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商業 家電

飽受質疑樂視,如何做成了互聯網電視?

2016-12-13 15:41 來源:騰訊科技 責任編輯:fl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 2012年9月19日的那場發布會,是梁軍“噩夢”的開始?! ∵@是樂視創始人賈躍亭“山寨”喬布斯的首秀。身著黑色圓領T恤、黑色休閑西裝褲,賈躍亭在臺

 2012年9月19日的那場發布會,是梁軍“噩夢”的開始。

飽受質疑的“故事大王”樂視,如何做成了互聯網電視?

  這是樂視創始人賈躍亭“山寨”喬布斯的首秀。身著黑色圓領T恤、黑色休閑西裝褲,賈躍亭在臺上不斷變換手勢,拼命鼓吹樂視超級電視將會如何顛覆行業----即便沒有任何產品,甚至沒有任何參數,只有一份PPT。

  那天,身為樂視電視操盤手的梁軍不是主角。他坐在臺下,默不作聲,直到發布會結束后匆匆回到公司。

  第二天,樂視復牌。甫一開盤,機構蜂擁出逃,樂視股價從開盤的23.50元一路跌到收盤時的22.80元。沒有人相信這個故事。各路媒體發聲質疑,用谷歌(微博)、索尼、微軟的前車之鑒力證樂視電視必敗。

  投資人們也急了。這天起,他們陸續來到位于光華路泰達時代廣場的樂視總部,從混雜著各種難以名狀氣味、形如大網吧的工位中揪出但凡能揪出的所有樂視高管----當然,也包括負責這塊“問題業務”的梁軍。

  工科背景的梁軍本有些沉默寡言。但此時,一天最多幾十場的面談讓他無路可逃,哪怕中午吃飯,也不得不分一半咀嚼時間去安撫焦躁甚至已經開始暴躁的投資人。

  然而,這并沒起到什么作用。將近3個月時間,樂視股價近乎只陰不陽;到當年的12月3日,樂視跌到了13.91元,幾乎是9月20日復牌那天的一半。

  所有人都認為樂視錯了。

  但老天仿佛開了個大玩笑。時間撥向2016年11月。在11月6日賈躍亭公開承認資金危機后,樂視旗下多項業務遭受質疑;裁員傳聞迭起,股價下跌、機構出逃,樂視帝國再次搖搖欲墜。

  生死關頭,曾親自給樂視帶上“PPT公司”帽子的樂視電視,卻成為樂視為數不多的基本面亮點。賈躍亭還表示,樂視要停止戰略擴張,明年開始,樂視要形成正向現金流,第一塊盈利的業務會是樂視電視。

  就這樣,樂視電視一轉身變成了“樂視模式”的范例:作為互聯網電視領域的龍頭,樂視電視近1000萬臺的銷量,不僅是樂視撫慰外界的戰績,更是賈躍亭冒險進軍汽車的信心起點。

  樂視電視的階段性成功,究竟是偶然還是模式的勝利?為何各大傳統電視廠商和小米等其他互聯網公司,在互聯網電視這一領域未能勝出?

  方向之爭:從機頂盒到電視

飽受質疑的“故事大王”樂視,如何做成了互聯網電視?

  梁軍是2012年2月入職樂視的。

  入職之前,梁軍在聯想待了16年,最后一個職位是“聯想集團智能手機的產品開發副總裁”,與電視毫無關系。事實上,在2011年賈躍亭委托的獵頭找上梁軍時,也只是告知讓梁軍做個安卓相關的機頂盒項目。

  梁軍很感興趣。2011年,安卓手機在國內起步還不久,雷軍(微博)在8月做了小米手機,算是添了把火。但在智能機頂盒上,卻是另一片荒蕪的景象,這個概念當時還非常陌生。

  梁軍嘗鮮買了個盒子。在互聯網上看視頻,不再需要買光盤。于是,經過數個月的接洽后,梁軍終于下定決心離職,去追尋自己篤定的這個風口。

  初來樂視,梁軍和賈躍亭進行了一次長談。機頂盒的方向是對的,梁軍告訴賈躍亭,這就是未來的方向,并且風險也小,沒毛病。

  “電視呢?”

