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圈]大學生發明智能拖地機器人
摘要:刮起48小時“頭腦風暴”大學生發明智能拖地機器人□周刊記者 蘇弼坤 文/圖很多人都用過或見過智能掃地機器人。不管最后的體驗感覺如何,初次見到它的時候,第一
刮起48小時“頭腦風暴”
大學生發明智能拖地機器人
□周刊記者 蘇弼坤 文/圖
很多人都用過或見過智能掃地機器人。不管最后的體驗感覺如何,初次見到它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小家伙像精靈一般靈活,碰到障礙物還能自行轉彎。掃地機器人確實給懶人提供了一些偷懶的時間。
因為懶,人們發明了吸塵器,又發明了掃地機器人。然而,從掃帚到掃地機器人,人類用了幾千年的時間才得以實現。近日,黃淮學院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的袁鵬偉、司振飛、劉振國、喬藝博、李占領5名大學生在創客空間里經過48小時的“頭腦風暴”,完成了一個具有掃地、拖地、風干功能的智能機器人。
幾名學生展示制作好的智能拖地機器人。
設計智能拖地機器人。
1 48小時“頭腦風暴”
“說起這個機器人,還要從今年6月11日由鄭州創客空間和黃淮學院組織開展的創客馬拉松講起。”昨日上午,在黃淮學院創客中心,智能拖地機器人制作團隊的成員之一袁鵬偉說,6月11日下午,創客馬拉松組委會進行了一個簡短的培訓課程,向參賽選手講解了各零部件的用途以及機器人編程軟件的使用,之后比賽正式開始。
袁鵬偉說,在賽制上,創客馬拉松要求創客團隊在48小時內完成智能項目“從0到1”的過程,也就是說一個智能項目從設想到做成實物且能順利使用,只有48小時的時間。創客團隊由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司振飛、劉振國和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袁鵬偉、喬藝博、李占領5人組成。團隊在沒有任何頭緒的情況下完成了所有的開發和設計。
“開發完成后,專業的評委、導師將從創意度、完成度、設計度、商業化等多個角度對我們的項目進行打分評定。”司振飛說,從零件的使用數量到項目的外形,都影響著項目的得分情況,所以他們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材料更集成、功能更完備甚至具有超越性的項目開發。
2 “頭腦風暴”團隊發生分歧
“培訓課程后開始計時,也就是說我們所有的時間加在一起還不足48小時,可是我們的項目還是‘0’,要想變成‘1’,需要我們團隊所有人開動腦筋。”團隊成員劉振國說,既然團隊是多個人組成的,項目意見肯定有所不同。6月11日,從培訓課程結束到晚飯后的幾個小時里,他們初步設想了3個方案,其中一個是司振飛提出的智能門鎖,還有一個是大家初步設想的智能垃圾桶,最后一個方案是袁鵬偉提出的智能拖地機器人。
劉振國說,智能門鎖是在無鑰匙的情況下實現門鎖的自動開合,避免了匆忙外出忘帶鑰匙或鑰匙丟失的尷尬局面。但是因為當時團隊可用的時間還不到40個小時,并且創客馬拉松提供的材料中沒有門鎖。智能門鎖被首先否定了。
而智能垃圾桶項目,是考慮到人們倒垃圾時,總是不經意間將垃圾倒到外面。為了避免垃圾外泄,他們在垃圾桶的開口處安裝了一個喇叭形的接口,接口能根據垃圾的流量自行調節開口大小,不過因為這個項目不夠“高大上”,最終也被否定。
“其實,智能拖地機器人一直都不是我們最滿意的方案,畢竟現在市面上已經有智能掃地機器人存在,并且因為工作條件限制和工作結果不理想,一直被人認為是一個偽需求的智能產品。”袁鵬偉說,之所以確定了這一方案是因為他們當時走在創客中心的大廳時,看到了打掃衛生的阿姨,一個人拿著好幾斤重的濕拖把完成繁重的工作量。如果能夠制造出一個有別于現在市面上的智能掃地機器人,將掃地、拖地、風干功能集一身,將給清潔人員減少很多工作量。最終,6月11日晚9時左右,他們敲定了這個方案。
