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文化 天中文化 文學

日記與人生

——序《一剪梅——李太明日記選》

2017-04-11 07:19 來源:駐馬店網 責任編輯:ldm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 趙愛民提起這18本日記,捧讀這溫潤又親切的300多萬字的書稿,特別是翻看那些篇所謂“毒草”日記時的感受,只能用百感交集來形容我此刻的心情。一個人,從青蔥

□ 趙愛民

提起這18本日記,捧讀這溫潤又親切的300多萬字的書稿,特別是翻看那些篇所謂“毒草”日記時的感受,只能用百感交集來形容我此刻的心情。

一個人,從青蔥少年起就開始寫日記,有過按時序日期而記的18本,有過無奈中斷的日子,有過忙碌中時斷時續的文字記錄,他讀書讀了一輩子、學習學了一輩子、日記寫了一輩子。該有何等穩固的定力、何等頑強的毅力,才能做到這些啊!也許,在我認識的所有長者中、所有同輩中,唯有李太明做到了。該是叔輩,但我還是愿意習慣稱他 “太明局長”,正如我從來都稱呼他的夫人“老師”一樣,覺得親切,一直親切了幾十年。

太明局長的日記,緊緊連接著他的人生、貫串著他的生命,甚至牽系著關于他的政治生命、他的工作生涯、他的生活里的喜怒哀樂和百味雜陳。我們都熟知《雷鋒日記》,那是一個時代的青春讀本;我還買過《魯迅日記》《顧準日記》,那是一代文人大師的人生履歷、心路歷程。我也曾從小學時開始寫日記,止于若干年前,斷斷續續寫了幾十本。但是,我從來沒有見過像太明局長寫下的這樣,承載著許多珍貴歷史信息、人生密碼,同時又洋溢著純真歲月里的理想追求,表達了令人嘆服的哲思學問、文采飛揚的日記。而且,因為我們的相識與了解,所以與我們的生活感悟、閱讀心得又是如此貼近和深刻。

當然,太明局長的日記,還在于它所打下的時代烙印太刻骨銘心了。本屬于個人私密性質的學習、生活記錄文字,卻要拿來三番五次任人審查、剖析,甚至要斷章取義、橫加指責、上綱上線進行批判。就因為這些日記,“文革”一開始太明局長的18本日記成了揪出“牛鬼蛇神”的由頭。是啊!到哪里去找這么愛學習、勤鉆研、善思考,又留下這么多個性文字的人呢!因此,三場劫難接踵而來,圍繞著18本日記的故事成了這座小城知識界、教育界,乃至政界的一場公共事件。而我那時雖說年幼,也大略知道有個人因為寫了18本日記而被打成了反革命,內心其實是在困惑中充滿了崇拜和敬仰的。

歲月匆匆流逝,轉瞬間許多年過去了。在后來的日子里,我結識了太明局長和他的夫人老師,結識了這個家庭。他們的三個孩子雪原、中原、秋原,一直都親切地叫我“愛民哥”,我和許老師還成為忘年交的同事和文友。記得有一年,我在他家的書架上看到一本薄薄的詩集,是詩人公劉的《在北方》。我沉浸在詩人優美詩句里,更為太明局長寫在詩集扉頁上的題記,以及寫在書頁里的眉批之美而深深感染。我甚至把那本詩集,連同太明局長的點評全都抄了下來。那年在縣文化館組織詩歌朗誦會時,我還冒昧地給公劉先生寫了封信,想邀請詩人來參加朗誦會。后來,我收到了詩人熱情洋溢的回信,成為記憶中的珠璣,我還就此寫了一篇文章在報刊上發表。而這一切,都是因為讀了《在北方》,讀了太明局長隨手寫在書頁上那些精美文字的緣故啊!

然而,我對傳說中的18本日記卻一直無緣得見。也許,那些歷經歲月洗禮的文字,是不能輕易示人的。直到時光慢慢流逝,一切都變了模樣。時代在變,機緣在變,我們的生活也在變。太明局長已離開我們20多年了。孩子們長成了中年人。疾病纏身的老師也漸漸變老。秋原們眼中的“愛民哥”也漸入老年行列。但不變的是情懷,執著的老師抱病軀、撫舊卷,一本本、一篇篇整理太明局長的遺著和這18本日記。我深知這些文字的價值,我認為一字不改,全部原樣印成書留給后人也值得。老師這樣辛辛苦苦輯錄成現在的文本,要印成書留給其親朋好友、留給其孩子們,實在是一個真情無價、功德無量的心血工程。

由此,我終于有了機緣見到這些文字了。經歷許多歲月磨難,烙下太多時光印痕的日記,帶給我強烈的心靈震撼和思想共鳴。這不是普普通通的文字,通過這一頁頁泛黃的日記,仿佛還能看到那深夜里煤油燈火苗的搖曳,仿佛還能聽到山村鄉野間嘹亮的雞鳴……老師用一塊偌大的方巾,長年累月裹著的這一摞摞日記本、讀書筆記、論文遺著,蘊藏著豐富的生命內涵和情感力量。

第一,是這些文字里蘊含著深切的家國情懷。太明局長作為新中國成立后那一代知識分子,他的日記里雖無宏大事業,卻飽含著對自己國家和人民的深情大愛,對國家強大、人民幸福的殷切理想追求,日記里這種情懷令人敬仰。這是一種生命自覺和家教傳承,是對自己國家一種高度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體現,是一種深層次的文化心理密碼。太明局長歷經人生坎坷和劫難,依然不忘初心,忠貞不二,恰恰體現出他與國家、人民休戚與共的精神歸屬,以及憧憬家庭幸福、生活美滿的赤子情懷。