  “電視風險太大了”。

  但沒想到,賈躍亭此時關注的點卻已經在電視上了。梁軍至今還記得賈躍亭當時反復強調的一句話,“蘋果模式做電視絕對非常牛,我們比蘋果強的地方就是我們還有互聯網業務”。雖然在內部會議上,穩扎穩打慣了的梁軍從來都是對電視業務持“不建議積極推進態度”,但對這句話沒什么意見。

  而賈躍亭口中的“互聯網業務”-----樂視網,似乎也一直在做一件奇怪的事兒。那幾年,樂視一直在試圖買下如今看來并不昂貴的版權。根據2012年樂視網年報,截至當年年末,樂視已經擁有電影版權超過5000部,電視劇版權超過90000集。

  這在當時盜版猖獗的環境下,并不容易理解。2010年前后,視頻網站疲于合縱連橫,一家家倒下去,卻不見幸存者站起來;高昂的帶寬成本,疲軟的廣告業務,令視頻網站們焦于生計,若要再拿出大筆錢去購置版權,確實不切實際。

  賈躍亭在“逆勢而為”。梁軍也只是覺得,互聯網正版內容,如果放在高清大屏新終端上,也許會有戲。但這句話的前提有點多,畢竟崇尚正版的時代并沒有真正到來。

  即便如此,這已經是一個被賈躍亭明晰了的方向。只是,進入電視行業還是太難了。

  “電視行業幾十年,廝殺已經結束,我們沒有工廠、沒有技術,投資人就會指著你鼻子說,你們互聯網公司就會吹牛。”梁軍說,別看現在貼牌這么方便,但當時哪有這種玩法。

  正如十年前沒有人會相信一個互聯網團隊可以做出一部手機一樣,五年前也沒人相信白手起家的互聯網團隊會做出一臺能用的電視。

  幸運轉機:“痛擊三星”打動郭臺銘

  至少在2012年的上半年,梁軍領銜的機頂盒團隊并沒有太多非分之想,安心在做機頂盒。并且,這些機頂盒一開始還不是安卓;其中一款叫S11的設備基于Linux,售價曾高達2980元。安卓盒子的項目,還只是在籌備,沒有上線。

  如果這么繼續下去,可能今天的樂視網還是當年的樂視網。

  幸運的是,轉機來了。

  當年6月,梁軍與賈躍亭一道飛往臺灣求見郭臺銘。當時郭臺銘正與工信部副部長楊學山開會,托朋友幫忙后,賈躍亭與梁軍才在郭臺銘開完會的空隙,得以與其聊上五分鐘。

  這五分鐘,賈躍亭投其所好,言語之中不乏痛毆三星之語,而三星正是郭臺銘畢生所惡;同時,內容+硬件的生態概念,被賈躍亭描繪為痛擊三星帝國的殺手锏。

  值得一提的是,此時“內容+硬件的生態概念”相比最初已經有了雛形:在一臺價格低、配置高的智能電視上,提供互聯網公司才能提供的良好用戶體驗,以及樂視網積累多年的正版視頻內容;尤其是通過后者,將硬件購買者轉化為樂視網用戶,長期運營。

  好奇的郭臺銘信了。

  此時,梁軍才第一次覺得,做電視這事或許能成。

  回到大陸,后來掌舵小米電視的王川約了梁軍。那時,小米手機如日中天,在知道樂視想做機頂盒后,王川告訴梁軍,小米馬上也要做機頂盒,以后還要做電視。“他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說樂視別做了,你們反正硬件也不行,做App就行了”。

  梁軍并沒有太在意。也不算結了梁子,只是暗自思忖,以后什么都要趕在小米前頭。

  不久后的7月下旬,郭臺銘兌現諾言,派來了一個BG團隊;9月,雙方正式組成聯合團隊。于是,才有了9.19發布會那一幕。

  但此時的樂視電視,還只停留在PPT上。正如王川所說,哪怕跟小米相比,樂視的硬件都遜色;更不用提耕耘幾十年的老牌電視企業。

  被嘲笑,理所應當。當務之急,是需要造出一臺電視,否則,沒有人會關心所謂的生態模式。

  從零到一:創新和傳統的交戰

  為了達成這一目標,2012年下半年,梁軍的主要任務是把硬件團隊從零做到一。

  安卓機頂盒是個練兵。經過半年籌備,7月24日,梁軍終于推出了首款基于安卓的智能機頂盒T1,比11月推出的小米盒子早四個月。到12月小米盒子正式開售,樂視又推出了新一代產品樂視盒子C1,與售價399元的小米盒子同價,正面與其對決。

