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文化 天中文化 名人庫

趙愛民:最美的風景是家園

2016-10-28 08:22 來源:駐馬店網 責任編輯:fl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確山是楊靖宇將軍的故鄉,確山人趙愛民亦有著與將軍一樣的熱情與熱血。趙愛民,確山縣委宣傳部原常務副部長,他酷愛詩歌和散文,曾出版詩集和散文集。多年來,他陸續在國內

確山是楊靖宇將軍的故鄉,確山人趙愛民亦有著與將軍一樣的熱情與熱血。趙愛民,確山縣委宣傳部原常務副部長,他酷愛詩歌和散文,曾出版詩集和散文集。多年來,他陸續在國內外報刊發表詩歌、散文、報告文學等作品,還多次在《羊城晚報》《南方周末》等南方報系刊發評論。他才華橫溢,先后為廣東省老干部紀念長征勝利70周年大型歌會《長征頌》、粵港臺澳四地長者共慶香港回歸10周年大型晚會《天年歡歌》、廣東省老干部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華誕大型歌會《祖國頌》等撰寫主題歌、主持詞等。雖然自上世紀80年代趙愛民就加入了河南省作協,但他從不以詩人、作家自居,他說自己充其量就是個普通的文化工作者。退居二線后,他在廣州呆了六七年,還在美國呆過幾個月,特別是在廣州期間因工作之便,走遍了南國的山山水水。

縱然走過了千里萬里,看過了天下風光,但他仍覺得:最癡最愛是家鄉,最美的風景是家園。

□晚報記者    王瑩   /

和趙愛民約好的采訪被一拖再拖,沒辦法,1027日一大早,記者冒著大雨到他的工作地。人是堵到了,可看著他陀螺一樣地忙著,記者也只能等,這一等,就等到中午1時。因為下午趙愛民還有其他安排,記者就趁著別人午休的間隙開始了采訪。

他精神矍鑠,充滿激情,工作起來風風火火,這是記者對他最深刻的體會。

其實,趙愛民原本可以不用這樣奔波。他唯一的女兒在國外工作,生活安逸,多次讓他到美國定居,可他就是不愿意。他說,家鄉情結是人情感世界中最柔軟、最豐富、最珍貴的部分,無論走多遠、見識多少,家,依然是最美麗的字眼。

wangy161047.jpg 

趙愛民

談詩歌:喜愛詩歌,沒有理由

趙愛民喜歡讀詩,喜歡寫詩,發表過很多詩歌。聊起詩歌,趙愛民說:“我覺得,詩歌首先是一種心靈的感受,這感受常常是只可意會,無法言傳。有時候,喜歡一首詩、一位詩人,那是綜合多方面的感受,甚至包括了視覺、聽覺、嗅覺、味覺,還有幻覺。一個人,當他從那些分行的平平仄仄的文字里,感受到了一種美,感受到了一份情,那就是詩意,那就是詩的內涵。當你想寫出內心的感受,而沒有被寫出來之前,詩意就存在于你的心里。當你內心的詩意滋生了、發芽了,飽滿了,想要寫出來、說出來,這詩意便汨汨流出,可以陶醉自己也可以與他人分享。”

趙愛民愛詩歌愛讀書,還有賴于他有個早年在確山縣新華書店工作的父親。這得天獨厚的條件,給從小酷愛文學的趙愛民提供了足夠的精神食糧。看得多了,就試著寫,效果還不錯,雖然只是“發表”在學校的黑板報上,但依然給了趙愛民很大的鼓舞。

19735月,趙愛民高中畢業趕上上山下鄉熱潮,他被下放到確山縣馬莊園藝場,一個緊挨著楊靖宇將軍故鄉的地方。那年,團省委要編一本知識青年詩歌集,白天忙著掰樹芽、鋤地、噴農藥,晚上趙愛民就在煤油燈下創作詩歌,然后通過團縣委向團省委送去一疊疊詩歌習作。

知青歲月里的詩意化作一首首飽含生活氣息的詩歌。197439日,他的一首描寫挖大塘工地上女知青風釆的《女炮工》發表在《河南日報》上,這是他最早發表的一首詩。隨后,《女炮工》和描寫下鄉《第一夜》的兩首詩入選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廣闊天地新一代》知識青年詩歌集。

