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陽永興鎮 建設美麗鄉村 構建幸福家園
摘要: 正陽永興鎮 建設美麗鄉村 構建幸福家園 駐馬店網訊(通訊員 張華)金秋十月,在正陽縣永興鎮王老新村看到:一條寬闊的熊王路村前穿過,村內一幢幢“小洋樓”鱗次
正陽永興鎮 建設美麗鄉村 構建幸福家園
駐馬店網訊(通訊員 張華)金秋十月,在正陽縣永興鎮王老新村看到:一條寬闊的熊王路村前穿過,村內一幢幢“小洋樓”鱗次櫛比,條條巷道干凈整潔,兩旁的風景樹綠意濃濃,“文化墻”“道德墻”格外搶眼,活潑可愛的孩子們在幼兒園內盡情玩耍,忙碌在田里秋收的人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好一派現代農村生活的美好畫卷。
該鎮黨委書記李東升說,近年來,永興鎮以“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為目標,以“道路硬化、環境凈化、村莊美化”為要求,以增加農民收入、提升農民生活質量為核心,以村莊建設、環境整治為突破口,強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打造了農民幸福美好家園,提高了村民的滿意度和幸福指數。
2015年,永興鎮趙廟村被確定為河南省美麗鄉村試點村。
科學繪制美麗鄉村藍圖
早在2008年,該鎮就提出城鎮和新農村建設科學規劃設計遠大目標:“10年保先進、30年不落后、50年不遺憾”。
為此,該鎮多次邀請市縣城鎮建設專業技術人員來鎮進行考察、設計、制定《永興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1995-2025)》和《永興鎮集鎮建設總體規劃(2008-2025)》,合理安排村鎮空間和產業布局,科學繪制路口、王老、趙廟、盛樓、萬安等1個萬人社區、5000人社區和4個新農村的建設藍圖。
“我鎮率先在全縣完成農村集鎮第三輪總體規劃修編,鎮區遠期規劃面積擴大到12平方公里。”該鎮鎮長梅一禾說,歷屆黨委、政府都始終堅持“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的主導思想,不管什么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是誰,都嚴格按規劃審批,確保集鎮、社區建設有序推進。
多策并舉建設美麗鄉村
“城鎮和新農村建設,需要龐大的資金,緊靠財政投入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發動社會各界力量全民共建。”該鎮分管人居環境工作的人大主席閔捷說,只有通過多元化投入建設,才能不斷完善其功能,打造城鄉“一體化”美好的鄉村。
該鎮以“向上爭取+以地生財+招商引資+金融借貸+社會自籌”的城鎮建設模式,先后籌集資金上億元,建成6.5平方公里,總規劃面積為12平方公里的集鎮。
目前,該鎮先后建成了呂永街、北環街、南環街、政二街、工業街、西環街、東環街、中心街等四縱四橫八條大街和農貿市場、農資市場、果品市場、蔬菜肉蛋市場、服裝家電市場、日用百貨市場、建筑建材市場、廢舊品回收市場等八個專業市場,修建鎮區道路18條,硬化道路30公里,鎮區道路內硬化率100%;完善了教育、衛生、銀行、電信、電力、車站等各種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健全工商、稅務、公安派出所、文化服務中心等機構設置,提升了城鎮品位。
并依托“社區建設、新村開發、土地整理、特色農業”四大平臺,加快構建以鎮區為中心、以社區為節點、以新農村為終端的新型城鎮體系。全鎮共建萬人社區l個,5000人社區1個,新農村4個,吸引了本鎮及周邊13000余人入住。建自來水廠7座、讓全鎮3萬余人用上了“放心水”。建垃圾填埋場7個,垃圾填埋率達92%以上。土地綜合治理開發“空心村”平整可耕良田2000多畝等。
環衛整治清潔美麗家園
該鎮把環境衛生整治作為清潔家園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成立專項領導小組,出臺實施方案,實行鎮長親自抓、主管領導具體抓、一名副鎮長協調抓的領導機制,抽調綜治辦、派出所、工商所、集鎮發展中心、農業服務中心等單位30人組成工作組,分片包村、包街道、包路段,責任落實到人,措施落實到位。
鎮里與各商鋪、門店、農戶簽訂門前衛生“三包責任書”,推行不準私拉亂建、亂停亂放、亂扔亂倒垃圾等環境衛生“十不準”準則,大力宣傳愛國衛生教育,全鎮上下形成了人人參與、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
