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這個村子,看不見房子,也看不見人影,但是又有聽得見的熱鬧,你想象不到的奇跡!
1.jpeg (66.69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5 分鐘前 上傳
△遠望
2.jpeg (108.36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5 分鐘前 上傳
△近看
3.jpeg (67.11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5 分鐘前 上傳
這個村子就在中國,河南省三門峽市陜縣的陜塬上,星羅棋布的村莊散落著數以萬計的奇特民居——地坑窯院,看到這種造型,打心底的想說一聲老祖宗就是厲害。
4.jpeg (87.49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5 分鐘前 上傳
5.jpeg (62.7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5 分鐘前 上傳
下面就一起走進三門峽的地坑院——地平線下的風景。
6.jpeg (64.88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5 分鐘前 上傳
沒有遇見之前并不知道這個地方的特殊,當你真的踏上這片土地時,你才能發現地平線之下別有一番天地。
7.jpeg (68.13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5 分鐘前 上傳
8.jpeg (82.27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5 分鐘前 上傳
一個深坑,四周的幾間窯洞,就構成了這樣神奇的住所,也讓整個村子形成了“遠看見樹不見村,臨近聞聲不見人”的景象。
9.jpeg (124.07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5 分鐘前 上傳
院里栽種樹木,地坑院掩映在樹木林蔭之中,雞犬之聲相聞而不相見,人聲嘈雜而影蹤全無。天然節能、獨具匠心,地坑院在黃土高原天然黃土層下孕育悄然生長。
10.jpeg (76.77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5 分鐘前 上傳
有專門的走道通向地面,有專門的排水設計,你所擔心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11.jpeg (45.17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5 分鐘前 上傳
獨特的文化給了他們不一樣的童年,這不僅僅是住所,也是一份鄉愁。
12.jpeg (111.61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5 分鐘前 上傳
冬季窯內溫度在攝氏10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攝氏20度左右,人們稱它是“天然空調,恒溫住宅”。
13.jpeg (84.5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5 分鐘前 上傳
本該如想象中荒涼的地方,卻處處盛開神奇的文化,顛覆想象的事實,給了視覺的驚艷,才會讓人著迷!
14.jpeg (61.42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5 分鐘前 上傳
除了獨特的建筑,這里的文化更是讓人不由得想踏上這片土地。
相傳慈禧太后在八國聯軍侵華逃難途徑此地時,當地農民給她做了“十大碗”,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親口夸贊“十碗席”“十全十美”,此后“十碗席”名聲大震。
15.jpeg (48.74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5 分鐘前 上傳
“五次剪紙框框手,手拿小剪紙上走;上剪一朵紅牡丹,下剪蜜蜂鬧花園。”
16.jpeg (49.46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5 分鐘前 上傳
17.jpeg (41.62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5 分鐘前 上傳
德國人魯道夫斯基來到這里做了這樣的評價:大膽的創作、洗練的手法、抽象的語言、嚴密的造型。
18.jpeg (71.05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5 分鐘前 上傳
19.jpeg (62.79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5 分鐘前 上傳
20.jpeg (66.39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5 分鐘前 上傳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里的特色文化正在消逝。
21.jpeg (86.47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5 分鐘前 上傳
22.jpeg (61.04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5 分鐘前 上傳
盡管地坑院通風條件差、光線也會灰暗壓抑,但是對昔日貧窮的山民來說,這樣的建筑是再理想不過的了。
23.jpeg (75.9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5 分鐘前 上傳
但是年輕人不斷接受到電視里林立的高樓大廈的誘惑,蓋起了磚瓦房和小洋樓,地坑院日漸凋零,有的已經塌陷,成了一片廢墟。
24.jpeg (72.1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5 分鐘前 上傳
這樣獨特的建筑正面臨著消亡,有人認為,地坑院占地面積大,浪費土地。如一個地坑院占地1畝至1.5畝,1萬多個地坑院至少占地1萬余畝。
25.jpeg (54.55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5 分鐘前 上傳
當地稍有條件的家庭先后離開了地坑院,目前只有住慣地坑院的一些老人還堅守在那里。
直到2011年,“地坑院營造技藝”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6.jpeg (90.63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5 分鐘前 上傳
27.jpeg (58.18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5 分鐘前 上傳
28.jpeg (78.51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5 分鐘前 上傳
29.jpeg (100.96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5 分鐘前 上傳
地坑院是中國建筑史上一個奇跡,記載著當地居民的一段歷史,應該堅定不移地保留下來。
30.jpeg (102.6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5 分鐘前 上傳
她是“世界生土建筑的絕妙之筆”,她也是“刻在大地上的符號”。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