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主產區新型城鎮化發展路徑研究——以河南為例
摘要:一、河南省城鎮化的現狀及問題 (一)河南城鎮化的現狀 1、城鎮化水平較低 2、城鎮化發展速度快 3、城市人口密度過大 (二)制約河
一、河南省城鎮化的現狀及問題
(一)河南城鎮化的現狀
1、城鎮化水平較低
2、城鎮化發展速度快
3、城市人口密度過大
(二)制約河南省城鎮化發展的因素
1、資源約束強,限制城市的擴張
2、經濟發展水平落后,吸引力小
3、私營經濟發展落后,就業崗位不足
4、工資水平偏低,對就業者吸引力小
5、農村居民收入偏低,難以遷移到城市定居
(三)河南省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評價
1、新型城鎮化水平評價體系構建
構建了由人口、經濟發展和潛力、基礎建設、生活質量、社會發展、生態環境、城鄉統籌7個方面32項指標組成的評價指標體系。采用熵值法計算權重。
根據各個指標的標準化值和權重,可以計算某一區域i的得分。
根據權重,結合各指標的標準化值,計算出各個城市的新型城鎮化水平和各準則層的得分。
2、河南省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評價
(1)新型城鎮化水平高區域:包括鄭州市和濟源市。
(2)新型城鎮化水平較高區域:包括焦作、三門峽、洛陽、鶴壁四市。
(3)新型城鎮化水平一般區域:主要有新鄉、許昌、安陽、漯河、平頂山、濮陽、開封七市。
(4)新型城鎮化水平低區域:包括信陽、南陽、駐馬店、商丘、周口五個城市。
總體來看,河南省各地市的新型城鎮化水平大致以鄭州及周邊的濟源為核心,同時,西北部區域各地市的新型城鎮化水平較高,東南部區域各地市的新型城鎮化水平較低,呈現西高東低的趨勢。
二、河南省新型城鎮化的驅動因子分析
(一) 模型設定
綜合參照Henderson(2003)和Barrios(2006)等對城鎮化影響因子的研究,本文采用如下面板數據模型。
式中,urban 表示城市化水平,i表示地區,t表示時間,α表示常數項,X表示各種解釋變量,Z表示控制變量,λ表示時間效應,η表示個體固定效應,ε表示殘差。
(二)城鎮化規模的面板回歸分析
從回歸結果來看,R平方及調整R平方均接近1,說明整體解釋效果較好,DW檢驗小于臨界值,說明自相關較弱。從影響系數來看,所有結果都比較顯著,而且UR(城鎮失業率)、 FC(實際利用外資)、GDP、PGDP(人均GDP)、land(人均耕地面積)、peo(戶均人口)、SEC(第二次產業總值)、cap(是否省會)、AREA(建成區面積)這9個變量對rate(城鎮化率)及urban(城鎮人口)這兩個因變量同時產生影響。
GDP總量和人均GDP這兩個指標對rate(城鎮化率)及urban(城鎮人口)的影響系數相反,這說明人均GDP及GDP總量對城鎮化有雙重影響。
(三)穩健性檢驗
1、剔除省會樣本
可以看到,剔除鄭州樣本后,城鎮化的影響因子有些變化,對城鎮化率影響最大的因子是人均GDP、第二產業總產值、建成區面積,而城鎮人口的影響因子則為GDP總量、戶均人口、城鎮人均收入。
2、區位因素
對比可以看到,對城鎮化率及城鎮人口均有促進作用的因子有失業率、人均耕地面積、固定資產投資、建成區面積,對城鎮人口增加有制約作用的因子有人均GDP、第二產業總產值、農村人均收入。而對城鎮化率有制約作用的因子有GDP、城鎮人均收入。
(四)新型城鎮化驅動因子分析
通過研究發現GDP總量、人均GDP、第二產業總產值、第三產業總產值、城鎮人均收入、城鎮建成區面積等因子對城鎮化主要起著促進作用,而農村人均收入、人均耕地面積、城鎮消費水平等對城鎮化起到了制約作用。
城市區位、城市是否是省會,對城鎮化的速度有影響,但其影響比較有限,其他促進城鎮化的驅動因子對城鎮化的影響作用更大。
三、河南省新型城鎮化體系建設
新型城鎮化建設是一個體系,它包括新型城鎮體系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和自主創新體系建設、農業現代化體系建設以及資源環境優化利用體系建設。其中新型城鎮體系是新型城鎮化的直接表現,現代產業體系和自主創新體系是新型城鎮化的發展動力,農業現代化體系是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基礎和前提,資源環境優化利用體系則既能衡量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水平,也是新型城鎮化進程的支撐。