  這至少證明了樂視的硬件團隊不比小米差。不僅如此,這次搶跑還讓梁軍認識到了一個道理:風口到來,誰第一個做,可能就意味著生;遲到,可能就是永遠的遲到。

  然而,當真正開始涉足電視時,梁軍又發現,機頂盒團隊去做電視,太勉強。更大的苦難是,梁軍已經招不到電視行業靠譜的人才了。

  一方面是沒有人相信樂視做電視會成,另一方面,電視行業的很多人并沒有梁軍想要的“拼勁”,安逸慣了不會來;當然,在那個環境下,從電視行業找懂安卓的人,就更是妄想。

  梁軍不得不去手機行當里去找。“做底層的BSP的VP是8月份到崗,做UI的VP是11月份到崗,這些都是從手機行業挖的,挖過來培養他們做電視;但按照當時的時間表,第二年5月就要推產品,這個壓力太大”。

  梁軍很著急,著急到近乎瘋狂,每天和這伙人瘋狂加班,盤算著是不是又能接近一點自己定下的目標。

  但事實證明,勤并不是總能補拙。

 “一開始我們說既然要對標蘋果,就要做成像蘋果一樣的鋁合金框、亞克力面板,弄得很漂亮”,梁軍說,但到2013年1月,樂視與富士康才發現,其實在電視行業根本做不了這事兒。

  熬了很多夜晚,梁軍的思維也開始有些“瘋癲”。梁軍想,手機可以,那就用手機的CNC(數控機床)方法來-----用鉆頭在一個大的封閉室里自動化切割,每臺機器像雕刻一樣雕出一個框。

  但根本沒有這么大的CNC機臺。梁軍想,要不試試激光。

  任務又落回了富士康頭上。隨后,富士康為這臺巨型激光設備全球招標;尷尬的是,只有一家企業應標,并且不承諾,只是先試試。還算幸運,這一次押寶沒有失?。毫很娕c合作伙伴研發出一個跟大屋子一樣大的激光設備,第一臺X60就這么切了出來。

  在意識到團隊短板之后,梁軍又重新去找了一些來自電視行業的人,負責畫質、電源板等。在他看來,雖然直到如今來自電視行業的研發人員仍不到研發團隊的20%,但在顯示等結構部門,大部分人還是出身電視。

  這是電視行業積累了幾十年技術的體現,樂視不可能將所有都顛覆。

  搶跑小米:性價比殺手锏

飽受質疑的“故事大王”樂視,如何做成了互聯網電視?

  2013年5月7日,樂視第一代電視X60正式發布。

  雖然樂視的PPT上充滿著無數“生態”字眼,但消費者卻完全不在意。真正刺激消費者的是X60前所未有的性價比:60吋大屏幕+四核處理器,售價6999元+490元(490元是視頻會員服務費)。

  彼時,同尺寸產品基本都在萬元以上;至于同配置,連對比的對象幾乎都沒有。

  市場立刻給了積極反應。根據樂視官方公布的數據,首次開賣的一萬臺X60在不足一小時后即被搶購一空。最終,X60在其生命周期內賣了30多萬臺,這在60吋大尺寸上相當出色-------一個可以用來佐證的例子是,作為合作方,富士康給這款產品定下的預期僅有5萬臺。

  “開售前,富士康做了個儀式,他們在小黑板上寫著賣夠10萬臺富士康降多少錢,再賣10萬臺降多少錢,之后郭臺銘跟我們挨個簽字”,梁軍說,事實上,后面的階梯富士康本來就沒打算啟用。

  自那時起,性價比就成了樂視電視至今無法抹去的重要標簽。10月10日,樂視又發布了50寸電視S50。50吋更加主流,2499+490的價格也更加低廉,配合上樂視輕車熟路的互聯網公司式營銷,S50成了第一代電視里最大的爆款。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這一系列火爆的背后,卻依舊是個樂視式的賭局。

