡特的品牌影響力,TCL手機去年全年銷量達8300萬臺,排在全球第六;移動互聯網應用平臺累計激活用戶2364萬,同比增長300%。但TCL智能手機銷量90%是由歐美等海外市場貢獻的,在中國市場去年同比下降37%。而到今年一季度,銷量更同比大降55%。
顯然,TCL手機業務是TCL集團必須加強并且無法輕視與割舍的板塊。12年前,面對并購湯姆遜家電與阿爾卡特手機業務連續出現5年巨額虧損所產生的巨大壓力,李東生賣掉了當時蒸蒸日上的國際電工業務以及PC業務,但卻始終沒有放棄對手機市場的堅守。在私有化之前的一年中,TCL集團先后11次出手回購TCL通訊股份。由此不難想象,私有化后,李東生勢必聚集優勢資源向手機領域傾斜,而且除了鞏固中低端市場外,還將向高端智能機沖鋒發力。
作為扭轉手機業務在國內市場被動格局的重要一步,TCL在武漢投資建設了低溫多晶硅+AMOLED工廠,今年底將收獲第一期量產。據悉,武漢工廠所押寶的是印刷技術,將首先應用在TCL手機屏幕上。此前,TCL已在印刷顯示領域投資了三年多,在廣州、美國設立了三家公司,生產印刷顯示設備。另外,借助印刷技術,TCL還計劃生產用于中小移動屏的柔性顯示屏。看得出,制造業出身的李東生試圖用“工匠精神”為旗下的手機業務強筋壯骨。
八年前,為了迅速減輕收購阿爾卡特對TCL手機業務板塊形成的財務虧損壓力,更為激發員工應對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國內外競爭對手的勇氣,李東生毅然決定回購TCL通訊股份,以向員工配發股權。據悉,那次TCL動用了3900萬港幣,受到激勵的員工超過1200人,最終換來TCL手機從技術到市場的全面突破。今天,當TCL通訊完成私有化,為激活與攪熱在國內手機市場的江河,李東生是否還會騰挪昨日精彩的戲法呢?(張銳)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上海證券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