(一)新型城鎮體系建設
新型城鎮體系是新型城鎮化的直接表現,它的建設不僅要考慮到新型城鎮化的水平和速度,更要注重新型城鎮化的質量和不同城鎮間的復雜聯系,具體來講,包括繼續推進城鎮化水平的提高、注重城鎮化質量、注重城鎮體系建設。
(二)現代產業體系和自主創新體系建設
河南省新型城鎮化的推進要以現代產業體系的建設作為中心,同時注重自主創新體系的建設。在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過程中,創新、尤其是自主創新可以說是發揮著重要作用。自主創新體系的建設要結合教育條件的改善、創新思維的培養、科研人員的引進等方面展開。
(三)農業現代化體系
糧食安全是新型城鎮化的基礎和保障,河南省是糧食大省,在促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同時,也要保證糧食生產。而要保證糧食生產,農業的現代化是十分必要的。此外,農業的現代化還表現在農業產業化上。各區域在開展農業經營時,從農業生產資料的采購到農業生產再到農產品的加工的各個環節,都要注重產業化發展。尤其是農產品的加工,可以大大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為周邊農民增加收入和就業機會。
(四)資源環境優化利用體系
新型城鎮化是生態文明、綠色低碳的城鎮化,它強調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強調要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資源,強化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減少對自然的干擾和損害。因此,新型城鎮化體系的建設中,資源環境的優化利用體系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1、資源集約利用
資源環境的優化利用,首先表現在土地、水、能源等資源的集約利用,要促進資源循環利用,建立科學合理的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長效機制。此外,還要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發展,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
2、環境優化和美化
資源環境的優化利用,還體現在環境優化和美化上。包括 “硬”環境的優化及“軟”環境的優化。
四、河南省新型城鎮化發展模式與路徑
(一)人口城鎮化模式
1、提高城市工資水平,增強對農民工的吸引力
2、強化產業支撐,增加就業機會
3、降低農民工生活成本
4、增加基礎教育投入,解決農民工子女上學問題
5、保障進城農民的權益不受損失
6、加快公共設施建設,全面提升城鎮綜合承載力
(二)河南新型城鎮化發展如何兼顧國家糧食安全
1、劃定永久基本農田
2、增加灌溉面積,提高單位產量
(三)河南新型城鎮化發展中的產業發展
1、促進產業集聚,增強工業企業發展
2、統籌各城鎮的產業現狀,指導各城鎮產業分工
3、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四)河南省新型城鎮化的路徑
1、轉變傳統的城鎮化模式
我國傳統的城鎮化模式是通過低成本勞動力、工業用地的低成本、低環境成本,這三個傳統城鎮化模式的弊端是今后城鎮化進程中需要極力避免的。
2、走緊湊城市之路
由于保國家糧食安全的任務不能放松,河南省城市發展的空間受到了一些約束,城市的邊界不能無限制擴張,但是城鎮化的道路也不能放松,只能走緊湊城市的發展道路。
3、打造生態宜居城市
生態宜居城市與緊湊城市并不矛盾,生態宜居城市是一種理想的城市家園,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交通的進一步便捷化,未來的城市競爭將會以生態宜居作為主要焦點。
4、充分發揮衛星城的功能
發揮轄區的衛星城功能,既能進一步促進城鎮化的發展,又能不擴大城市邊界,能較好地解決河南省城鎮化發展與土地約束的矛盾。
課題主持人:萬三敏(河南教育學院)
課題參加人:薛睿 張宏喬 單成宗 顧家偉 安康 穆桂松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