  事實上,雖然X60發布于5月7日,但直到7月3日,樂視電視才真正開售。梁軍告訴騰訊科技,從發布到上市兩個月當時宣稱是搞營銷,實際上是研發真沒干完。

  賈躍亭等不了了。從2012年9月到2013年5月,樂視被質疑的太多,賈躍亭向外界證明沒吹牛的唯一方法,就是如期推出電視。事實也正是如此,在5月7日推出電視后,樂視迎來兩個漲停板;與此同時,輿論正在回暖,媒體雖說不捧,但已經出現了很多中性的聲音。

  賭局的另一面,是用戶不斷反饋的bug。“在智能電視領域,我們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各種小問題實在太多,諸如機頂盒不兼容、Xbox接上去以后響應慢、各種顯示問題等等”,梁軍說,直到當年9月底,在每天要花兩個小時開用戶反饋會的情況下,原本“沒擦干凈的屁股才勉強擦好”。

  同樣是9月,小米電視也終于面世。此時,樂視早已搶跑許久;如智能機頂盒一樣,看似不長的幾個月,對于互聯網公司,關乎存亡。

  不過,依仗著做手機時積累的品牌效應和供應鏈優勢,小米電視一上來還是打出了一些聲勢。恰逢此時,樂視自己掉了個鏈子,硬件上的“軟肋”被人揭了出來,

  當人們拆開樂視電視的后蓋,蜘蛛網一樣的布線讓人大跌眼鏡。多個競爭對手趁機發難,糟糕的做工讓部分消費者望而卻步,樂視電視一度陷入被動。

  于是,11月開始,樂視不得不著手著手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想著用黑膠布綁的漂亮些,線還是那些線;沒辦法,架構已經是這樣了,錯了就是錯了,補救也盡力了,這是慘痛的教訓”,梁軍說。

  這時,很多人開始猜測,勢頭洶涌的小米電視是否會將樂視取而代之。

  傳統廠商入局,聯姻互聯網公司

  但“運氣”,并沒有背離剛從PPT中走出來的樂視電視。

  2013年,正是視頻版權時代的隱性轉折。經過數年的發展,盜版模式逐漸消失,買版權成了新的關鍵詞。一夜之間,樂視囤積的正版版權成了一筆重要財富。

  反映到電視屏幕,樂視電視上大量高清正版資源,與沒有自有版權、用戶只能自己通過盜版等方式解決的小米形成了鮮明對比。

  被性價比吸引過來的用戶也開始逐漸發現這一點。不僅如此,相對于傳統電視廠商,樂視電視在高清資源上的優勢同樣明顯,而互聯網公司在操作系統上的體驗優勢再次幫助樂視拉來不少粉絲。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內容。

  市場立刻開始跟進。一個顯而易見的變化是,樂視之后,越來越多的電視廠商開始注意到智能電視的風口,互聯網廠商也發現這塊生意有利可圖-----硬件產業和內容產業第一次真正平起平坐,開始籌劃聯姻。

  2014年開始,TCL、長虹等傳統電視廠開始宣布與愛奇藝、優酷等視頻網站合作,推出智能電視。

  不過,視頻網站在這些電視上并沒有獲得真正的系統級權限,大多還只是一個定制APP。整個電視操作系統的生殺大權還是在那批傳統電視行業的人手中。

  而對于傳統電視廠商而言,無論是和視頻網站的獨家合作,還是視頻聚合模式,都存在整合難題,會員體系如何打通?用戶究竟是誰的?誰來保證用戶體驗的完整性?

  樂視視頻和樂視電視都在樂視旗下,這自然不是問題。但對于圖謀互聯網轉型的電視廠商和互聯網公司,各自基因不同、目的不同、利益不一致,所謂的共同開發,只是權宜之計。

  2014這一年,樂視電視成功將銷量突破了150萬臺,雖然相比海信、TCL、創維的千萬級差距巨大,但樂視的勢頭已經讓后者開始焦慮。而缺乏內容的小米電視,僅僅拿下30萬臺銷量,一度陷入沉寂。

  多方混戰:對手為何沒找到樂視的命門?