綜合治理清潔家園。該鎮先后投資30萬元,維修損壞的路燈13個、安裝集市公共設施7處、購置流動垃圾箱210個、改裝垃圾專用車3輛等。招聘16名集市環衛工人,每村成立5-7人保潔員,負責日常環衛工作。
以公路沿線兩側、街道、村社等的周邊風貌、垃圾、衛生死角等為重點,組織人員進行集中治理,先后拆除板房11處、簡易棚子7處、窩棚2處,治理流動攤點102個、戶外廣告牌47個,清理垃圾死角6處、砂石、路障39處。
各村也積極行動,對農村“五亂”現象進行了集中整治,真正達到“三無一規范一眼凈”標準。
“今年以來,我們村先后8次進行了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組織群眾清理了“三堆”(雜物堆、土堆、草堆),治理了“三亂”(亂倒垃圾、亂堆亂放、亂搭亂建)現象,實施了“三改”(改水、改廁、改圈)工程,美化了“三口”(村口、路口、家門口)環境,使村容村貌得到全面改善,進一步提高了群眾的生活質量。”路口村支書楊呈義在縣環境衛生觀摩時介紹說。
創新發展建設幸福家園
創建美麗鄉村的關鍵是“美村”、“富民”。該鎮堅持把創建美麗鄉村工作與農村經濟發展相結合,與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相結合,與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全面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和滿意度。
以落實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和土地平整、“生態鄉鎮”建設等惠農政策為契機,推進農業綜合開發。先后建起了9萬畝優質小麥基地、7萬畝優良花生基地和80萬袋食用菌生產基地。畜牧業得到大發展,去年以來,新建養豬場3個、生豬存出欄近10萬頭,大型養羊場1個、存欄300頭,養雞場2個、存欄40000只。完成了1000余畝生態林、50萬株樹木的林權制度改革,全鎮完成率達90%以上。
以“公司+協會+農戶”、“支部+農戶”等為模式,培育農業新型經濟主體。鼓勵農村能人、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發展專業合作組織。目前,全鎮建立專業合作社4個,家庭農場15個,有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以落實農村惠民政策為抓手,惠及民生。去年以來,爭取資金55萬元,為貧困戶、五保戶、殘疾人戶等困難群體危房改造79戶,建筑面積1600多平方米,解決了困難群眾的住房問題。全鎮發放糧食綜合直補1000多萬元,良種補貼7000余戶88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覆蓋率達4%。
以改善醫療條件為基礎,保障群眾健康。投資100多萬元新建了衛生院門診樓,11個村建立了標準化的衛生室,全鎮3萬余人參加了新農合,參保率達100%,新農合報銷達500余萬元,受益群眾2萬多人次,為1.6萬人進行了免費健康體檢。
以抓好精神文明建設為目的,豐富農村群眾文化生活。全鎮建有農家書屋14個、每個書屋藏書5000冊以上,鎮設文化站1個、配有電視、放映機、象棋、撲克、乒乓球、羽毛球等,文化資源共享室2個,提升了農村文化設施現代化水平。每逢重大節日和文娛活動期間,組織鑼鼓秧歌、旱船獅子、雜技、歌舞團等進行表演,在5個新村和社區推廣廣場舞,豐富群眾的精神生活。積極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全鎮13個行政村每村每月2場送戲下鄉活動、一月一場科技電影,同時開展普法電影進校園、進社區活動等,進一步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如今,該鎮廣大群眾出行水泥路,居住的“小洋樓”,吃的是自來水,騎的的“不燒油”(電動車),小日子過的忒幸福。一些群眾自豪地說:“美麗鄉村是俺家,農村不比城里差。”
金秋美景入畫來,美麗鄉村日月新。該鎮先后獲得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鎮、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村鎮、河南省“清潔家園行動”先進村鎮、全省文明村鎮創建工作先進村鎮、全市新農村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責任編輯:ly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