3 克服困難實現突破
袁鵬偉說,市面上已有的掃地機器人在工作中存在很多弊端,比如只能在發生碰撞后才能轉身,如果在建筑物內部環境復雜的情況下,很有可能會在犄角旮旯處出現打掃盲區,并且碰撞次數過多會造成機器人表面損傷。如果照搬這種設計肯定會在評分時大打折扣。
如果想讓機器人實現自動轉身,只需在機器人前面加裝超聲波裝置,當超聲波模塊收到前方有障礙物的信息后自動做出轉彎指令。在轉彎方面,袁鵬偉和其他4人第一次嘗試了程序指令轉彎,也就是在超聲波模塊接收到障礙物信息發出轉彎指令時,機器人會自動轉彎。
“經過第一次試驗,我們發現,程序轉身只能在非工作狀態下完成,一旦開始灑水拖地,因為地面濕滑和機器人自重,機器根本無法實現轉彎,完全就是一幅找不著北的樣子。”司振飛說,正是這一句“找不著北”,他突然想到了陀螺儀,如果給機器人加裝陀螺儀,讓其根據自身的定位轉身,將不會出現程序轉彎角度不足的問題。
“為了避免出現墻角處轉彎不足,我們借鑒了現有掃地機器人的轉彎程序,也就是通過程序設定,在超聲波模塊檢測到障礙物時,首先倒退一段,然后才轉彎。”司振飛說,陀螺儀雖然幫助他們實現了轉彎角度不足的問題,但同時存在灑水過多的問題,如果灑水過多地面過濕,造成機器人無法正常運行,即便是裝有陀螺儀一樣是在原地打轉。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他們在灑水的噴頭上裝了步進電機,以求更高的控制精度,讓灑水噴頭保證打濕拖布的同時不過多地灑水,既節省了水資源又保證了地面濕度適中,機器人能轉彎自如。
4 避免“撞車”團隊兩夜沒合眼
“現在掃地機器人已經不新鮮了。生產它的出發點是讓人們省心省力打掃衛生,但實際用起來可能不是這樣。”司振飛說,為了避免和現在市面上銷售的掃地機器人“撞車”,他們借鑒了現有掃地機器人的長處,同時盡可能地避免現有機器人的短處,甚至轉化為長處。
“外觀也是評分標準之一,所以在解決了各種技術方面的問題后,我們又在外觀方面花了近20個小時。”劉振國說,為了能給機器人多掙一些“顏值分”,他們最終把機器人設計成為金字塔形狀,同時在金字塔的邊線上加裝燈帶,并利用單片機技術,給燈帶設計了延遲頻閃,讓機器人在開機的那一刻就能給人帶來穿越感。
“現有的掃地機器人確實給了我們啟發,但是我們要在技術上更進一步。為了避免和現有的機器人‘撞車’,我們5個人在這48小時里幾乎沒有怎么休息。”司振飛說,從6月11日下午到6月13日中午,機器人最終成型。這段時間里,他們5個人沒有離開創客中心半步,渴了餓了就叫外賣,困了就趴在桌子上睡一兩個小時。
5 “跑完”創客馬拉松后沒止步
“48小時后,我們的項目得到了創客馬拉松組委會的認可。雖然活動已經結束,但是這個項目我們并不打算停下來。”袁鵬偉說,在當時的48小時里,因為材料有限、時間有限、想法有限,這個智能拖地機器人現在還處于“半成品”狀態。
“我們5個人現在還在為它升級換代。”司振飛說,在創客馬拉松評比時,他們的機器人能實現的功能只有掃地、拖地、風干。現在他們正在為機器人添加濕度傳感器和加濕裝置,以求實現其根據室內溫濕度狀況打掃衛生,并加濕空氣。另外,他們還設想在機器人表面加裝光伏發電和音樂播放裝置,以實現智能家居更貼心和綠色能源的充分利用。同時,他們還將加入物聯網,在不久的將來實現遠程操控,即便是家中無人,也能夠打掃衛生、加濕空氣、放音樂等。
“可以說這臺智能拖地機器的進化過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會繼續努力,繼續我們的‘頭腦風暴’,讓它更‘高大上’。”袁鵬偉說,如果這臺機器人真的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某些實用性的變化,他們會考慮為它申請專利。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