  到2015年,在樂視電視帶動下,互聯網電視市場潛能顯現,看到機會和價值的資本也隨之大量涌入。

  小米率先回到戰場。2014年底,前新浪總編輯陳彤加盟小米,在雷軍授意下,手持10億美元內容專項資本的陳彤率領小米軍團奮起直追,到2015年6月時,用資本構建了一個由愛奇藝、優酷土豆、華策等各大產業公司組成的內容聯盟。

  此后,PPTV、暴風等互聯網視頻網站也尾隨樂視,藉由資本入局。一時間,原本只有個位數玩家的電視領域,成了幾十個玩家的大混戰。

  這時,在很多人看來,性價比、營銷、內容等曾被認為是樂視電視殺手锏的優勢,似乎都不再明顯。

  但令人詫異的是,到2015年12月,樂視電視宣布當年銷量相對上年翻了一倍,達到了300萬臺。一組作為對比的數據是,小米電視當年銷量大約是百萬臺上下,創維旗下的互聯網品牌電視酷開也只有100萬臺,其他的互聯網電視品牌都在百萬以下。

  在互聯網電視領域,樂視電視的優勢還在進一步擴大。

  梁軍告訴騰訊科技,那一年他本來是很緊張的,“但各家產品出來就放心了,他們還是老一套玩法,沒有運營”。

  在梁軍的邏輯中,內容+硬件只是第一步,產出一個內容豐富、體驗優秀的硬件后,積累的用戶便會越來越多。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友商學到了樂視的定價和營銷,但這只學到了皮毛-----性價比固然重要,但用戶首先愿意付費的,是一個好產品;更重要的是,要讓這些用戶進一步留下來、要讓他們開始付費,缺不了一個強大的互聯網運營團隊。

  無論是視頻內容,還是樂視的電視游戲、電視購物團隊,都是在做用戶運營這件事。這很難,誰做成了就會產生讓梁軍畏懼的能量。

  但樂視電視的對手們,卻讓梁軍松了一口氣。

  依舊是小米電視。雖然做成了內容聯盟,初步補缺了內容短板,但在做運營之前首先要解決的用戶歸誰問題上又犯了難。在用戶呼聲很高的電視會員上,小米電視動作遲緩----為了照顧各家合作方,大部分高清付費內容只能單點付費,部分資源甚至還需要跳轉到合作方的頁面上。

  這與樂視電視一個會員通看全平臺的體驗相去甚遠。

  此外,有分析人士認為,從電視硬件產品各方面水準來看,小米電視要優于樂視,但除了內容整合上的弱勢,小米過去迷信手機成功經驗,希望借助產品口碑傳播,而不像樂視電視重金砸下多個電視節目廣告位,錯過了打造品牌的最好時機。

  至于PPTV、暴風等,內容短板本身都沒有解決。不僅如此,一位行業人士曾告訴騰訊科技,由于缺乏供應鏈經驗,很多互聯網廠商在供應商那邊十分劣勢。

  “以面板為例,面板廠普遍很勢利,誰的量大就會優先供應誰,小玩家連面板都常常拿不到”。這與在供應鏈上深耕多年的樂視、小米又拉開了不小差距。

  對手們依舊沒有找到樂視電視的真正命門:無論是性價比,還是內容、硬件、運營,只取其一,必然無法取勝;但只要缺其一,就很難成功。

  至此,如果要總結樂視電視暫時勝出的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第一,內容+硬件的垂直整合,保證了用戶會員體系的統一和完整性、產品的快速迭代,也保證了較好的用戶體驗;第二,從商業模式上保證了性價比的優勢。渠道上,通過線上商城和線下lepar直營店,大大減少了傳統渠道代理成本,而影視和體育會員的內容付費收入模式,進一步彌補了硬件成本,相比其他電視廠商有定價優勢;第三,通過廣告轟炸塑造新的互聯網電視品牌形象。

  對于其他電視玩家而言,都沒有同時做到上述三點,而這套玩法已經在樂視電視身上跑了兩年。在快速更迭的科技領域,兩年時間絕不短,它足以讓一家沒發生大失誤的企業建立起壁壘。

  但樂視電視遠沒有到高枕無憂。

  廣電總局在電視內容的監管政策趨嚴,一度給互聯網電視廠商潑下冷水,樂視和廣電總局播控平臺牌照方的合作便曾經陷入僵局,一路走來如履薄冰,幾經曲折,今年最終才和國廣東方CIBN達成合作。

