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智能時代 樂視的大屏生態怎么走?
摘要: 一些智能硬件的研討會上,不少業內人士常說大屏終端或者說智能電視,目前有一條死路和一個迷宮,死路是用做傳統電視的邏輯做電視,而迷宮是用做手機的邏輯做智能電視。
一些智能硬件的研討會上,不少業內人士常說大屏終端或者說智能電視,目前有一條死路和一個迷宮,死路是用做傳統電視的邏輯做電視,而迷宮是用做手機的邏輯做智能電視。
樂視控股董事長賈躍亭說,智能電視是全新的品類,其邏輯不同于以往任何硬件,這已經被一些企業跌的跟頭證明了是一個正確的判斷。
后智能時代,用戶已經徹底被PC、手機、平板等等教化過,對于屏幕幾十寸的手機少有期待。而突然復雜化的交互體驗、有隔閡感的內容尋找,甚至會讓習慣傳統電視的用戶產生厭惡感。
所以繼續按照傳統邏輯,不斷加大性價比,不斷升級屏顯等硬件,事實上是陷入了一個自以為是的軟迷宮,根本無法拿出讓用戶真正接受智能電視,接受大屏體驗的理由。想要走出這個迷宮,重點是判斷哪些是需求,哪些是偽需求。
用什么讓用戶為大屏買單?
樂視816的發布會上,最先掀起全場高潮的,是樂視宣布要免費給第1代超級電視用戶更換更高性能的主板。一半人說樂視真會玩,另一半說樂視瘋了吧?
其實這個看起來令人有點啞口無言的計劃里,透露出的是樂視對大屏生態用戶需求的辨別。
傳統電視,甚至是手機的邏輯,都是以硬件老化作為企業期待的。因為硬件跟不上節奏的下一步就是二次消費、整機重購的開始。但這個邏輯恐怕已經在電視產業完全失效。
對于中國家庭來說,電視的打開率已經相當低。很多家庭電視已經完全變成裝飾品。相比手機,電視的應用場景非常單一。所以即使硬件過時老化,一般家庭也絕不會選擇更換。簡單來說,對于一般消費者,電視的真實邏輯是:電視老了,那就老吧。能看就行,反正有手機有平板。
因此硬件性能和硬件體驗已經絕不是消費者為電視買單的第一要素。大屏真正想要留住用戶,最根本是要制造區分性體驗。通過內容、軟件、硬件的全釋放,不惜一切代價制造差異感,讓用戶感受到打開電視的必要性和舒適度。
樂視的大屏生態產業到底怎么走?
業內人士常說,無生態不樂視。
從樂視816的大屏發布會中,大約可以看到從這樣幾個戰略維度對大屏生態進行了差異化重構。
首先是在內容維度,樂視強調了強IP電影“硬件發行”模式。事實上大屏看電影一直是行業的重點期待。但如何在版權、用戶需求、線下院線等層面找到平衡一直是困惑所在。樂視大屏生態把硬件發行電影放置在生態閉環內部,或許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并且依靠電影的勢能創造了大屏生態新的市場支點。
其次是交感延伸,816樂視發布了新的大屏生態延伸硬件,中國首款3合1體感攝像頭,集手勢識別、3D體感識別和視頻通話功能于一身。這為大屏游戲、大屏社交互動與通訊、衍生交感體驗提供了重要支撐。補完了交互感這個手機、平板所不具備的硬件壁壘。
再就是游戲生態,樂視超級電視在2016ChinaJoy上獲得了首屆“黑金”娛樂硬件獎-游戲終端產品獎。平臺涵蓋了100%的體感游戲,超90%精品游戲樂視首發。大屏游戲必然是其主攻點之一,樂視的下一步針對大屏游戲生態的打造,必然會加速并且升級。
最后看到的是購物的體驗,在816發布會中,樂視強調了樂視大屏生態的全新電視購物體驗。大屏購物可能還是個方興未艾的端口,但其真實需求卻非常強烈。品牌+平臺+終端+體驗的模式,未來可能顛覆很多固有玩法。
樂視大屏生態之所以要在如此多的維度進行補完,會發現其貫穿的是這樣一個邏輯:即樂視不是在創造什么,然后讓消費者去接受什么。而是根據用戶需求快速針對性補充。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證券時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