第二,是這些文字里所表達出的真摯感恩情結。太明局長童年喪母,初中二年級無奈輟學,后發奮苦讀,自學成才。16歲當上人民教師,18歲擔任小學校長,20歲加入中國共產黨。黨和人民的信任,使他充滿了感激之情,從此他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都投入到工作中、投入到事業中。以至在一次次磨難之后,他對組織對領導也從無怨言,反而對磨難之后的平反感恩戴德。對理想、信念,他一直無怨無悔;對同志、同事,既使是對那些整過他有愧于他的人,他依然是寬容以待,甚至是以德報怨。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他對信仰和品格的堅守令人動容,更令人欽佩。

第三,這些文字留下了真實的歷史檔案、家族紀事,其獨特的紀實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價值。太明局長的日記始于1952年,所記錄的許多年前的風情面貌,無論所涉及的政治運動、社會發展、教育戰線、農業生產、水利建設等方面,還是有關戀愛、結婚、育子,以及親友交往的家族紀事,都是特別珍貴的第一手資料。比如可以從中窺視教育事業的發展脈絡,可以發現農耕時代農村群眾的淳樸,還可以感受那個年代人們的思想觀念等。這些真實的記錄,保存下來或許可供未來人們對相關領域的史實作査考研究之用。

想起那年,我去美國加州探望女兒,在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游覽,曾試圖査閱唯一保存在那里的蔣介石日記,因當日未開放而作罷。后來,我還專程去舊金山附近的米爾布雷市聆聽了研究院研究員郭岱君女士對蔣公日記的精彩解讀。太明局長的日記雖不能與大人物的宏大紀事,以及雷鋒等英雄模范人物的日記相比,但那些久遠文字里透露出來的歷史信息,我相信在這個領域里,或對于親友們來說是有意義和價值的。

太明局長的日記雖是即興寫來,但讓人絲毫不覺得空洞、枯燥,而是文字真切、樸實,文筆生動、優美,給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日記真實記錄了他一生忠于黨、追隨黨的心路歷程,展示了他作為一名普通人民教師、普通知識分子、普通共產黨員的道德理想追求,充分表明他是一位胸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理想,以及我們今天常說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踐行者。太明局長的18本日記,所表達出的厚重文化內涵和思想意義正是在這里。

說到太明局長日記的內涵和意義,我不禁想到,那些在幾次劫難中被翻來覆去剖析批判的“毒草”,又究竟是怎樣的文字呢?當老師把所謂最“毒”的幾篇拿給我看的時候,我竟哭笑不得,為那年代里人們荒唐的思維、荒唐的理由無語。那該是怎樣扭曲了靈魂的一些人,才能夠生發出如此的謬論啊!比如,195421的一篇,不到18歲的李太明記下迎新年寫春聯時,想用最貼切的話語表達對黨和毛主席的感激,他在日記里寫道:“還寫前幾年的對聯吧,用了幾年了,太俗了。”最后選用方志敏烈士的話作毛主席像兩邊的對聯:“笑臉代替哭臉,溫飽代替饑寒”,橫聯是“革命人民領袖萬歲。”文革時因為“太俗了”三個字,被批為“仇恨共產黨、仇恨毛主席”的大毒草。還是這年的111,他下鄉回城,住在第三小學里一間廢棄的破教室里,描述的舊房子情景被批為“攻擊社會主義‘今不如昔’”的大毒草。寫于1956年夏確山遭受水災在楊店鄉參加搶收搶種的一篇日記,他寫見到災情時有“到處是滿地泥濘、房倒屋塌”的描述,又寫在鄉政府時看到“鄉政府屋里也潮濕得發出一股霉味”,這又是一篇“惡毒攻擊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無產階級政權”的大毒草。1957年,他寫一位商店女營業員對農民去買東西很冷淡,“簡直像人民的老爺”,被批為“丑化、辱罵女干部”;1959年,他寫農村大嫂進城賣芝麻葉,被批為“污蔑農村窮得去賣芝麻葉”……夠了,我不想再一一列舉那些荒唐了。

但是,我還想知道,那些當年拿“毒草”日記來整他的人,現在又該作何感想?也許,有些人已經故去,而那些故去的人活著時可曾有過懺悔?太明局長因日記一次次遭受劫難,又一次次被平反,那些人是否從對“毒草”的認知中幡然醒悟呢?當然,有些人或許還活著,這些人后來是否因曾經的荒謬思維和整人伎倆而羞愧、而悔悟呢?如果真的還有人抱著那樣的整人思維及伎倆不放,乃至不覺羞、不肯悔,那實在是太可悲又太可惡了。

謝許老師,抱病做了這么一件十分有意義的心血工程。雖是深切親情、愛情使然,但對于我們這些同樣懷念和敬佩太明局長的親朋好友及后輩來說,也是功德無量的一件大好事。

讀太明日記,可以鑒史知今,感悟人生。這就是我這篇文章把日記與人生連接在一起的寓意所在。

 

責任編輯:ldm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伦贝尔市| 连南| 汕尾市| 遂溪县| 宜州市| 新郑市| 阳高县| 平乐县| 鄂托克旗| 洪雅县| 清原| 德昌县| 天柱县| 鱼台县| 平山县| 沁阳市| 宁明县| 綦江县| 醴陵市| 津市市| 宝应县| 霍山县| 乌审旗| 金川县| 夏邑县| 威海市| 拜城县| 宝山区| 嵩明县| 高邑县| 平舆县| 阿拉善盟| 防城港市| 大城县| 沂源县| 湘潭市| 西充县| 贵州省| 雅江县| 绥江县| 新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