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交界處的這座千年古城
發送短信 zmdsjb 到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川滇交界處有一座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它也是國務院批復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它的名字就是——會理1.jpeg (88.59 KB, 下載次數: 5)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2017-2-4
川滇交界處有一座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
它也是國務院批復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它的名字就是——會理
會理縣城距西昌市185公里,四面環山。
會理之美,美在陽光。這里盛產陽光,年均2400小時日照,一天“四季分明”,卻一年“四季不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有“小春城”之稱。
會理之美,美在古城。會理古城依玉墟山余脈而建,東西窄而南北長,形似一條小船,故又稱“船城”。鐘鼓樓、北城門是古城標志性建筑。以鐘鼓樓為中心,有東、西、南、北四條縱橫交錯的大街,保留了完整的古城格局。
古城大街上的店鋪,均為一樓一底的木板樓房,青瓦屋面,木樓上有鏤空雕花木窗,瓦楞上有垂吊的百草和青苔,色調古舊的店面上懸掛著匾額。
古城內尚存完整的小巷有17條,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翰墨書香濃烈的科甲巷、馬幫商旅云集的西成巷,巷內保存有許多完整的清代傳統民居院落。一塊塊被歲月磨損的石板,在細雨中散發著幽幽的光澤;一壁壁古老的院墻、門洞,在陽光中訴說著遠逝的明清古風。
會理古城猶如滿滿一壺的老酒,幾千年的歲月,幾千年的滄桑,幾千年人文釀成的一壺濃烈的老酒。
必游必看
1.鐘鼓樓
位于城內十字大街。建于清雍正十二年,總高22米。雕梁畫棟,鏤空雕花,做工精細,造型優美。
2.科甲巷
位于會理古城北大街的東北側,長165米,寬3.5米,巷內多為明清建筑,以胡、龔、楊、吳、周等大戶人家為主,因幾乎每家都有人高中科舉,大門多懸有“進士第”、“大夫第”等匾牌,故名科甲巷。
3.西成巷
又稱小巷,位于古城北關西側,長約400余米,寬3米。巷口有“西成”門廊,路面為石板鋪砌,當年,馬幫商旅云集,現尚存有西城馬店、蔡家馬店、廖家馬店、慶豐號馬店4處。
4.武候祠
位于城北老街,明嘉慶年間建,清代兩次重修,歷經五百余年,迄今保存完好。
5.會理會議遺址
會理城外鐵廠村的一座小山坡上。沿著長長的石階往上走,“會理會議”遺址被數百棵松柏掩映。
6.龍肘山
又名玉墟山,位于會理縣城西北15公里的龍泉鄉境內,因山勢蜿蜒,主峰頂如神龍昂首,兩側峰聳立似巨龍運肘而得名。
7.古白塔
因塔身為白色而得名,當地又稱文塔,始建于明末清初。塔層九級、高約十丈,為會理縣八景之一。
不可不吃
會理美食源自民間,秉承了川滇兩地的飲食文化傳統,既有川味,又有滇風,在發揚光大后,形成了獨特的風味。
1.筒子骨
到鐘鼓樓下的西街啃筒子骨,這是會理人待客宵夜約定俗成的謝幕式。
2.雞火絲
顧名思義,雞絲、火腿絲加上餌塊絲,雞湯煮之,佐以酸菜,其味鮮美。
3.羊肉粉
會理真正的當家招牌小吃,還要算遍布大街小巷的羊肉粉。在烹制方法和佐料使用上,完全融合了川味麻辣鮮香的特色和當地少數民族原汁原味的風格。
4.銅火鍋
會理民間習俗喜于冬、春季節煮食銅火鍋,銅火鍋用木炭為燃料,以豬排骨、羊肋條肉、牛肉、牛雜、雞鴨等加湯清燉,以胡椒、生姜、蔥結等調味。
5.熨斗粑
當地名小吃。原料與攤糕相同,加雞蛋和糖汁調合,以小銅鍋(形似舊時熨斗)烙制,香、甜、細、不沾牙。
別猶豫
心動就盡管大步前往
有美食有美景
會理古城
只等你來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發現四川)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