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蕓:精品劇應與時俱進 細節創新打破創作瓶頸
摘要: 新華網北京9月18日電(記者段敬芳)編劇難當,話語權小,寫的戲開機遙遙無期,每次劇本改來改去,越改越背離初衷,題材枯竭創新難度大……在采訪職業編劇時
新華網北京9月18日電(記者段敬芳)編劇難當,話語權小,寫的戲開機遙遙無期,每次劇本改來改去,越改越背離初衷,題材枯竭創新難度大……在采訪職業編劇時,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牢騷”,如何突破編劇的創作瓶頸,有效提升編劇的話語權,是業內普遍關注的話題。然而,成功的編劇也有他們的煩惱,創作壓力越來越大,“IP熱”、資本推手對編劇行業的影響,讓“金牌編劇”也在不斷思考和轉型。近年來,編劇轉型做導演的例子不少,曹保平、薛曉璐、林和平……而編劇轉型做制片人,是新興的趨勢,是什么原因讓越來越多的編劇轉型呢?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對著名作家、編劇張曉蕓進行了獨家專訪,張曉蕓正在擔任一部由自己編劇的新劇的制片人,對于編劇的轉型,她坦言“提升話語權是最主要的因素”。
受訪者簡介:張曉蕓,著名編劇、作家。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視劇編劇工作委員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北京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員。影視代表作《愛歸來》、《和平的全盛時代》、《大家庭》、《幸福在路上》、《愛情囧途》、《狂野青春》、《青春無敵之美女時代》、《明星兄弟》等。長篇小說代表作《喜鵲人生》、《唐鶯未嫁》、《寶貝對不起》、《戀上分手專家》、《愛你五周半》、《機票里的秘密》、《蘋果遇上梨》等10部。入選2011年中國影視市場編劇排行榜十佳編劇,獲2012北京衛視收視特別貢獻獎。2015年,獲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和中國電視劇編劇工作委員會聯合頒發的全國年度優秀編劇獎。
談創作體會:主旋律作品也可以和市場很好結合
擴大國際傳播力要注重主流價值觀的并軌和國際視野
由張曉蕓擔綱主筆編劇的電視劇《大家庭》日前又在主流衛視重播。該劇在北京衛視首播時創下了1.14的不俗收視率破1收官,并獲得了當年度北京衛視收視貢獻獎。該劇曾在十八大召開之際,登陸央視一套多次重播。之后入圍當年度的五個一工程獎評選,這個成績也使得編劇張曉蕓成為中青年編劇的佼佼者。
《大家庭》講述了一個門不當戶不對的愛情故事牽扯出三個家庭糾纏不清的恩怨情仇以興衰沉浮。最終善良代替誤解,寬容化解仇恨,眾人牽手,一笑泯恩仇的故事。《大家庭》被張曉蕓譽為“知青版的高富帥”,里面每一個男人似乎都可以躋身高富帥的行列。于和偉飾演的袁剛,高在敞亮,富在善良,帥在勇氣;劉鈞飾演的李勁松,高在糾結,富在關心,帥在惦想;趙亮飾演的張從軍,高在幽默,富在經歷,帥在投機倒把;邵汶飾演的陳致秋,高在學歷,富在才華,帥在原諒。傳遞“高尚,溫暖,糾結,善良”的正能量,也是編劇張曉蕓創作的一個特點。
新華娛樂:您創作《大家庭》的時候是帶著怎樣的初衷?創作《大家庭》的過程順利嗎?
張曉蕓:我當時的創作主旨就是想從一個小的人物的視角切進去,從一個家庭的視角切進去,來展現這個大時代的變革,還擁有一些年代跨度,最好在這個年代跨度中,還能經歷一些時代的變遷,比如說下崗、創業,最終獲得情感的起伏,在所有的年代歷程中獲得一些最終的諒解,人物和人物之間恩怨消逝的諒解,做到主題的升華。我當時就是想做一個溫暖的、美好的、有一點年代跨度的作品呈現給觀眾,當時首輪上星的效果還不錯,在北京衛視第八集播出的時候,收視就已經破一了。
我覺得每一個事物的誕生過程肯定都是很波折的,歷經坎坷的,我們在創作《大家庭》的時候,我也跟當時這個戲的導演劉雪松,用人物關系圖來畫每一個人物,把握每個人物的定位。最終,我們覺得人不能拒絕這個時代,當時比較流行一個說法就是“高富帥”,我們認為七八十年代其實也有“高富帥”,只是模板是不一樣的,傳遞“高尚,溫暖,糾結,善良”的正能量,這樣和時代感結合的設計取得的效果還是不錯的。當時是拿到了北京衛視當年度的最佳收視冠軍,之后又作為十八大獻禮劇在央一重播,央視共重播了三次。
新華娛樂:現在回想起來,之所以能夠收到那么好的效果,您覺得有哪些成功經驗值得推薦?
