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發布研究報告 :近三成兒童受室內空氣污染威脅
摘要: 環保部日前發布《中國人群環境暴露行為模式研究報告(兒童卷)》。該報告認為,我國兒童面臨傳統型和現代型健康風險的雙重壓力。“傳統型環境健康問題指由經濟
環保部日前發布《中國人群環境暴露行為模式研究報告(兒童卷)》。該報告認為,我國兒童面臨傳統型和現代型健康風險的雙重壓力。“傳統型環境健康問題指由經濟發展水平和不良基礎設施所致的污染帶來的健康問題;現代性環境健康問題指工業化、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帶來的污染所致的健康問題。”北京師范大學程紅光教授解釋說。
本次調查的兒童中,有26.8%暴露于固體燃料做飯或取暖帶來的室內空氣污染,12.7%飲用未經基礎衛生設施集中處理的地下水、地表水或窖水,13.6%主要活動場所周邊1公里范圍內有石油、石化、煉焦等環境健康高風險企業,14.6%主要活動場所周邊50米范圍內有交通干道。
據介紹,環境保護部組織的此次調查是我國首次大規模的人群環境暴露行為模式研究,也是發展中國家第一次。
“環境污染對健康影響不僅與環境污染物的濃度和毒性有關,還與人的環境暴露行為模式密切相關。” 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司長鄒首民說,環境暴露行為模式包括四個方面:一是人體生理特征,如身高、體重、呼吸量等;二是人接觸空氣、水等環境介質中污染物的時間、頻率、途徑和方式;三是人居環境中污染源分布情況;四是人對暴露風險的防范行為。
研究發現,我國兒童環境暴露行為模式存在明顯的年齡、性別、城鄉和地區差異。以空氣暴露為例,我國兒童室外空氣綜合暴露系數3歲前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入學后呈逐年下降趨勢;同年齡段男童室外空氣綜合暴露系數高于女童,城市兒童低于農村兒童;與成人存在較大差異,從攝入量看,兒童單位體重呼吸量高于成人,是成人的1—2倍;兒童環境健康風險相關的暴露及防范行為與撫養人的文化程度密切,家庭經濟水平、撫養人文化程度越高,兒童烹調油煙暴露時間和二手煙暴露時間就越短,進食前洗手的人數比例就越高。
報告建議,根據兒童環境暴露行為模式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健康風險防范措施,比如針對現代型環境健康風險,加強對兒童日常生活環境的監測,優化環境功能區劃。針對傳統型環境健康風險,繼續推進農村清潔能源發展,加強安全飲用水的保障等。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人民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