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潤再殺入電商 傳統商超自有平臺望成效
摘要: 電商與實體零售的融合愈演愈烈。阿里巴巴入股連鎖超市三江購物的余溫尚在,有零售航母之稱的華潤集團也展開了擁抱互聯網的大動作,于12月28日宣布上線新產品APP“
電商與實體零售的融合愈演愈烈。阿里巴巴入股連鎖超市三江購物的余溫尚在,有零售航母之稱的華潤集團也展開了擁抱互聯網的大動作,于12月28日宣布上線新產品APP“華潤通”。
記者從華潤集團發布會現場了解到,華潤通將以積分為切入點,整合華潤各產業與合作伙伴線下線上的數據資源,提供購物、醫療、生活繳費等服務,目標旨在實現“會員通”、“積分通”和“電商通”。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電商的戰場上,華潤集團已經多次觸網,但效果并不佳。不僅是華潤,搭建自有平臺殺入電商的傳統商超,往往會因用戶過少等問題鎩羽而歸。
多次觸網未達預期效果
華潤通在華潤集團的戰略意義舉足輕重。華潤集團董事長傅育寧出現在發布會現場并表示,華潤通的正式上線發布,將成為華潤集團“互聯網+”的一個起點,一個里程碑。
對于華潤來說,旗下資源的整合和打通并非一個小工程。華潤集團堪稱零售界的航母,擁有3380家超市、500家太平洋咖啡店、590家藥店,54個購物中心,15家醫院,且各個品牌“單打獨斗”,太平洋咖啡的會員享受不到華潤堂店鋪的會員優惠。
而首期“華潤通”將囊括萬象城、萬家、太平洋咖啡、華潤醫療、木棉花酒店等華潤旗下消費場景的產品和服務。持有上述品牌會員卡的消費者可以在華潤通APP內輸入會員卡號,進行會員卡和積分的合并;此外,華潤通還是一個承載華潤子品牌或外部品牌的電商平臺,提供購物、醫療、生活繳費等服務。在這之中,不同的商品和服務由不同的店鋪提供,如零食酒飲類產品多來自于華潤萬家店鋪,健康營養類產品則多半來自華潤堂店鋪。
華潤固然家大業大,擁有寶貴的線下資源,但如何完成用戶線下到線上的遷移并增強用戶黏性,是華潤通面臨的主要問題。華潤集團方面稱,目前華潤通已經覆蓋了華潤旗下不同業務板塊的2100萬客戶,未來三個月的客戶數會增長到4000萬,到2017年年底,將全線覆蓋華潤旗下超過6000萬用戶。
至于如何在發布伊始就擁有如此龐大的用戶群體及如何實現未來的用戶目標,華潤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羅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把用戶從線下導到線上并不是件難事,比如用戶本來是萬家的會員,只要經過用戶的確認就完成了遷移,真正困難的是讓用戶滿意。
如羅熹所言,讓用戶滿意很困難。在電商領域,華潤實際上是一名老將,但多次觸網并未達到預期效果。早在2004年,華潤便成立了電商平臺萬家摩爾,后者已于2013年停止運營。再后來,華潤推出e萬家和健一網,羅熹12月28日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e萬家和健一網“尚存在增長空間”。
傳統商超紛紛自救
在電商的沖擊下,實體商超的市場空間逐步被侵蝕已是不爭的事實,擁抱互聯網展開自救的實體商超也并非華潤一家。
僅僅2015年,步步高上線云猴網;沃爾瑪正式推出大賣場O2O服務平臺“速購”;人人樂發布定增方案,將社區生活超市與電商平臺作為發展重點;深圳老牌百貨天虹商場亦上線官方APP“虹領巾”。
但目前來看,搭建自有平臺進軍電商的傳統商超,所取得的成效并不是太顯著。上海尚益咨詢總經理胡春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實體零售搭建自有平臺存在很難解決的痛點,“實體店消費用戶不會因為商品便宜一毛錢而跑去別的商鋪,來回也存在成本;但電商上這種轉移是不存在成本的,許多實體商鋪搭建了電商平臺培養用戶網購習慣,但極有可能用戶發現別的平臺更便宜,配送服務也更好,立刻就轉移了。這也是實體零售搭建自有平臺做電商難以成功的原因。”
也有實體商超借助其他平臺突圍,如三江購物和永輝超市,通過京東的“京東到家”交易平臺向客戶銷售商品。阿里巴巴年內對三江購物的入股,更是引起了行業內不小的騷動。
華潤為何仍要自己搭建平臺呢?羅熹表示,“華潤擁有這么多線下資源,再建一個線上平臺是一個應有之意和自然的道路,而且成本和風險都是可控的。我們如果像他們線上有個平臺,再去找線下資源也是自然道路。”
華潤通究竟能不能助力華潤集團在電商紅海中分得一杯羹,還有待時間的考驗。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每日經濟新聞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