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月內委外遇證監會銀監會雙殺
摘要:原標題:1個月內委外遭雙殺! 前有證監會后有銀監會不到一個月時間,先有證監會出臺針對委外定制基金的相關規定,現又有銀監會發布整治三套利的工作要求,監管雙管齊下,機
不到一個月時間,先有證監會出臺針對委外定制基金的相關規定,現又有銀監會發布整治三套利的工作要求,監管雙管齊下,機構委外業務格局面臨重塑。
近期,銀監會下發《銀行業金融機構“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專項治理工作要點》,文中不僅對以券商資管、基金子公司為載體的通道業務要求進行整改,對涉及到銀行委外的資產也提出了更嚴格的監管。
曾經機構熱捧的委外時代,現如今隨著監管的收緊似乎也開始逐漸進入瓶頸期。
前有保本、分級、子公司,委外似乎也有被徹底監管的趨勢。對于委外基金,經歷最好的時代,是不是真正面臨最壞的時代仍需要商榷。
滬上一家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總監坦言,雖然早在此前證監會多次針對委外基金實行監管后,基金公司對委外業務已然有過多次調整,但隨著這次新規的出臺,監管層意在從銀行端繼續從嚴監管,雙管齊下無疑會讓委外產品的發展空間繼續縮窄。
“收益率勢必下行,委外繼續回到機構比拼主動管理能力的時代。”
通道受限,恐引發債券風險
在《專項治理工作要點》中,監管層對通道業務的限制讓早已進入“冬眠”的基金子公司再次受挫。
據悉,監管層明確表示對三類套利活動的整治是針對當前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同業業務、投資業務、理財業務等跨市場、跨行業交叉性金融業務中存在的杠桿高、嵌套多、鏈條長、套利多等問題的專項整治。
一些對接理財產品、資管計劃從而放大杠桿賺取利差的現象也被監管層所警示。
對基金子公司而言,原本通道業務就在證監會的嚴格監管下不斷收縮,不少基金子公司甚至在新規后面臨無業務可開展的窘境,而《專項治理工作要點》則繼續給通道業務施壓。
滬上一家銀行系基金公司部門高管透露,此次針對銀行端的整治可能還是最后會落到委外產品上,公司有不少委外的專戶產品都是由銀行借道而成立的,從一定程度上會被納入此次監管的范圍。
而一家城商行業務部負責人則透露,公司從2016年開始共委托發行超過50億元規模的產品,其中接近半數都是走的基金子公司通道,甚至有不少是先通過券商資管再借道基金子公司的雙重通道模式,現在這樣的模式恐怕會遭到嚴管。
“現在委外的資金很多都是來源于銀行的同業理財資金,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同業資金被限制,一些不合格的表外資金就很難流入到委外市場,委外的量一定會受到沖擊。”
由于銀行受累于MPA考核,廣義信貸的擴張空間明顯受到約束,不少銀行甚至不愿意對外進行放貸,這同樣會對委外規模的增長施壓,但也有消息指出,銀行MPA考核空間或有放開的可能性,這或許會讓委外不至于被一棍打死。
但有基金經理指出更深層次的影響,銀行監管加強,金融去杠桿延續,債券的風險必須警惕。“對于利率債而言,同業套利鏈條如果收縮,很多機構不得不加大拋售利率債的力度。”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也認為,對于信用債而言,規范委外或促使資金回流表內,而穿透管理將降低銀行風險偏好,加上信用評級準入趨嚴,低等級信用債新增需求下降,降杠桿過程中還可能面臨拋售風險。
一旦信用債出現拋售,債券市場的風險將進一步擴大。
固收委外縮水
當然在《專項治理工作要點中》對委外的影響不僅僅在通道業務上,其中更是指出,要對非銀機構利用委外資金加杠桿加久期加風險的行為進行限制,上述固定收益部總監坦言,杠桿、久期這些以前都是委外的優勢,基金公司能夠承接足夠的委外基金就是在這點上比其他機構有所突破,現在如果放到統一的標準來看,對收益會有比較大的影響,“沒有優勢的委外就真正變成看機構的主動管理能力,實際上可操作的地方比以前少很多。”
不過其也指出,即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委外也不會出現大幅往權益類方面的“遷移”,畢竟權益類產品和固收類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征依然相去甚遠,銀行端資金無法忍受權益類產品的波動。
目前來看,銀行對于委托投資的需求一直存在,“只要銀行一天沒有能夠超過券商資管、基金公司的投研能力,就一直需要委托投資,這一點來看,委外并不會徹底消失。”
華南一家銀行系基金公司產品部人士直言,此次《專項治理工作要點》對委外的影響在可控范圍內,反而需要注意的是銀行同業部門,委外只是受到波及。
“最后還是要看執行的力度有多嚴格,會以怎樣的手段加大控制還不得而知,不過從政策角度來看,委外的監管已經趨嚴。”
上述城商行業務部門負責人透露,從操作角度來看,業務投向越來越窄,“銀行對債的要求越來越高,風控越來越嚴,通道方也不敢輕易接委外的單。”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