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熱北冷”格局依舊 滬股通銀行股成香餑餑
摘要:昨日,北向資金凈流入18.62億元,南向資金凈流入28.30億元進入本周以來,雖然上證指數連續上演過山車行情,但作為外資風向標中的滬港通、深港通,其資金仍在源源不斷地流入
昨日,北向資金凈流入18.62億元,南向資金凈流入28.30億元
進入本周以來,雖然上證指數連續上演過山車行情,但作為外資風向標中的滬港通、深港通,其資金仍在源源不斷地流入A股市場。
截至昨日A股收盤,滬股通凈流入7.54億元,余額122.46億元;深股通凈流入11.08億元,余額118.92億元。而當日港股通(滬)資金凈流入18.47億元,余額86.53億元,港股通(深)資金凈流入9.83億元,余額95.17億元。整體來看,昨日北向資金凈流入18.62億元,南向資金凈流入28.30億元。
“此前資金南下對港股市場構成支撐。”財經人士郭施亮7月19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港股市場的投資優勢與A股市場形成互補,但其估值優勢更為明顯,且安全邊際較好,因而持續吸引內地資金南下。
具體來看,近一個月滬股通凈流入52.99億元,深股通凈流入129.70億元,北向資金凈流入182.69億元。同時,近一個月港股通(滬)凈流入250.03億元,港股通(深)凈流入101.68億元,南向資金凈流入351.71億元。
郭施亮認為,滬港通與深港通資金流向,往往代表著資金的流向意愿。由于A股與港股市場流動性不同,市值規模不同,投資者結構不同,就注定了兩地市場不一樣的投資環境以及投資風格。從當前情況來看,A股市場分化更為明顯,港股市場也進入階段性高位。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在近幾日滬股通前十大成交股中,銀行股成香餑餑。如7月19日滬股通前十大成交股中,有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3家銀行股;7月18日滬股通前十大成交股中,有招商銀行、民生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4家銀行股;7月17日滬股通前十大成交股中,有興業銀行、招商銀行、中國銀行、民生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6家銀行股。
“近日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為金融業的規范發展定調,對銀行業來說,其日后的生產經營無疑會更加規范,利于后續發展。受此影響,銀行股近期實現反彈,進而成交量進一步擴大。”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日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