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王艷紅的鄉村文化情結
摘要:一路陽光一路歌——農民王艷紅的鄉村文化情結□晚報首席記者 李玉榮 通訊員 王珺 文/圖“好!再來一個!”臺上演員賣力演出, 臺下觀眾鼓舞喝
一路陽光一路歌
——農民王艷紅的鄉村文化情結
□晚報首席記者 李玉榮 通訊員 王珺 文/圖
“好!再來一個!”臺上演員賣力演出, 臺下觀眾鼓舞喝彩。2017年春節,正陽縣閭河鄉夏莊村村民王艷紅自辦的“春晚”,讓2000多名村民看得過癮。
王艷紅連年在村里舉辦“春晚”,吸引周邊村莊農民紅紅火火過大年,帶動眾多農民積極舉辦、參與鄉村文化活動。作為鄉村的“文化名人”,王紅艷的事跡被十里八鄉的人傳頌。
王艷紅和村民們一起在家門口跳廣場舞。
從小喜歡唱歌跳舞
3月18日,記者見到46歲的王艷紅時,她穿著一件嶄新的大紅上衣。干凈利索的她與丈夫張茂民一起坐在家門口剝花生。兩人一邊干活一邊唱歌,有說有笑。
“我從小就特別喜歡唱歌跳舞。”王艷紅說,她經常參加學校組織的表演,對唱歌跳舞情有獨鐘,是當時學校、鄉間的文藝活躍分子。上學期間,王艷紅非常喜歡唱歌。一碰到喜歡的歌曲,她馬上把歌詞抄下來,用心學唱。那時鄉村大喇叭里經常播放的歌曲,她都能熟記于心。
她的二姐王小想喜歡唱戲,也常常引得王艷紅跟著學唱,并唱得有模有樣。童年時期的王艷紅因性格開朗、成績優秀,經常擔任班長,在小伙伴中很有威信。她常在鄉村夜晚的游戲中,給小伙伴們唱歌唱戲。那些《外婆的澎湖灣》《踏浪》《童年》等經典歌曲,讓小伙伴們聽得羨慕不已。另外,她還常常組織小伙伴們一起演唱。
上中學以后,因為喜歡唱歌、跳舞,王艷紅結交了一些有共同愛好的朋友。她父親是鄉村醫生,思想開明,很支持她的愛好。由于一直熱愛唱歌,王艷紅無論是從電視劇里,還是從廣播上聽到自己喜歡的歌曲,就一定想法設法找到歌詞,唱歌成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幸福的日子唱著過
“如果這一生我只能戀愛一次,你將是我毫不猶豫的選擇……”記者采訪中,王艷紅再次唱起了歌曲《除了你》。王艷紅說,當時20歲的她就因為該鄉夏莊村同樣喜歡唱歌的村民張茂民給她唱的這首歌曲,讓他們一見鐘情,喜結良緣。
婚后,王艷紅常常在丈夫張茂民的歌聲中睡去,幸福的日子唱著過。每天早上夫妻倆都是唱著歌起床,每次在田間干農活累了,夫妻倆也是一唱一和。“沒事唱唱歌,心情上很放松,精神上也很富足,日子也多了很多快樂。”丈夫張茂民樂呵呵地說。
“我小時候,俺家在村里最先買的DVD,天天家里都放著音樂和歌曲。”大女兒張曼說,她自小因受父母的影響,也十分喜歡唱歌。家里這些年光買收錄機DVD、音響等設備,就花費了一兩萬元。
2012年鄉村流行起了廣場舞,這讓愛唱愛跳的王艷紅有了發揮特長之地,她在家門口帶頭跳起了廣場舞。每當夜色降臨,她家門口的燈光、音響吸引了村里很多婦女來學跳廣場舞。就連附近永興鎮、銅鐘鎮、彭橋鄉等鄉鎮的婦女也過來學,人多的時候有100多人,活躍了鄉村人的文化生活。
隨著隊伍的擴大,王艷紅家門口的場地已容納不了那么多人,為此,她培養出了五六個領隊,組建了多支舞蹈隊,在各自的村里和家門口跳起廣場舞,目前已發展到8支舞蹈隊。隨著鄉村廣場舞的紅火,王艷紅在當地小有名氣,很多外鄉人都慕名前來請她去教廣場舞。因對唱歌、跳舞有著不懈的追求,王艷紅的人生多姿多彩,充滿了陽光、快樂和自信。
85歲的村民梁秀芝是王艷紅家的???。從60多歲開始,她到王艷紅家看戲曲碟,到現在天天到她家門口跳舞、聽歌聽戲,已成為她每晚雷打不動的“節目”。
“我們家的錄音機從屋里搬到院里,又從院里搬到田地了。”張茂民說,在地里干活,他們也是一邊干一邊唱,20多年來從沒間斷過。王艷紅興奮地說,和家人、鄉親們一起娛樂,她感覺很幸??鞓?。
鄉村“春晚”很熱鬧
