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植物所“葡萄家族”茁壯成長
摘要: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人民網北京7月20日電(趙竹青)我國是世界葡萄生產與消費第一大國,但絕大多數品種
![]() |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
人民網北京7月20日電(趙竹青)我國是世界葡萄生產與消費第一大國,但絕大多數品種是從國外引進,對我國的氣候條件適應性差。記者近日從中科院植物所了解到,該所作為國內開展葡萄科學研究最早的單位,圍繞產業需求,培育出多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質葡萄新品種,促進我國葡萄與葡萄酒產業的發展。
該所不僅進行了60余年的葡萄種質資源的收集與保存,還開發并優化了對葡萄品質及抗寒、抗熱等性狀的系統評價方法,弄清了部分葡萄果實品質及部分抗性基因及調控機制。
在此基礎上,該所配制雜交組合900余個,培育出‘京’字號早熟和極早熟鮮食新品種14個,以及‘北’字號抗寒旱和抗病釀酒新品種7個和制汁新品種3個。
植物所培育出的‘京’字號鮮食葡萄新系列品種早熟和極早熟,涵蓋了不同顏色的草莓香玫瑰香等不同香型的有核無核品種,滿足了消費者對葡萄多樣化的需求。其中,京亞是我國應用面積最大的自主選育品種。‘京秀’、‘京香玉’、‘京早晶’等鮮食品種也已推向市場。據不完全統計,15個省市2016栽培面積102.7萬畝,2014-2016三年經濟效益276億元,為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致富做出了突出貢獻。
同時,植物所利用原產我國長白山的高抗寒旱的野生山葡萄與歐亞種葡萄雜交選育而成了多個釀酒葡萄品種。以‘北醇’、‘北紅’、‘北玫’為代表的‘北’字號釀酒品種,擁有高抗寒旱、抗病能力強,果實高糖、高酒石酸和高單寧含量等優點。“盡管在生產上推廣應用的時間短,但近幾年已經獲得了10余次國際大獎,在全國19個省市栽培面積超過1.1萬畝。”
![]() |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
(責編:趙竹青、林露)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人民網-科技頻道)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