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積薄發魚化龍
摘要:厚積薄發魚化龍——從《感恩的魚》中了解葉雨的小說創作□梁文生在駐馬店文壇談葉雨,人人都知道葉雨乃陳德龍的筆名。但在社會上很多人知道的陳德龍則是一名退休
厚積薄發魚化龍
——從《感恩的魚》中了解葉雨的小說創作
□梁文生
在駐馬店文壇談葉雨,人人都知道葉雨乃陳德龍的筆名。但在社會上很多人知道的陳德龍則是一名退休的處級領導干部。
我結識葉雨是在6年前的一次文學采風活動中,當時他還在體制內,初入作協隊伍,寫有小說作品但并不多。然而,這幾年他默默耕耘,每年都有作品問世,而且連續結集出版3冊,實乃奇跡。最近有幸讀了他的新作品集《感恩的魚》,著實讓我吃驚。透過對全書100多篇小說的閱讀,更加深了我對他創作的認識。
我覺得葉雨創作的小說大體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厚積薄發。陳德龍在事業上經過兩次華麗轉身,由一個文學青年到國家干部,退二線后又蛻變為作家葉雨。30多年的沉寂,是一個漫長的等待,也是一次人生的積淀。而這,恰恰成就了他創作資源的富礦。仕途即將進塢靠站,孕育在腹的文學之胚呼之欲出。于是學打字、上網,幾十年的文學夢終被喚醒,且一發而不可收——閃小說、小小說、短篇小說、長篇小說如雨后春筍,破土而出。特別在新興文體閃小說創作方面,做得更是風生水起,并成為閃小說界的領軍人物之一。他先后與人合出了閃小說集《窗外菊正黃》、小小說集《看見了你的笑臉》、長篇小說《龍興年代》,近期又推出力作《感恩的魚》,為何這么高產?細讀作品不難發現,這是他幾十年人生經歷的沉積結晶。
二是與時俱進。葉雨雖已入暮年,但思想并不落后,無論是先進理念,還是網絡新詞,他都有所了解掌握,并在小說中有所體現。如 “鐵桿粉絲”“款爺”“金羽選美”“放鴿子”等。寫作手法跨度也很大。無論是傳統的寫實白描,還是當今的穿越手法、蒙太奇技巧,他都能靈活運用到自己的作品中。而且,他還能熟練駕馭網絡傳播手段助力推進文學作品,先后擔任電子文學刊物《柳色》的主編和顧問,參與組織閃小說創作網絡大賽,與對他呼叔叫爺的小字輩們打成一片。所以,我說:年輕的心態正是葉雨不竭的創作動力。
三是人間大愛。無論是開篇《傻丫》還是《犟叔》,從《感恩的魚》到《一只癡情的雞》,字里行間無不充滿著他對自然的愛、對鄉村百姓的愛、對平凡生活以及社會的愛,對農民工、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的愛。即便是一些諷刺故事,也是在友善地提醒人們糾正和改變,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力量。可以說,沒有這種人間大愛,絕對寫不出令人愛戴的作品。
四是貼近生活。葉雨小說集《感恩的魚》收入的作品,無論取材還是謀劃故事,都很貼近現實生活。文章中無論是魚、鱉、狗、貓、雞,還是爺、孫、叔、侄、舅,都讓讀者感到人物就在我們身邊,故事就在我們村前屋后。尤其是大量使用的方言,“欠揍”“不誑你”“吭哧半天”“傻屌”“她長得稀罕”等,更讓人一看就知道,故事發生在我們中原大地。
五是語言凝練。閃小說、小小說是心靈的閃光,濃縮的靈氣。區區數百字篇幅,既要情節生動,又要一波三折,對語言要求特別精煉。葉雨作品基本達到了詩一般的凝練。往往是一句話一個情節,一個字一個意思,幾乎達到惜墨如金的程度。如“天上掉下一條龍,落在村西河灣里”“急雨才住,屋里蒸籠一樣”“炸壞屁股事小,炸壞命根子可不得了——俺家是三代單傳”“政委繃著臉問:說,咋辦?!”連標點符號都在傳遞著表情。
好了,不說了,短小說就得短評,再多說就成蛇足了,成嶺成峰還是讓大家感悟吧!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