2014年春節之際,看到村里的舞蹈隊伍不斷壯大,鄉親們喜歡在一起唱唱、跳跳,一塊樂呵和熱鬧。王艷紅由此萌發了在村里籌辦一場“春晚”的想法。她一把想法說給丈夫,丈夫立刻同意,并拿出地里的部分收入,請村里的“演員”們在家里排練。在鄉親們的積極支持下,王艷紅夫妻在家門口辦起了簡易的“春晚”。 家里的音響搬出來,女兒婚嫁的四件套拿出來布置成臺景。盡管舞臺簡陋,但鄉親們熱情高漲,各種節目表演都是自編自演。
第一屆“春晚”第一個節目就是幾十名村民一起表演的廣場舞《開門紅》。王艷紅一家更是齊上陣,上大學的二女兒張單亞做主持人,大女兒張曼朗誦了詩歌《歌唱新農村》,兒子張一浩表演了舞蹈和小品《打劫》,夫妻倆合唱了《紅塵情歌》。鄉親、鄰居、舞蹈隊的姐妹們表演了小品、戲曲、歌曲、舞蹈等節目,小小的“春晚”讓鄉親們樂翻了天。
本村收糧大戶王棟聽說“春晚”活動后,因來不及準備節目,從外地開著車趕回來,臨時準備了100個紅包,現場分發給了鄉親們,也借助“春晚”舞臺向父老鄉親表達心意和祝福。這臺簡易的“春晚”給鄉親們留下了難忘和美好,也讓很多沒能登臺的人留下遺憾。能登上“春晚”,成了村里人天南海北的心愿,也讓王艷紅籌辦“春晚”一發而不可收。
第二年的春節,還沒等王艷紅張羅,許多村民就紛紛打來電話,要報名參加“村晚”節目。很多人在外,提早就準備節目,練歌、跳舞、編排小品,就為能在村里“春晚”上露一手。當年大年三十,“春晚”又隆重上演。盡管歡樂非凡,但仍讓鄉親們意猶未盡,很多準備好的節目沒能登臺。在鄉親們的一再要求下,當年的大年初九,王艷紅又舉辦了一場“春晚”。當年的正月十五,大家在王艷紅的組織下,又自發地舉辦了村里的“元宵晚會”。連續3個晚上的演出安排了60多個節目,演員們笑點頻出,觀眾掌聲不斷,群眾在收獲快樂之余,紛紛給村里的“春晚”點贊。“很好看,特別是村里的大媽們都上臺跳廣場舞,還有村民自編自演的小品節目,都是積極向上、傳播正能量的,村民很開心。”村民王玉強說。
“2017年的‘春晚’很上檔次。”王玉強說,大年三十晚上,鄉親們便陸續趕到該村文化廣場,2000多名村民品嘗了一場鄉土氣息濃厚的文化盛宴。戲曲、小品、廣場舞,村民們編演得有模有樣;嗩吶演奏、舞獅表演,傳統民間藝術更是錦上添花;連主持人都是回鄉的4個大中學生登臺,讓小村“春晚”的文化層次、思想境界上了一個檔次。
晚會剛一亮相,微信、電話的現代傳播迅速快捷,讓夏莊村“春晚”的消息不脛而走,吸引周邊鄉鎮的民間藝人紛紛遠道而來、登臺獻藝。吉他演唱、兒童歌舞,更多新潮的文藝形式讓小村的舞臺群星薈萃、精彩紛呈。
42歲的村民王寶早已定居縣城,聽說后帶一家老小,駕車回村觀賞“春晚”。
鄉村文化火起來
王艷紅在村里已連續舉辦4年“春晚”,不僅帶動了本村村民的熱情,還吸引了周邊鄉村文藝愛好者前來參加“春晚”。每年“春晚”的現場都是人山人海,氣氛十分高漲,引起了轟動效應,王艷紅也成了遠近聞名的“文化名人”。
“帶著村民一起樂,俺心里舒服。”王艷紅說,丈夫的支持是她堅強的后盾。
王艷紅自費搭建的鄉村“春晚”平臺不但活躍了村民的業余文化生活,而且培養了許多文藝人才。村里很多孩子開始參加“春晚”,如今,在學校里都成了小“歌星”。每年農歷臘月,打工回來的村民就聚到王艷紅家,琢磨劇本、選角色、排節目。
40歲的農村婦女陳東霞以前對音樂不太懂,現在成為癡迷者,每年都早早過來打招呼,讓王艷紅別忘了給她安排個節目;50多歲的袁子森,為了參加晚會,天天在家練拿手曲目。
王艷紅連年籌辦“春晚”的這一舉動,受到了閭河鄉政府的重視。2017年的“春晚”,該鄉不僅從經費上給予了一定支持,鄉分管負責人還到場維持秩序,確保演出安全。
如今,王艷紅已成立自己的藝術團,更好地服務鄉親。在她的影響下,周邊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自辦文化節目。周邊村民成立了8 個舞蹈隊,吸引上千村民跳舞、唱歌,自娛自樂。
一路陽光一路歌。付出熱情,收獲芬芳,這就是王艷紅的快樂人生!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