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要管好風險需“種好自己的田”
摘要:原標題:保險業要管好風險需“種好自己的田” 保險業快速發展的同時,風險也在不斷累積。保險與風險相生相伴,警惕風險、發現風險、管好風險是保險的職責。要
保險業快速發展的同時,風險也在不斷累積。保險與風險相生相伴,警惕風險、發現風險、管好風險是保險的職責。要履行好職責,保險業應回歸保險保障主業,種好自己的責任田,在行業發展和防范風險之間找到平衡點。
保監會近日發出警示,當前保險業存在償付能力不足風險、流動性風險、公司管控不到位風險和外部傳遞風險等四大突出風險,防范形勢復雜而嚴峻。
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表示,保險業正處于退保和滿期給付高峰期,將持續面臨較大的現金流出壓力,少數經營激進的公司存在較大的流動性風險隱患。而個別公司治理失效、管控無力,極易成為風險爆發點。
風險起于亂象。去年以來,個別保險機構片面追求規模和利潤,出現非理性舉牌、與一致行動人非友好投資、激進經營等問題,嚴重影響了保險業長期健康發展。究其原因,是其缺乏對金融規律、保險規律和保險資金運用規律的正確認識。
陳文輝認為,一些機構忘記本源、偏離主業,盲目搞多元化、全牌照,熱衷于跑馬圈地掙快錢,導致主業不主、副業不副,有的甚至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還有的甚至通過多種方式規避監管,如果把握不好就會出現大的風險。
從行業發展規律來看,致力于發展保障業務,在市場上精耕細作的保險機構,雖然保費增速不快,但“含金量”更高,后勁兒更足;而個別成立不久的保險機構企圖通過銷售大量高風險高收益理財型產品迅速做大規模,實現“彎道超車”,從風險管理者變成風險制造者,遭到監管重擊,“翻車”在所難免。
還有一些保險機構本末倒置,重投資、輕保障,在人才、制度及運作機制上仍處于基礎建設階段,還難以充分應對不同投資領域中激烈競爭的情況下,只看重收益率,什么都想投,什么都敢保,成為風險的最后接棒者。
有專家表示,保險業走得太快,該是到了謹慎防范風險的時候了,忽視風險管理能力建設的發展是沒有意義的。
對保險業來說,風險保障功能始終是“立業之本”,是其他行業不可代替的重要功能,也是行業價值靈魂所在。保險業的發展不能走捷徑,更不能“跑偏”,種好自己的田就是要回歸保障主業。
在監管政策引導下,目前各保險機構都在加大保障型險種的發展力度。新華保險董事長萬峰表示,去年監管部門陸續出臺政策,引導保險業回歸本源,加上低利率市場環境持續存在,投資難度增大,如果還一味地做理財型產品,就是給自己“挖坑”,調整結構,發展保障型產品才是出路。
多種風險交織加大了保險業風險防控難度。對保險機構來說,不能這山望著那山高,只有專注主業、深耕市場,才能真正提高風險管理能力。對監管機構來說,不能“牛欄關貓”,要填補制度空白,修訂現行規則,積極穩妥處置潛在風險點,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