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紀律就沒有自由(思想縱橫)
摘要: 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再次向我們描述了良好黨內政治生活的生動圖景。集中與民主、紀
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再次向我們描述了良好黨內政治生活的生動圖景。集中與民主、紀律與自由、統一意志與個人心情舒暢,看似矛盾對立,實則辯證統一,體現了黨內政治生活的鮮明特質與明確要求。就紀律與自由的關系而言,有一點可以看得很清楚:沒有紀律就沒有自由;要想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分享受自由,就必須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
談到紀律與自由的關系,一些人會認為,自由應當是無拘無束、隨心所欲,紀律則是對自由的限制,二者不可兼得;有了紀律就沒有自由,要自由就不能有紀律約束。事實上,自由從來都是有限制的,無限制的“自由”不是自由,而是任性與放縱。在我們的工作和政治生活中,根本就不存在絕對的自由,任何自由都必須以遵守規則和紀律為前提。即使在個人生活中,自由也不是毫無限制的,同樣會受到道德、規則等的約束,并且不能危害他人自由、違反公序良俗。法國近代思想家盧梭有一句名言: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這一觀點盡管有些片面和消極,但也啟示我們:自由和紀律是如影隨形的,除非脫離現實社會,否則不可能存在脫離紀律約束的自由。盡管歷史上有的思想家執著追求絕對自由的“桃源樂土”,但那只能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倒是孔子所說的“從心所欲不逾矩”,道出了紀律與自由的關系,也道出了自由的真諦。
紀律絕不是自由的對立面,相反,它旨在明確自由的邊界,促使人們更好地行使自身的自由權利。對于廣大黨員、干部來說,紀律所約束的只是越“底線”、闖“雷區”的行為。而在“底線”之上、“雷區”之外,則有著廣闊的自由發展空間。在紀律所確認的邊界內,我們能更規范地行使權利,不斷向“高線”發起沖擊,開辟工作和人生更為高遠的境界。從這個意義上說,只有使自己的言行接受紀律的約束和規范,才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自由。而突破紀律所設置的“底線”和“雷區”,則往往導致腐化墮落,不但會失去黨內政治生活的自由,甚至連人身自由都難以得到保證。現實生活中,一些黨員、干部在紀律與自由的關系上認識不清、覺悟不高,千方百計逃避紀律約束,追求為所欲為的“自由”;尤其是當他們位高權重之時,更是毫無顧忌,任意揮霍自由,忽視紀律的存在,結果違紀違法、身陷囹圄。這樣的案例教訓深刻,令人警醒。
古人云: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于禍。黨員、干部要行得正、坐得穩,就要對黨的紀律和國家法律保持敬畏。當然,“畏”主要體現的是他律,是一種底線要求。更高的要求和境界是自律,即將黨紀國法要求轉化為自覺行動。我們黨之所以強調要從不敢腐、不能腐過渡到不想腐,就是要為廣大黨員、干部嚴格自律營造良好環境和氛圍。從另一個角度說,我們也應從內心認同黨紀國法的要求,始終做到慎初、慎微、慎終,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確保忠誠、干凈、擔當,在紀律的安全線內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不斷從必然王國邁向自由王國。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人民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