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縮水!公募終于不再擔心攜年終獎“奔私”
摘要: 資料圖片 日前爆出的銀行業年終獎令人大跌眼鏡,基金業年終獎是喜是憂
![]() |
資料圖片 |
日前爆出的銀行業年終獎令人大跌眼鏡,基金業年終獎是喜是憂呢?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了解,今年基金行業年終獎整體有一定幅度的縮水。其中,公募基金下滑幅度在30%左右,私募基金下滑20%,倒是不少資產管理公司年終獎有所上升。
2016年A股市場表現疲軟,債券市場也在第四季度大調整,影響了不少債券基金經理的全年業績。相比之下,權益類基金年終獎高于固收類基金,基金經理的業績越出色,年終獎越可觀。
股權激勵最有底氣
近日,社交媒體流傳的九鼎投資的年終獎分配方案,私募機構在激勵制度的給力程度再度引發關注。據悉,九鼎投資2016年年終獎總額1.7643億元,涉及共67名員工,人均263萬。
無論數字真假,至少博得了公眾的眼球。這對受制于監管要求,不得公開宣傳產品的私募基金來說,無疑已經獲得了最好的宣傳效果。
通常而言,公募基金發放年終獎要到新年過后的3月甚至4月,現在就下斷言還為時尚早,但根據多年的經驗,基金經理們大多已經對自己的年終獎多少有了基本判斷。
《國際金融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基金公司對投研團隊的獎勵,主要看業績和規模。
在業績考核方面,通常以在同類產品中排名的1/2為分界線,有的基金公司規定只有排在前1/2才可能拿到年終獎。至于具體獎金多少,則要進一步看排名在前1/3,還是前1/4,甚至前1/5和前1/10的都會不一樣。如果基金經理手上有產品業績能夠在同類產品中排到前1/10,那么對于年終獎就可以小小期待一下了。
由于2016年基金整體業績表現不如往年,因此不少基金公司透露,今年會加大對規模增長幅度較大的基金產品管理人的獎勵力度。
各家的獎勵額度和方法也不一樣,具體要看公司制度和實力。據悉,目前,已有部分基金公司采取管理費分成的方式,但放眼整個行業內仍是少數。
記者了解到,2015年開始,不少公募基金公司開始效法此前多在私募執行的股權激勵機制。近年來事業部機制最為流行,部分公募基金的事業部分配制度也不輸于私募。自從中歐基金率先試水事業部制以來,各家基金公司紛紛嘗試,目前已經有招商基金、國泰基金、九泰基金、國金通用基金、創金合信基金、融通基金、民生加銀基金、安信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宣布實行事業部制,還有多家大型基金公司內部已經實行事業部制改革,事業部制似乎成為全行業的標準配置。
作為較早實行事業部激勵機制的公募基金公司之一,前海開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已成立約10個投資事業部。從2013年初開始,該公司不僅投資團隊全數按事業部制設立,而且在渠道也成立了事業部制。前海開源基金會根據不同基金類型分成,給事業部分到30%-50%不等。在給力的激勵制度下,前海開源這幾年規模突飛猛進,同時吸引眾多基金經理加盟,而離職基金經理人數低于同業同期平均水平。Wind數據顯示,前海開源基金成立于2013年,2014年底公募基金資產規模為25.33億元,2015年底增至224.2億元,2016年底達到607.24億元,規模擴張驚人。
有了事業部制的激勵,今年依舊拿到“八位數”的年終獎似乎并非沒有可能。
權益類優于固收類
據《中國基金報》報道,從業內平均來看,年終獎發放金額權益類高于固收類,越是靠基金經理自身影響力帶來規模增長,如果業績出色,年終獎將越是可觀。業績排名前十的基金經理年終獎大約幾百萬元,但是公募行業整體不大會超過500萬元,如果超過這個數額,可能是有股權激勵的因素在里面(例如事業部制)。但是連續幾年排名靠后的基金,其基金經理不僅沒有獎金,還可能會降級、降薪,甚至連基金經理都做不了,當年收入可能還不如研究員高。
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事業部制并不是萬能的。畢竟,對于公募行業來說,業績排名和規模才是“王道”。
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的投研人士指出,業績優異的基金也有可能遭遇大量贖回,因此,大多數基金公司對于規模的考核一般著眼于獎勵增加,而不是懲罰縮水。他說:“規模與業績并不一定正相關,只是一個加分項。”
“其實有些公司不適合推行事業部制,比如股權和治理結構無法改變的公司,推出事業部制只能緩解基金經理短期的離職潮,但如果熊市來到,弱點就暴露無遺。”深圳一家小型基金公司總經理對記者表示。也正因如此,事業部制度被業界不少人稱作是“靠天吃飯”的“緩兵之計”。
“隨著年底債市的巨幅波動,我幾乎丟了全年收益,今年年終獎,還是想想就好。”這句略顯“心酸”的話,似乎成了不少固定收益產品基金經理內心的真實寫照。
一位債基基金經理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2016年第四季度債券市場調整幅度不小,直接影響了年終業績表現。“并不是說年終獎一定打了水漂,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還是不要特別期待的好”。
攜年終獎“奔私”不再
隨著公募基金公司大擴容和大資管時代的到來,公募基金經理的擇業和轉型之路將越來越寬,公募投資人才的爭奪戰也將愈演愈烈。連續數年,都發生了領完年終獎后,公募基金高管和明星基金經理離職,或自立門戶轉投私募,或跳槽進入新成立的公募基金的狀況。
近幾年來,伴隨著私募行業的快速發展,不少公募基金經理尤其是明星基金經理開始走上“奔私”的道路。不過,到了2017年,這樣的局勢可能發生明顯改變。
“牛市時私募20%的提成,顯然要比公募巨額的年終獎更有吸引力,而在熊市,公募基金旱澇保收的制度優勢就體現出來了。”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業內人士指出,與去年離職后首選創辦私募公司不同,今年選擇到券商資管、保險資管的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經理的比例或將明顯上升。
“單獨成立私募一切從頭做起,從管理來講會有很多困難,而很多券商、保險資管的體系、團隊都是現成的,只要把專業管理經驗帶過去就可以了。此外,有了現有體系之后,募集資金會比私募容易得多,而券商、保險資管都有一定的市場品牌,選擇其作為平臺,未來也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群航認為。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