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星清:“人權衛(wèi)士”幌子難掩美嚴重的種族歧視
摘要: 9月14日,美國再次發(fā)生黑人遭白人警察槍殺的慘案。有著優(yōu)秀的體育天賦,入選學校“青年學者”計劃,年僅13歲的黑人少年泰爾·金在哥倫布市遭白人警察槍
9月14日,美國再次發(fā)生黑人遭白人警察槍殺的慘案。有著優(yōu)秀的體育天賦,入選學校“青年學者”計劃,年僅13歲的黑人少年泰爾·金在哥倫布市遭白人警察槍擊身亡。這起惡性事件再次震驚世界,也讓全世界對美國嚴重存在的種族歧視以及黑人民眾的人權狀況深感憂慮。
今年也是美國弗格森事件爆發(fā)的第三年,這起事件點燃了美國民眾對美國長期存在的種族歧視的巨大憤怒,引發(fā)了一場席卷美國34個州、190座城市的民眾大示威、大反抗,嚴重撕裂了美國社會。盡管如此,美國當局并沒有從吸取教訓。時至今日,警察針對黑人濫用武力和槍械的情況依然十分普遍,繼布朗被殺之后,埃里克·加納、沃爾特·斯科特、弗雷迪·格雷、威廉-查普曼、費蘭多·卡斯蒂爾、埃爾頓·斯特林……這些普通黑人,也在警察濫用武力和槍械中“非正常”死亡。
根據對美國警方致命槍擊案數據分析所作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美國黑人男青年死于警方槍殺的比例是白人男青年的21倍。從2010年到2012年,1217人遭警察擊斃。其中15-19歲的黑人男青年死亡率為31.17%,而同齡白人男青年為1.47%。
美國一向以“人權衛(wèi)士”自居,常常對世界各國的人權狀況指手畫腳,動輒以人權問題為由制裁他國,但是,這么多黑人民眾特別是青少年在美白人警察的粗暴執(zhí)法中遇害,這使得美國自詡的“人權衛(wèi)士”稱號顯得極具諷刺意味。
種族歧視是美國社會的一大頑疾,有其歷史根源,從1619年第一批非洲黑人被運到新大陸開始,黑人便作為奴隸長期在北美大陸備受歧視與奴役。美國建國才240年,奴隸制卻是從美國建國伊始就一直存在。第一任美國總統(tǒng)華盛頓在《獨立宣言》中說:“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可是,他同時也是一個擁有300多個黑奴的奴隸主。雖然在1865年美國聯(lián)邦憲法第13條修正案宣布廢除奴隸制,但奴隸制并沒有因此而在美國完全消失,直到1995年3月,美國密西西比州才正式宣布廢除奴隸制,成為美國最后一個宣布廢除奴隸制的州。
種族隔離制度曾在美國十分盛行,在美國有些地方,法律甚至明確規(guī)定黑人與白人在公交車、餐館等公共場所內需分隔,且黑人必須給白人讓座。直到1964年美國國會通過《民權法案》,禁止在公共場所實行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美國才從法律意義上還黑人以平等權利。但是,種族隔離制度的影響根深蒂固,到了2006年,美國路易斯安那州還出現一名白人女司機強迫車上的黑人學生給白人學生讓座的現象,這足以說明“種族隔離”意識在美國的白人社會中依然擁有市場。
除了歷史因素外,美國司法體制和執(zhí)法體制是造成種族歧視的重要原因。大量的事實證明,美國執(zhí)法和司法領域的種族歧視最為嚴重,黑人民眾面臨著體制性、系統(tǒng)性法治不公,使得半個世紀以來,美國發(fā)生了數十起因種族歧視而引發(fā)的黑人抗爭浪潮。而這些抗爭浪潮的導火索,大多是美國警察無端逮捕或槍殺黑人,或是美國司法部門對黑人的判決不公等。
長期以來,美國警察濫用暴力,侵犯人權,包括對黑人實施私刑、捏造罪名、非法強行拘留等現象層出不窮。但是美國當局卻從來沒有對法律、制度和體制進行必要的改革,使警察執(zhí)法過程減少濫用暴力、侵犯人權的狀況,并對濫用暴力、侵犯人權的警察及其所屬部門進行追究。很顯然,美國當局的無動于衷無異于縱容了執(zhí)法領域的種族歧視。
在美國,被關押在監(jiān)獄里的黑人和被判死刑的黑人比例明顯高于白人。在各州的監(jiān)獄中,大約47%的囚犯為黑人,16%的囚犯為拉美裔。1977年至1998年,黑人僅占美國全國人口的10%至12%,但在5709名被判死刑的人當中,有41%是黑人。據聯(lián)合國發(fā)表的一份調查報告,在美國,犯有同樣的罪,黑人及有色人種往往受到比白人重2至3倍的懲罰,殺害白人被判死刑的黑人是殺害黑人被判死刑的白人的4倍。相似情節(jié)的性侵罪,斯坦福大學白人學生僅被判處6個月監(jiān)禁(以前大多數不被處罰),而黑人大學生則被判處15年至25年的監(jiān)禁,黑人的處罰是白人的30倍以上,由此可見種族歧視在美國司法領域有多么根深蒂固,同時也說明頂著“法律至上”“公正平等”等光環(huán)的美國司法領域進行改革的迫切性。
黑人民眾在美國長期屬于弱勢族群,尤為突出的是就業(yè),白人雇主可以找到各種冠冕堂皇的借口來拒絕黑人求職者。由于種族歧視意識根深蒂固,黑人等少數民族在美國始終是二等公民,他們在政治、經濟、教育、社會保障等問題上遭受歧視的現象依然存在。與此同時,黑人群體在失業(yè)和貧困中掙扎。由于生存環(huán)境惡劣,黑人的犯罪率長期處于高位,這反過來又強化了白人主流社會對非洲裔群體的歧視。
我們知道,13歲的黑人少年泰爾·金正處在朝氣蓬勃的階段,他本來可以享有這個階段的孩子應有的美好人生,但是,卻倒在白人警察的槍下,成為種族歧視和暴力執(zhí)法的受害者,這使得美國一直存在的種族隔閡進一步加劇,社會割裂更加嚴重。
毫無疑問,要想彌合社會創(chuàng)傷,實現族群間的融合,美國政府和社會就必須摒棄在人權問題上的雙重標準,拿出真正的勇氣和誠意,對執(zhí)法、司法等領域進行體現公平正義的改革,終結警察暴力,糾正司法不公,消除種族歧視,切實改善包括黑人族群在內的少數族群的人權。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社科院國家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態(tài)建設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昆侖策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