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空疊加債市暴跌 監管層應加強與市場溝通
摘要: 內外多個利空因素疊加共振,導致債市出現踩踏式回調。暴跌之下,市場人氣遭到極大打擊,恐慌情緒迅速蔓延。在此背景下,市場參與者尤其應當回歸理性,從基本邏輯出發去
內外多個利空因素疊加共振,導致債市出現踩踏式回調。暴跌之下,市場人氣遭到極大打擊,恐慌情緒迅速蔓延。在此背景下,市場參與者尤其應當回歸理性,從基本邏輯出發去理解市場。監管層也應加強溝通,釋放穩定信號,理性有序地去杠桿和防風險。
自10月下旬以來,在資金面和流動性收緊的情況下,債市出現了一輪深度調整。與此同時,宏觀經濟數據向好暗示明年基本面或將企穩。市場上開始出現越來越多唱空債市的聲音。
即使在這種背景下,本周債市出現的暴跌形勢依然遠超市場預期,并引發了一定程度的恐慌。相比于相關指數一再創下新低的事實,基金贖回、債券惡意違約的消息更加直接地促成了市場情緒上的緊張態勢。相關消息傳出后第二天,美聯儲加息落定又火上澆油,債市幾乎崩潰,國債期貨逼近跌停。市場似乎進入了一種惡性循環的怪圈。
回過頭來再看債市的本輪調整,最初和最重要的原因是監管層防風險和去杠桿的意圖。央行在維護市場流動性上的態度越來越謹慎,雖然仍保持著頻繁的短期流動性管理工具的運作,但對市場而言,這些資金的期限越來越長、成本越來越高,另外資金投放量也確實保持緊平衡的態勢,每當資金面緊張狀況稍有好轉之后,就立馬趁機回籠,導致資金面極容易受到擾動。另外,10月以來,諸多其他利空因素的效應也逐步顯現出來,比如人民幣持續貶值導致外儲下降,對資金面雪上加霜。
從債市本身來看,經歷過多年的牛市之后,債券收益率已經下降到了一定程度,市場追求更多的收益主要通過加杠桿來實現。所以去杠桿和資金面的波動對債市影響更是立竿見影。在這種背景下,美聯儲加息落地成為壓垮債市的最后一根稻草。
對于債券投資者而言,今年無疑是不平靜的一年,但持續的悲觀似乎也無必要。事實上,據記者了解,在前期下跌的過程中,始終不乏資金進場抄底。而在當前的位置上,更多的人開始討論市場在恐慌情緒主導下被超調的可能。這不僅是從調整幅度上來觀察,更本質的是,回歸到基本面上債市依然是有價值的,經濟數據顯示出的樂觀跡象,更多人認為是周期性的,通脹在2017年上半年或許就會見頂。從去杠桿的角度來看,前期的政策也產生了明顯的效果,大家認為目前市場上的杠桿基本處于可控狀態。
一直以來,監管層對去杠桿的意圖和決心都很明確,在實際行動上也毫不隱晦。但市場似乎總是走在分析的前面,總有超預期的狀況發生,一系列因素引發的共振效應很難完整預料。對監管層而言,在超預期狀況出現之始尤其應當加強同市場的溝通,穩定信心,防止恐慌蔓延導致無序踩踏,進而引發整個金融市場波動,這明顯與最初的良好意愿背道而馳。(記者 方海平)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