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讓世界記住駐馬店
摘要:□晚報記者 任羽/文 王仲華/圖3月30日至4月9日,駐馬店市第二屆民俗文化節在浙江商貿城舉辦。驛城區糖畫、布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活動現場展示展出,受到廣大市民的喜愛
□晚報記者 任羽/文 王仲華/圖
3月30日至4月9日,駐馬店市第二屆民俗文化節在浙江商貿城舉辦。驛城區糖畫、布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活動現場展示展出,受到廣大市民的喜愛。此次民俗文化節為期11天,活動旨在繼續深入挖掘天中文化遺產,增強非遺保護責任意識,傳承與發揚傳統文化,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薪火相傳。
作為一個“非遺”資源大市,我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現狀如何?非遺傳承人的認定及保護情況如何?日前,記者帶著這些問題,采訪了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非物質文化遺產科科長韓擁軍。
打鐵花。
“非遺”保護刻不容緩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又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它是人類的無形文化遺產,代表著人類文化遺產的精神高度,是最古老也是最鮮活的文化歷史傳統,是國家、民族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資源。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代代相傳中傳遞的是群體的價值,是文化核心和文化指向,標示著文化的內在結構和模式,也指示著文化發展的選擇和路向。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文化遺產共同承載著人類社會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樣性的體現。
我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的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是連結民族情感的紐帶和維系國家統一的基礎,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歷史、民族個性、民族氣質、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機組成和重要表征。其所蘊含的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識,是維護我國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權的基本依據。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不僅是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需要,而且是國際社會文明對話和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更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強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文化生態發生了巨大變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越來越大的沖擊,一些依靠口授和行為傳承的文化遺產正在不斷消失,許多傳統技藝瀕臨消亡,大量有歷史、文化價值的珍貴實物與資料遭到毀棄或流失境外,隨意濫用、過度開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象時有發生,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已經刻不容緩。
我市“非遺”保護工作現狀
記者了解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包括:(一)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二)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三)傳統技藝、醫藥和歷法;(四)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五)傳統體育和游藝;(六)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實物和場所,凡屬文物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有關規定。
據韓擁軍介紹,駐馬店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這里有“中國盤古圣地”“中國梁祝之鄉”“中國重陽文化之鄉”“中國嫘祖文化之鄉”“中國車輿文化之鄉”等諸多美譽,是中原歷史和中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關心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廣大非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們對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全面的搶救和挖掘,使一大批瀕臨滅絕的非遺項目得到重生和延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
截至2015年底,駐馬店市已認定的國家、省、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為882項。其中,國家級8項,省級32項,省級傳承人33人;市級項目99項,市級傳承人79人;縣級643項,縣級傳承人423人。
韓擁軍告訴記者,抓傳承,重利用,走“非遺”生產性保護之路是我市“非遺”保護工作的一大特色。西平縣國家級項目“棠溪寶劍制作技藝”,在傳承古老制作工藝的基礎上,研制開發系列產品,在北京、廣州、鄭州等地建立產銷基地,年產值在8000萬元人民幣以上。汝南縣省級項目“麥草畫制作技藝”,專門成立了麥草畫工藝品廠,其開發制作的工藝品遠銷海內外。民間文學類“非遺”項目,“重陽文化”“梁祝文化”“嫘祖文化”等,都為當地旅游業發展提供了強大助力。確山縣國家級項目“確山鐵花”,連續三年赴張家口市壩上中都原始草原4A級景區表演,被該景區評為“最佳旅游品牌項目”。
“活態保護”行之有效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重在活態傳承,加強對代表性傳承人的保護,鼓勵傳統技藝的傳習和發展,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保護”的有效途經。
據韓擁軍講,自國家開展非遺傳承人認定工作以來,駐馬店已被認定非遺傳承人為189人,其中國家級傳承人申報后沒有批復,為空白;省級非遺傳承人有27人,市級有45人,縣級有117人。非遺項目與傳承人的關系存在“一對一”或“一對多”的情況,傳承人的認定數量多于認定的項目數量,部分集體項目,縣區政府、文化館承擔的項目沒有指定專門的傳承人。在縣級非遺傳承人的統計過程中,受偏僻地域、年齡、文化程度和人員流動性等因素的影響,統計工作難度較大。
據了解,在我市已統計的傳承人中,男性為162人,女性為27人。非遺項目的傳承以男性為主,較多非遺項目的傳承方式為“傳男不傳女”的現象,男尊女卑現象嚴重,女性受教育機會不多,女性非遺傳承人整體數量相對較少。非遺項目的傳承方式主要有家庭傳承、家族傳承、師徒傳承和社會傳承四種方式,其中師徒傳承36人、家庭傳承32人、家族傳承55人、社會傳承42人,其他類24人。前三種方式傳承的項目有絕大部分面臨失傳的危險,如傳統美術、曲藝、舞蹈、體育、民俗等,只有傳統醫藥和傳統技藝(只限于有生存價值的)的項目是以家庭傳承為主。大多數項目均屬非職業性的,只有不到10%的項目屬于職業性的。社會傳承往往因為得到政府和部門的支持,發展勢頭良好。
統計數據顯示,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中,接受過大專以上正規教育的占27%,受過中專教育的占7%,高中教育的占22%,初中教育的占19%,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占12%,個別項目傳承人不識字或者初通文字。非遺傳承人整體文化水平較低,主要原因是大部分項目與小農經濟密切相關,且分布在駐馬店的周邊區縣,傳承人學藝主要靠先天悟性、后天努力及生活環境的熏陶,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受到學歷和地域的影響,在非遺傳承人的職業分布中,農民71人,占比重最大。職業分布非常零散,其中醫藥類的非遺項目較多,所以醫生有25人。
“非遺”保護任重道遠
近年來,我市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部分非遺項目呈逐漸萎縮和消失,可以說,我市非遺保護傳承任務依然緊迫和艱巨。
韓擁軍告訴記者,在駐馬店各縣區非遺資源普查中,還有大量具有歷史、文化和科研價值的項目亟待挖掘、整理和保護。如泌陽縣發現非遺線索21800余條;汝南縣8630條;正陽縣近4000余條,重點項目1000 余條,現已編入項目匯編,已記錄、拍攝的有100 余條;上蔡縣12132條,調查立項1092條;遂平縣初步立項項目1018個,涵蓋了民間習俗、傳統醫藥、傳統舞蹈、傳統美術、民間文化等內容。
另外,“非遺”項目生存環境日益惡化。非遺項目主要靠帶徒授藝、口傳心授進行傳承,但目前老藝人年老體衰,年輕人又缺乏興趣,導致“非遺”項目散落在鄉里坊間無人問津、日漸凋零。 “非遺”傳承人大多年齡偏大、文化偏低,亟需進行相關的培訓、教育、錄音、錄像、搜集實物等搶救性保護工作。 “非遺”的經濟價值,特別是旅游價值、產業價值還沒有被充分地挖掘出來。像“確山鐵花”這樣“墻內開花墻外香”,為外地景區所用,卻沒有很好為我市景區利用的現象著實令人汗顏。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生存狀況與市場需求有緊密的聯系,項目的發展前景是傳承人從事非遺的動力源,在諸多非遺種類中,最容易走向市場的就是手工技藝類和表演藝術類。駐馬店市很多有價值的項目如傳統技藝、傳統醫藥等類別中的一些老字號企業,以及傳統的曲目,都具有巨大的開發潛能和利用價值。
未來很美好,但道路很漫長,這需要你、我、他的共同努力。如何讓世界記住駐馬店,如何讓駐馬店走向世界,這是我市“非遺”保護不變的課題。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