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水牛排”可以吃嗎
摘要:原標題:“膠水牛排”可以吃嗎 【網聞問切】 “網聞”回放 春節將至,人們紛紛購置年貨。日前,網上有消息稱,市場上存在大量的“重組牛
【網聞問切】
“網聞”回放
春節將至,人們紛紛購置年貨。日前,網上有消息稱,市場上存在大量的“重組牛排”“膠水牛排”,都是用“次品肉塊+肉膠”拼接的。
真的有“膠水牛排”?牛排還可以“重組”?能放心吃嗎?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院長王守偉近日作了解答。
此膠水非彼膠水
牛排按加工方式不同,可分為“原切牛排”和“重組牛排”。“原切牛排”指未經任何預處理、直接切割包裝的整塊牛外脊、牛里脊,屬于生鮮肉。“重組牛排”也稱“拼接牛排”,是借助肉的重組技術加工而成的調理肉制品。
“調理肉制品指以畜禽肉為主要原料,絞制或切制后添加調味料、蔬菜等輔料,經加工而成,需在冷藏或冷凍條件下貯藏、運輸及銷售,食用前需經二次加工的非即食類肉制品。”王守偉說,包括“重組牛排”在內的調理肉制品一般會添加輔料或食品添加劑,卡拉膠就是其中一種。
碎肉和卡拉膠結合成“膠水牛排”的說法,其實是一種誤解。
王守偉解釋,卡拉膠是從海洋紅藻等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多糖的統稱,是一種親水膠體。它可以減少肉制品加工過程中的水分流失,因此被作為食品級別的增稠劑、穩定劑、乳化劑使用,是正規的食品添加劑。
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規定,卡拉膠不得用于生鮮肉,但可用于調理類肉制品的生產加工,且必須在產品包裝的標簽上明確標注。“在標準規定的限量內使用卡拉膠,不存在食品安全風險。”王守偉說。
重組不等于劣質
但話又說回來,為什么會有重組肉?或者,為什么要對肉進行重組呢?
據了解,肉的重組技術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已經成為全球肉類加工領域重要的技術手段,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研究與應用。該技術是借助機械或添加輔料(食鹽、磷酸鹽等)溶出肌肉纖維中的基質蛋白,或利用輔料的黏合作用使肉顆粒或肉塊重新組合。
專家介紹,在屠宰分割加工過程中,碎肉的產生不可避免,而且很難直接被完全利用。通過重組技術將其重組、二次成型,不僅可以提高碎肉的利用率,還可以豐富肉制品的產品種類。目前,重組肉技術在牛排、烤牛肉、豬排、雞肉香腸等肉制品中都有應用。
“但碎肉不等于劣質肉。”王守偉強調,重組牛排等調理肉制品不允許以“劣質肉”為原料,也不允許摻入非食用級別的成分。而且根據規定,重組肉的原料或輔料必須在產品標簽中標示出來,這也是區分原切肉和重組肉的方法。原切牛排標簽里只有“牛肉”,如果標簽中有配料表,出現其他輔料和食品添加劑的,則為重組牛排。
假冒亂象須重視
一般吃牛排,“五至八分熟”即可,重組牛排可不行。王守偉提醒,重組牛排由于經預先腌制或由碎肉及小塊肉重組而成,內部易滋生細菌,可能導致產品細菌總數偏高,因此在食用前應烹飪至全熟。
但相比于這類容易控制的食品安全風險,重組牛排等調理肉制品更大的問題來自商業欺詐。
據媒體報道,調理肉制品假冒現象較為嚴重,很多重組牛排以“原切牛排”的名義出售,還有的重組牛排盡管沒有冒原切牛排之名,但通過添加鴨肉、豬肉等原料肉來行冒充牛排之實。
“未按規定進行標示、摻入其他成分等都是違法的,屬于商業欺詐行為,是監管部門需要重點打擊的對象。”王守偉建議,生產經營者要強化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意識,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標準使用包括卡拉膠在內的食品添加劑,拒絕劣質肉,保證質量安全。
中國肉類協會高級工程師張子平表示,針對國內重組牛排等市場存在的問題,中國肉類協會目前正在積極協調征求企業意見和消費者需求,盡快出臺相應的行業標準來規范整個市場。
(記者 陳海波)
(責編:賀迎春、熊旭)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光明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