“《錚錚鐵骨將軍魂》和《我是將軍故鄉人》是后來寫的兩篇散文,分別在《中國青年報》和黒\龍江省的一家大報上發表并獲獎,這兩篇散文就是我當時被下放在相鄰楊靖宇將軍家鄉的真實感受,這種純真又深厚的感情使我終生受益!”趙愛民飽含深情地說。

對詩歌的熱愛,就這樣貫穿于趙愛民的文學生涯。他說,雖然現在很少寫詩了,但對詩的摯愛,永遠不會褪色。那些分行的文字,只能意會無法言傳的文字,是一種“癡迷”、一種“苦戀”,融化在趙愛民的生命和血液里。

談經歷:樂意做確山文化事業的傳播者

如果你覺得趙愛民只會寫詩作文,那就大錯特錯了。這樣說吧,如果寫詩作文是趙愛民的愛好,那么工作成就才是他鏗鏘有力的作品。

趙愛民引以為傲的是,自己為發掘、傳播確山文化做出了成績。

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趙愛民來到確山縣文化館擔任副館長,分管業余文藝創作工作。

上世紀80年代,正是文學創作如火如荼的時期,辦文學創作輔導班、培養業余作者是趙愛民當時的首要工作。“那時候是文藝創作的興盛時期,一些有理想有追求的文學愛好者喜歡文學,但大多缺乏專業的老師輔導。為了培養他們,館里每年至少舉辦兩期文學創作輔導班,請的都是有名的老師來授課。”趙愛民說,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詩歌評論家程光煒,河南省作家協會原主席李佩甫,市作協主席劉康健,駐馬店教育學校教授李惟微都曾被趙愛民請來授課。如今活躍在確山文壇中的文學作者,甚至文學大家王奎山、胡紅一、張新平等當年都參加過文學創作輔導班。

曾經,由趙愛民主編的《確山文藝》報辦得風聲水起,全國很多知名詩人都為這份縣城的文學報刊投稿。“中國朦朧詩代表人物顧城和他的妻子謝燁寄來過很多詩作。我曾經為他們夫妻各發一首詩歌,可惜沒有刊發的作品我都退回去了。” 趙愛民不無遺憾地說。

起源于老樂山道教的確山打鐵花始于北宋、盛于元明,歷經滄桑,幾多興衰。直到1988年才在確山再放異彩。鮮有人知道,歷經滄桑的確山打鐵花這一古老、神秘的民間藝術奇葩在文革后得以重現人間,能夠重新煥發勃勃生機,離不開趙愛民和他的同事姬保同的共同挖掘。

1988年,確山縣文化館商議縣里的春節文化活動,大家都絞盡腦汁出點子、想辦法,籌備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活動。“小時候鄉下老表馱著我在荒野間看打鐵花的場景一直印在腦海里。我就想,今年我們要是能讓確山打鐵花情景再現,確山的老百姓該有多激動啊!”趙愛民的提議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同,于是,他就和當時在縣文化局文化股工作的姬保同一起擔起了這一任務。他們拜訪鐵花老藝人李萬發,找來在鋼鐵廠工作的張根朝等人,成功舉辦了這場聲勢浩大的打鐵花活動,影響波及整個豫南地區。

“那一年是確山打鐵花中斷了許多年后重放光彩的第一年,確山南山廣場人山人海,成為改革開放10周年的一次嘉年華!” 趙愛民的心血沒有白費,確山打鐵花給確山人民帶來了無限的歡樂。當時他寫了一篇《火樹銀花不夜天》的散文,被載入了確山縣志。

后來,在確山縣文化館的不懈努力下,確山打鐵花走向全國,并被批準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談理想: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1989年,趙愛民從文化部門調到確山縣紀委工作,擔任紀委常委、辦公室主任,負責文秘工作。工作之余,他仍然堅持寫作,先后在中紀委主辦的《黨風與黨紀》雜志和省紀委主辦的《紀檢與監查》雜志上發表大量作品,其中,不少作品是以詩歌和散文的形式呈現的。

2000年,趙愛民被調任確山縣文明辦主任,兩年后到確山縣委宣傳部任副部長。2007年春節剛過,趙愛民退居二線。“我沒有一點的沮喪和失落,反而有種如釋重負般的感覺。”趙愛民說,他當月南下廣州,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了。

