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經濟 通信科技

華南農業大學發現“超超級細菌”

2016-12-01 15:00 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fl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原標題:華農發現“超超級細菌”  該細菌是兩類“超級細菌”耐藥基因的雜合和重組 這種雜合方式是首次發現  一個號稱讓所有抗生素藥物都束手無策的

原標題:華農發現“超超級細菌”

  該細菌是兩類“超級細菌”耐藥基因的雜合和重組 這種雜合方式是首次發現

  一個號稱讓所有抗生素藥物都束手無策的“超超級細菌”日前登上了醫學領域的熱搜榜,成了臨床治療的一項巨大挑戰。華南農業大學國家獸醫微生物耐藥性風險評估實驗室科研人員在一只患病寵物貓身上發現一株大腸桿菌,該大腸桿菌攜帶了一個雜合質粒,可使菌株對碳青霉烯類和粘菌素兩種藥物同時耐藥。“碳青霉烯類抗菌藥是臨床治療多重耐藥革蘭氏陰性菌感染最重要的抗菌藥之一,一旦碳青霉烯類藥物失效,粘菌素可作為有力補充。”華農獸醫學院國家獸醫微生物耐藥性風險評估實驗室孫堅副教授介紹,由于抗菌能力強,粘菌素也一直被視為人類抵抗耐藥菌的“最后一道防線”。

  文/廣州日報記者徐靜

  通訊員方瑋、吳惠莉

  2009年,在印度新德里發現的碳青霉烯酶NDM-1,雖然僅僅攜帶了一個耐藥基因,其卻能抵抗所有的β-內酰胺類抗生素,如青霉素、頭孢菌素和碳青霉烯類等藥物,因此得名“超級細菌”。2015年底,華農國家獸醫微生物耐藥性風險評估實驗室則在中國境內的動物和人醫臨床菌株中發現了粘菌素耐藥基因mcr-1。“‘超超級細菌’則是前兩類‘超級細菌’耐藥基因的雜合和重組。”孫堅解釋。

  細菌感染是人類死亡的第一殺手,人類對于這種“超超級細菌”是否真的完全束手無策呢?孫堅表示,實際上,“超超級細菌”對所有抗生素都耐藥的說法并不準確,它是一種“泛耐藥細菌”,即細菌對常用抗菌藥物幾乎全部耐藥,而并非“全耐藥細菌”。就目前情況來看,利用常規治療手段對付“超超級細菌”已沒了效果,因而,科學家對非常規治療手段則給予期望。

  質粒的水平轉移是導致耐藥性泛濫的一個主要原因。質粒是常見的一種基因轉運載體,它可以在不同細菌之間相互傳播。“比如一個質粒攜帶AB兩種抗生素的耐藥基因,另一個質粒攜帶CD兩種抗生素的耐藥基因,兩種質粒的雜合便同時對ABCD四種抗生素耐藥。”華南農大劉雅紅教授團隊通過進一步的分子生物學研究發現,在分離出的這株大腸桿菌中不僅同時攜帶blaNDM-5和mcr-1兩個耐藥基因,且兩個基因同時位于一個可接合轉移的雜合質粒中。基于此,研究團隊提出了雜合質粒形成的模型。這種雜合的方式尚屬首次發現,為后續進一步研究相似的雜合質粒提供了可行的范本。

  暫無人類感染“超超級細菌”案例

  “目前只在患病動物身上分離出‘超超級細菌’,還沒有案例顯示人類已經感染到‘超超級細菌’。但是,由于人與動物之間的親密關系,并且目前存在傳播方向不確定的問題,是否會傳播到人身上,還有待觀察,需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孫堅介紹,超級耐藥基因的易感人群多是危重病人、長期住院患者、長期使用抗菌藥物患者以及接受侵襲性操作治療的患者等,而機體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則能夠抵抗許多耐藥菌。

    此外,雖然腸道是易感染細菌的“重災區”,呼吸道或傷口感染等也同樣不容忽視。

  在動物身上發現了超級耐藥基因細菌,就一定表示超級細菌是從動物身上源起的嗎?“耐藥基因的溯源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雖然現在還沒有最終結論,但是目前的觀點普遍認為,環境才是耐藥基因的來源。”劉雅紅解釋。

  “想要扭轉目前超級耐藥性細菌肆虐的局面,必須控制抗生素濫用現象,合理、科學地使用抗生素。”劉雅紅強調,雖然“超超級細菌”傳播渠道還未完全蓋棺定論,但控制抗生素濫用確是必然,減少抗生素的濫用必然毫無疑問是抗擊“超超級細菌”大舉進攻的首要工作。

 

(責編:賀迎春、熊旭)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廣州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龙市| 嵊州市| 芮城县| 彰化县| 元氏县| 西乡县| 阳新县| 台东市| 松滋市| 堆龙德庆县| 中山市| 大港区| 嵊州市| 宁远县| 类乌齐县| 鹤峰县| 赫章县| 岗巴县| 绿春县| 同德县| 留坝县| 巴塘县| 米易县| 淮滨县| 松原市| 安徽省| 沁水县| 镇远县| 东山县| 吕梁市| 宕昌县| 偃师市| 泾源县| 东平县| 油尖旺区| 涿鹿县| 江永县| 亚东县| 新闻| 吉水县| 北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