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鎮銀行成為“支農”“支小”主力軍主動“觸網”提升競爭力
摘要:新華社記者 吳 雨 王 希 經過近10年發展,村鎮銀行已經成為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的中堅力量之一。但隨著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村鎮銀行的經營發展正面臨挑戰。專家建議,
新華社記者 吳 雨 王 希
經過近10年發展,村鎮銀行已經成為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的中堅力量之一。但隨著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村鎮銀行的經營發展正面臨挑戰。專家建議,應著力培育村鎮銀行的自主發展能力,支持村鎮銀行大力發展數字普惠金融,提高其在農村及貧困地區的服務能力和盈利能力。
村鎮銀行是踐行普惠金融、“支農”、“支小”的主力軍。去年末,國家發文推進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其中明確提出,鼓勵金融機構和各類社會資本在經濟發達鎮設立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為城鎮建設發展提供金融服務。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農村金融研究室主任孫同全認為,村鎮銀行符合縣域經濟和三農發展需要,符合中國農村金融改革的目標,提高了金融服務的覆蓋廣度,尤其是增加了中西部農村地區的金融服務供給,為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提供了有效的金融支撐。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末,全國共開業村鎮銀行1371家,全國村鎮銀行資產總額10810億元,較2015年末增加795億元。村鎮銀行已經覆蓋全國65.9%的縣、市,其中有10個省、市實現縣域全覆蓋。
“但是,村鎮銀行覆蓋的客戶主要是農戶和小微企業中的所謂優質客戶,覆蓋有待加深。”孫同全表示,大多數村鎮銀行分布在中西部地區,與國家政策相適應,但是設立在貧困地區的占比較低。
日前,社會科學院發布的《中國村鎮銀行發展報告2016》顯示,村鎮銀行的存貸款余額增速一直快于銀行類金融機構平均水平,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但自2016年一季度開始,村鎮銀行的存貸款余額增速均呈放緩之勢,一直占比較高的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在戶均余額方面有進一步下降的跡象。
中國村鎮銀行發展論壇組委會秘書長蔣勇認為,個別村鎮銀行盡管在名義上“支農、支小”,但是其貸款并未如此。偏離“支農、支小”發放較大額貸款,容易導致風險損失,尤其是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企業貸款需求較往年出現緊縮,個別企業還款能力下降,給村鎮銀行的信貸資產質量帶來嚴峻挑戰。
專家表示,應充分發揮主發起行制度,對村鎮銀行在風險管控、流動性救助、科技系統支撐、人才隊伍建設、品牌效應等各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服務和支持,形成集約化管理、專業化服務的模式,幫助村鎮銀行在成立、成長階段走得更加合規、更加穩健,著力培育村鎮銀行的自主發展能力。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傳統農村金融服務的效率、成本等問題找到了潛在的解決方案。在主發起行的支持下,不少村鎮銀行正主動“觸網”,積極探索利用數字技術的金融服務產品和模式,提升服務能力和競爭力。
專家認為,支持村鎮銀行大力發展數字普惠金融,可以提高其在農村及貧困地區的服務能力和盈利能力,從而推動農村、偏遠地區及其居民共享現代金融服務和經濟發展的利益。
孫同全表示,中國的數字金融方興未艾,正快速向農村延伸,村鎮銀行應順應技術變革的潮流。政府部門應該為村鎮銀行及其他農村金融機構在農村地區的數字化金融服務方面提供財稅等支持。
(據新華社北京電)
責任編輯:ldm
(原標題:新華社)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