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黨報記者創新品質的培養
摘要:張士君 創新和創造是人類社會發展永恒的主題,也是引領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沒有創新和創造,人們的思想思維就會僵化老舊,社會的發展進步就會停滯不前。新聞傳播也是
創新和創造是人類社會發展永恒的主題,也是引領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沒有創新和創造,人們的思想思維就會僵化老舊,社會的發展進步就會停滯不前。新聞傳播也是這樣,特別是在當前,媒體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新聞傳播的渠道形式由單一性轉變為多樣性、新聞傳播的時效由次日報道轉變為即時報道、新聞傳播的主體由專業機構轉變為社會大眾。而同時受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響,受眾的差異化也更為明顯。這就使新聞媒體(這里主要指黨報)創新創造顯得更為迫切和重要。新聞媒體包括新聞記者一定要不斷適應新形勢,開拓新領域,努力通過創新創造使自己的傳播功能更加完善、傳播手段更加齊全、傳播形式更加多樣、傳播內容更加豐富、傳播效果更加多元。
關于創新創造,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講得非常明確。他說,隨著形勢發展,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要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要推動融合發展,主動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要抓住時機、把握節奏、講究策略,從時度效著力,體現時度效要求。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增強國際話語權,集中講好中國故事,同時優化戰略布局,著力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影響的外宣旗艦媒體。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不僅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創新創造指明了方向,同時也是對使新聞記者在創新創造品質修養方面的最大激勵和鞭策。新時期的新聞記者,決不能拘泥于傳統的思維模式、滿足于固定的方式方法、習慣于舊有的規定套路,要勇敢地面對傳播環境的復雜變化和受眾差異的不同需求,自覺加強自己的創新創造品質修養,敢于創新創造,善于創新創造,以進一步增強報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新聞的引導力和影響力。
要著力培養記者的創新意識。具備了創新意識的記者,就會積極主動地開展創新,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創新。記者的創新意識來自哪里?來自記者對當前新聞傳播環境的全面把握,來自記者對當前黨報生存危機的深刻認識,來自記者對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講話的認真學習。要重點強化記者的創新精神。創新就是尋求新的突破,就是開辟新的領域,其道路肯定是艱辛的。要創新就會遇到許多坎坷和挫折,沒有一往無前的創新精神和百折不撓的創新意志,創新決然不會成功。因此,強化記者的創新精神十分重要。這種精神就是吃苦的精神、開拓的精神、拼搏的精神。要穩固提高記者的創新能力。能力是記者創新品質的重要內容,是記者創新得以實現的關鍵因素。沒有創新的能力,任何創新都只能是空談。如果說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是決定記者愿不愿創新、敢不敢創新的話,那么創新能力就是決定記者能不能創新的關鍵。這種能力包括知識的占有、思維的縝密、認識的深刻、新聞的敏感等。
要創新報道的內容。傳播人們欲知應知未知的新聞事實永遠是記者的職守,也是新聞制勝的法寶。但是,黨報記者決不能僅僅囿于時政報道這一個方面,黨報新聞傳播的內容也應當是無限廣泛的。要創新報道的內容,不僅要做好時政報道、主題報道、典型報道,還要認真做好民生報道、深度報道、輿論監督報道、社會新聞報道、突發事件報道等,讓一切有利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聞事實為黨報所用。要創新表達的形式。新聞事實作為報道的內容,其表達需要形式,而且不同的新聞事實需要不同的表達形式。雖然內容決定形式,但形式也對內容具有反作用。形式處理得好,內容就會得到完美得表達。要根據新聞事實的內容選擇表達的體裁樣式、掌握表達的篇幅大小、確定表達的手法方法。不僅如此,還要開展創新,近些年一些黨報通過走轉改創新了許多新聞報道形式,這些都需要進一步發揚光大。要創新傳播的手段。新聞是靠傳播來實現的,傳播的手段決定著傳播的時效和功能、受眾的認可和共鳴。現在有人提出手段為王,雖然對其作用有所夸大,但也從一方面肯定了它的重要性。特別是互聯網時代,傳播的手段對于新聞輿論來說顯得更為重要。黨報一定不要拘泥于單一的報紙傳播方式,要積極地與互聯網融合,開辟新的傳播的手段和途徑,包括新聞網、手機報、微信微博客戶端等,以使新聞更迅速、更便捷、更有效地傳播給受眾。
創新是時代賦予黨報的責任,更是黨報自身發展的需要。黨的機關報一定要在培養記者創新品質方面下功夫,通過記者創新品質的培養,推動黨報的新聞創新、報道創新、傳播創新。一是要營造濃厚的創新氛圍。要在報社上下形成創新光榮、創新偉大的風氣,大力倡導創新的精神,堅定樹立創新的導向,鼓勵記者勇于創新、善于創新、不怕挫折、允許失敗,把創新作為報社的一項大事常抓不懈。二要建立良好的創新機制。要建立創新的領導機制,創新工作要有人抓、有人管、有人督促、有人考核。要建立創新的目標機制,創新工作絕不能簡單布置一下、安排一下就萬事大吉,要抓目標的細化、抓目標的落實。要建立創新的激勵機制,對于敢于創新尤其是創新有所成就的記者,要在年度考核方面給予獎勵,在干部任用方面給予優先照顧。三要形成有效的創新途徑。創新靠認識、靠思考、靠研究,更靠實踐。要進一步開展走轉改活動,引導記者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在走轉改活動中確定創新的方向、提高創新的能力、建樹創新的成果。 (作者單位:駐馬店日報社)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