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滾河美景看不盡
摘要:□晚報記者 許靜 文/圖 白鷺蹁躚美如畫。 太和山莊紅葉。 板栗滿枝頭。 千年“古栗林”見證著歲月滄桑。 遠眺天目山??崾钗闯?,性急的秋便迫不及待地爬上了
□晚報記者 許靜 文/圖
白鷺蹁躚美如畫。
太和山莊紅葉。
板栗滿枝頭。
千年“古栗林”見證著歲月滄桑。
遠眺天目山。
酷暑未撤,性急的秋便迫不及待地爬上了確山西部的山嶺。于是,紅紅火火、蓬蓬勃勃、郁郁蔥蔥了整個夏天的峻峰緩坡、幽谷險壑,平添了幾分從容、溫婉、豐腴和沉靜。
8月30日,記者來到了位于確山西南部山區的石滾河鎮采訪。鎮黨委書記楊彥博、鎮長李偉熱情接待了我們,并向我們介紹了石滾河鎮的情況。石滾河鎮位于桐柏山、伏牛山余脈交會處,轄12個行政村,2萬余人口,總面積137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近12萬畝,耕地面積近3萬 畝。臻頭河自西向東穿境而過,南岸為淺山區,北岸為丘陵,特有的黃黏土、沙壤土極宜草木生長,為當地發展飼養業、林果業、畜牧農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走吧,帶我們看看去!”記者聽了他們的介紹,不由興趣大增。
乘車沿臻頭河向東行駛十余公里,便來到了何大廟村板栗園。石滾河鎮板栗栽種面積5.2萬畝,何大廟村就占了2.1萬畝,而且千年古栗樹園近萬畝,千年古栗樹200余棵。
記者走進千年古栗樹園,只見古栗參天,枝葉蔽日。那一株株千年古栗,粗大的樹身需幾個人合抱,樹皮黝黑龜裂、千溝萬壑,透出無盡的滄桑。然而,它們依然年輕——綠色栗包鴨蛋般大小,綴滿枝頭。
何大廟的板栗不僅品質好、味道美,而且頗有來歷。有人考證,何大廟的古栗樹林為明朝大學士焦芳所植。天順八年,焦芳考取進士后,衣錦還鄉,到何大廟焦老莊認祖歸宗。他見此地河流密布、山清水秀,便命人種下板栗樹200余畝。歲月悠悠,滄海桑田,當年所植的板栗樹仍有一百多棵。
據楊書記、李鎮長介紹,去年9月,石滾河鎮已在何大廟成功舉辦首屆板栗節。第二屆板栗節預計9月初舉行。
離開千年古栗園,我們向南涉過臻頭河,來到太和植物園。這個植物園依山而建,占地一 萬余畝。登上高坡,放眼遠望,只見郁郁蔥蔥的樹木漫山遍野。走進園內,美國紅楓、日本紅楓、七葉樹、海棠……品種之多,讓人嘆為觀止。
來到劉樓村,已近中午,劉樓村以黃金梨為主要產業,成立了森源冬梨專業合作社,開辟梨園1000多畝。有一個梨園就在村邊,栽種的主要品種為晚秋黃梨、紅花酥梨。梨樹尚未成長,但已經果實累累。滿樹的梨皆用專用的紙袋套著。主人打開紙袋,立即引得我們驚呼:“通體金黃,名副其實。”
太陽西斜,我們在山中尋了一家農家樂餐館用餐。土雞面片、山菌野蔬,簡單、家常。最有特色的是茶水,用當地常見的“牛抵頭”熬制、沖泡,放入冰糖,晾涼了,咕咚咚猛灌,涼甜可口、解渴消暑,怎一個“爽”字了得?
李偉告訴記者:“牛抵頭”學名夏枯草,是當地一種有名的中草藥,不僅解渴消暑,還能清熱祛火、消炎解毒,是制作涼茶和藥品的重要原料。如今,涼茶大王加多寶、王老吉和一些藥企都與本地簽有供銷收購合同。
告辭時,我們對楊書記、李鎮長說:“你們在石滾河工作,如在公園里,好福氣!”他們說:“是的,我們已在這里工作多年,也苦,也累,但看到石滾河一天天美起來,群眾的日子一天天紅火起來,我們心里比喝了‘牛抵頭’茶還要甜,還要爽。”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