  從行業來看,最讓梁軍擔心的是阿里和微鯨。在他看來,阿里具備互聯網基因,阿里有優酷,還有資金和用戶,“這個龐然大物幾乎都不缺,樂視缺的他全有,唯一沒有的,就是我們比他早”。而對于微鯨,梁軍擔心他們用資本的力量圈到上百個億,完全打通內容、硬件,這完全有可能觸動到樂視電視的神經。

  樂視電視缺錢,這一點梁軍毫不諱言。內容+硬件,再到后來的用戶運營上,樂視電視每一步都踩對了節奏;但資金的匱乏總是讓最終的產出與理想的結果,差了那么一點點。

  而梁軍的這些假想敵,在他眼中都是已經或可能手握重金的“土豪”-----一旦思路對了,只要肯花錢,在電視代工產業日漸發達的今天,很多問題也許就能迎刃而解。

  犧牲規模換盈利,引入競爭對手內容

  但無論如何,至少在現在,互聯網電視領域,樂視電視并沒有有力的挑戰者。

  不過,即便按照梁軍的計劃,在今年12月底,賣出第一千萬臺互聯網電視,樂視電視的體量在整個電視產業,與傳統巨頭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當全產業的盤子不再有大幅增長,樂視要想繼續向上走,就意味著必將從傳統電視巨頭們手里搶走蛋糕。

  這么下去,難度越來越大,火藥味自然也越來越濃。

  更讓梁軍擔憂的是,今年11月的樂視資金危機中,樂視電視由于自身較為健康的現金流免于波及,但按照賈躍亭的承諾,樂視體系明年的第一個盈利目標就是樂視電視。

  這無疑有些打亂了梁軍的計劃。在此前,依靠“生態補貼”,樂視電視一直在虧本賣硬件----雖然并表到上市公司后,樂視網整體盈利,但作為單項業務,樂視電視母公司樂視致新常年虧損。

  原本有所忽視的財務報表,將重新占據梁軍的案頭,“原本我打算再沖沖量,晚一年再盈利,但現在看,等不了那么久了”。

  梁軍告訴騰訊科技,樂視電視一直在盈利邊緣上,明年實現盈利,并不算一個太艱巨的任務。目前的解決方案包括以下幾點:

  1、產品重心放在50吋以上,一定程度限制40/43吋等小電視的供應,雖然銷量增長可能會因此放緩,但可以提高中高端用戶比例;

  2、繼續發展廣告業務。目前樂視電視每年的廣告收入有3億左右,占據全行業的六七成。比起同行僅有的APP內廣告,樂視電視的廣告來源還包括開機廣告、桌面廣告、輪播廣告等;

  3、發展電視購物。通過自有渠道精選電商入駐,預計明年收入可能會有5-6億,后年有望達到13億;

  4、增加會員續費收入。梁軍坦言今年樂視大規模的買硬件送會員有些過度消費,但他準備用一些更新鮮的玩法盤活會員體系,諸如改變價格政策、添加附屬服務,甚至有可能用一定方式回收會員時間。

  此外,在今年12月,梁軍還打算宣布一個開放戰略,引入更多樂視視頻的競爭對手來到樂視電視平臺。

  “可能樂視視頻那邊對這事有點敏感,但我們必須得做,”他說,這也是賈躍亭首肯的事,樂視電視必須嘗試一些新的變化。

  梁軍又得忙起來了。問題是,競爭對手會買帳嗎?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騰訊科技)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阳市| 临澧县| 广河县| 湘潭县| 深泽县| 托里县| 莒南县| 阿克陶县| 延安市| 汾阳市| 社旗县| 林州市| 永定县| 丹阳市| 寿阳县| 朝阳市| 手机| 特克斯县| 花莲县| 兴安县| 浮梁县| 富川| 嵩明县| 池州市| 伊宁市| 武隆县| 浮梁县| 琼结县| 余干县| 清新县| 长阳| 双鸭山市| 易门县| 文安县| 鸡东县| 乐陵市| 四会市| 荔浦县| 兴文县| 仁怀市| 酒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