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聯手高校中職培養“故宮匠人”
摘要:原標題:故宮聯手高校中職培養“故宮匠人” 一部《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捧紅了一眾文物修復師,但其實這一行當人才稀缺。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在公
一部《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捧紅了一眾文物修復師,但其實這一行當人才稀缺。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在公開演講中慨嘆由于機制的不暢而導致故宮工匠的流失。他透露:故宮很多老工匠由于沒有干部身份,到了年齡要退休,不能返聘。院里八大作的傳承人一個一個都走掉了。而他們培養的年輕人大都是周邊地區的,沒有北京戶口進不來;北京本地的年輕人又不愿意學瓦匠、木匠。所以故宮三年一屆培養的傳承制的師傅進不了北京,又回原籍了。
故宮修復部門也坦言,以現在的修復人員把故宮現存文物修一遍至少還需百余年。為突破工匠瓶頸,2015年,故宮和北京國際職業教育學校聯手,首次開設文物修復與保護專業。首批招收20人,至今,該專業招收了35位學生。時任北京國際職業教育學校校長的錢衛東介紹,被該專業錄取的學生除學習語文、數學、政治等公共基礎課外,還將學習文物保護專業的核心課程,包括文物基礎知識、中國美術簡史、文物保護方法基礎、古建筑保護、文物保護修復原則與典型案例、中國陶瓷發展史與鑒賞、科技方法在文物保護中的應用、文物修復傳統技藝、古書畫修復與裝裱技藝、官式古建筑營造與修繕技藝等。而這些科目,故宮修復專家是授課主力。
公開資料顯示,該專業通過中招統招招生,畢業生將獲得人力社保部門頒發的文物修復、拓印或書畫裝裱等不同類別的職業資格證書,可從事文物市場、博物館業、藝術品投資業、拍賣業等文化產業相關的工作。然而受限于有關制度,目前該專業的畢業生學歷并不能滿足故宮招聘時的學歷要求。
為改變這一局面,今年,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國際職業教育學校和故宮博物院聯合開展文物保護與修復專業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試驗項目,2017年招生規模為30人,招生對象為符合當年中考升學資格的本市正式戶籍考生。這批學生的學制和學籍管理按照“3+2+2”培養模式,前3年在北京國際職業教育學校學習,為中職學籍;然后由聯大培養兩年,為高職學籍;再通過專升本轉段,最終獲得本科學歷。據悉,該專業通過提前招生的方式進行,最低錄取控制線為430分。(記者 王巖)
(責編:劉佳、連品潔)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北京青年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