張曉蕓:我認為有兩點經驗非常重要。第一點就是不代表擁有主旋律的,或者是主流價值觀的作品就不能做到跟市場很好的結合,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大家庭》的成功增強了我的信心。我覺得只要是有功力的編劇、愿意動腦子的編劇,一定能做到和市場很好的結合。
第二點就是講故事的角度很重要。我舉一個例子,國內有一部影片叫《左右》,它講述了一個很簡單的故事,一對離異的夫婦,他們的女兒得了白血病,他們需要違背常規,再生一個孩子,用這個小孩子的骨髓去救他的姐姐。這部影片的票房很一般,市場傳播力也不大,但是國外有一部影片,跟它的故事核一模一樣,講的是一模一樣的故事,但是取得了非常好的票房,那部影片叫《妹妹的訴訟》,它講故事的角度是從小女兒的角度講的,它的第一場戲就是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來到了法院,站在法官的桌子面前,她還沒有桌子高,她拿過了法官的驚堂木,然后啪的一敲,敲完之后說了一句臺詞說:“我要打官司,我要告我的父母”。這部影片我很喜歡,編劇從這么刁鉆的、新穎獨特的角度來講述這個故事,除了給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又在鏡頭表現方面給了創作團隊很大的空間。我覺得這是編劇應該努力創新的一個方向。我也正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
新華娛樂:您曾經創作了很多成功的作品,但是成功的次數越來越多以后,有沒有覺得創作的壓力越來越大?
張曉蕓:壓力肯定是有的,但是我沒有覺得壓力壓迫了我,反而讓我有一種很自信的感覺,以前我跟我的同行聊天,他們總是駁斥我的一些想法,或許是因為我的那些想法比較前衛、另類,或者是角度比較刁鉆,很多同行認為那是非主流。現在經過我的這些創作嘗試被市場認可之后,我越來越自信了,我意識到我的一些想法是可以付諸實施的,而且觀眾也是有選擇、有認知、有高度的,這讓我更加堅定地創作下去,沿著藝術性和商業性結合的這條路繼續走下去。
新華娛樂:您剛在美國和澳大利亞做完作品研討會,您在擴大中國影視劇作品的國際傳播力有什么心得嗎?
張曉蕓:在擴大國際傳播力方面,我覺得首先有兩點一定要在創作之前就進入自己的思考范圍。第一點就是主流價值觀的并軌,第二點就是國際視野。我覺得這兩點很重要。我在八月份的時候在美國和澳大利亞召開了作品研討會的兩本小說是《蘋果遇上梨》和《喜鵲人生》,我在這個創作的過程中,在對職業選擇的過程中,我就想到了這個國際傳播力。比如,《蘋果遇上梨》主人公的職業設定,我在改進的時候就從小眾的職業改成了珠寶設計師,因為我覺得珠寶設計師對于國際傳播上沒有障礙。再比如,《喜鵲人生》講述的是婚禮公司的故事,當時在美國開研討會的時候,有個美國人就跑過來跟我說,“我們美國也有婚禮公司,但是跟你們國內的不太一樣,我們非常感興趣。”
這兩部作品的誕生都是因為一件很小很有趣的事,我覺得這些事可以代表我們中國當代的生活縮影,我就抓住了這些事進行創作。《喜鵲人生》的緣起是我去參加一個婚禮,那個婚禮上面司儀讓雙方父母上臺的時候,一共上去了八個人,新郎新娘的父母都是離婚又再婚了,他們再婚的配偶也同時站上去了,那個婚禮的場面就非常的搞笑。當時我就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題材,當時這個細節也把美國人逗得哈哈大笑。
提到具有國際視野,我想舉一個例子,我覺得這個例子可能會對大家都有啟發,就是李安。我覺得李安是一個非常偉大的老師,我看過他的一個訪談錄,他曾談到了他的兩部作品為了走向國際而進行一個小范圍的修改。李安的其中一個作品原來的男主角的職業是裁縫,而李安的智囊團中的一個精通中文的美國人跟李安建議說,外國人對裁縫這個職業不是很理解,你應該把裁縫改成廚師。李安聽從了建議,使得這部作品很順利地走向國際并且大放異彩。接下來就是李安拍《臥虎藏龍》,這是李安買的一本小說,他很喜歡這部作品準備把它搬上銀幕。但是這里面有一個問題,就是男一號和男二號的戲劇沖突點是因為拳派之爭,他的智囊團告訴他,“南武當北少林”美國人看不懂,把它改成是因為愛情而戰會更好,李安再次聽從了建議,此后《臥虎藏龍》獲得了當年度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這個例子對我的啟發非常大,從李安身上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與時俱進、國際視野、具有很高情商的變通以及愿意為一切正確的事情做改變。
責任編輯:ldm
(原標題:新華娛樂)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