其實廣州夢,趙愛民已經做了很多年。許多年前,他就自費訂閱《羊城晚報》,報刊擺滿了家里的案頭和沙發。“特別想感受一下中國改革開放最前沿的生活氣息。”趙愛民說。

趙愛民在廣東省委老干部局主辦的《秋光》雜志做編輯。那是一份文字工作,他卻相當滿足,對工作充滿了熱愛。工作仍然緊張和忙碌,但他毫無怨言,兢兢業業,一如他在確山當副館長、當主任、當副部長的時候。

在雜志社,他參與創辦了一份老年問題理論刊物《老年社會觀察》,至今受到廣東省老齡研究工作者的廣泛歡迎;他參與廣東省老年公共事務研究中心舉辦的中國老齡事業高端論壇,邀請聯合國老齡研究所所長特魯伊斯等國內外專家、學者前來授課;他參與釆寫的全國老干部的楷模陳光保老人事跡,被評為廣東省十大新聞人物,由趙愛民撰稿的陳光保事跡報告會,廣東省委組織部組織全省巡回報告,所到之處感動南粵大地。

幾年間,他還先后為廣東省老干部紀念長征勝利70周年大型歌會《長征頌》、粵港臺澳四地長者共慶香港回歸10周年大型晚會《天年歡歌》、廣東省老干部慶祝新中國60周年華誕大型歌會《祖國頌》、廣東省老干部慶奧運、迎亞運等大型活動撰寫主持詞,創作詩朗誦等,看到自己的心血之作被主持人和著名演員充滿激情地演繹著,被中央電視臺和廣東衛視在黃金時段播放,他的心里激動又自豪。

談情懷:最美的風景是家園

在廣州的幾年,廣州的溫韾和包容,使趙愛民深深留戀。趙愛民坦言,他很喜歡廣州,但他更愛河南老家,愛自己的家園。曾經,他與幾位老鄉在雨中登上白云山頂,望著羊城萬家燈火,激情與柔情一起在心中涌騰。在他的提議下,幾位河南人對著夜空齊聲呼喊:廣州,我愛你!家鄉,我想你!互相望一望,眼睛和身上,都濕漉漉的。

就是這么愛的廣州,也比不上自己的家園、自己的根。

在趙愛民的電腦里,記者看到了他剛寫下的一段文字:家園是一個最美麗的字眼。無論你在哪里,總會念念不忘那最美麗的一隅。無論對每一個人,家園永遠牽動著最柔軟的那片心。

“確山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是我魂牽夢繞的家鄉。這里有我人生中一段幸福美好的時光,是我十分懷念而又無比珍重的歲月。家鄉讓我享受生命的快樂,在這里我留下了童年的天真、少年的純真、青年的成長和中年的成熟;家鄉有我人生的起點、成長的足跡、前行的動力和無限的期冀。” 趙愛民說。

201210月,雖然朋友和同事極力挽留,但趙愛民還是懷著一顆赤子之心,返回了故鄉。

是啊,家鄉情結是人的情感世界中最豐富、最珍貴的一個部分。鄉情林林總總,感念百轉千回,最讓人難以忘懷的還是家鄉的恩情。鄉恩似水長,是家鄉用乳汁喂養了我們生命和成長的身軀,用教育開啟了我們知識和智慧的大門,用雙肩托起了我們生存和發展的起點。父母的養育之恩,鄉親的教誨之恩,師長的教育之恩,同事的扶助之恩,組織的培養之恩,都讓我們銘刻在心,沒齒難忘。越是隨著歲月的流逝和年齡的增長,越能讀懂家鄉的恩情。

回到家鄉后,趙愛民義無反顧,撲進了老樂山的懷抱。已經幾年過去了,還要再干多久呢?趙愛民說,愿做老樂山的一片閑云、一個石子、一棵小草。也許,也許是永遠。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门县| 涪陵区| 牙克石市| 凤城市| 嫩江县| 新乐市| 清新县| 富源县| 保定市| 防城港市| 霍邱县| 来凤县| 双峰县| 汝南县| 电白县| 楚雄市| 屯昌县| 从化市| 如皋市| 翁牛特旗| 三江| 那坡县| 郯城县| 黔东| 吉首市| 农安县| 南部县| 沁水县| 德江县| 龙江县| 吴忠市| 洪洞县| 新田县| 澳门| 舞阳县| 宿州市| 荥经县| 黔东| 新晃| 化德县| 商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