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懸念檢驗“三連陽”反彈成色
摘要: “黑色星期一”后,近幾個交易日市場反彈節奏明顯加快,昨日盤中滬綜指更創出3246.24點這一階段新高,不過,此輪反彈行情還能走多遠?反彈的空間還有多大?這
“黑色星期一”后,近幾個交易日市場反彈節奏明顯加快,昨日盤中滬綜指更創出3246.24點這一階段新高,不過,此輪反彈行情還能走多遠?反彈的空間還有多大?這些關鍵問題尚有待“兩大懸念”來作答:一是周期品種上漲的持續性;二是板塊、熱點能否有序輪動,賺錢效應能否有效維系。
大盤新高 市場“微調”
本周一A股遭遇巨震,創業板跳空下挫,單日跌幅達到5.11%,滬深股指亦雙雙下破半年線,不過之后三個交易日,市場情緒迅速復蘇,大盤喜獲“三連陽”佳績,場內絕大多數股票也走出聯袂上漲的美好行情。
昨日,滬綜指高開高走,全天上升勢頭極為明確,午后更一度觸及3246.24點,創出4月中旬以來的區間新高。全部A股股票中,昨日出現上漲的股票家數達到1573只,環比出現一定下降。
盤面上,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除鋼鐵、采掘、銀行、非銀金融、休閑服務板塊發生下跌,其余23個板塊悉數上漲。其中家用電器、房地產、食品飲料、綜合板塊漲幅最高,分別為1.95%、1.65%、1.48%、1.08%。
連續普漲格局下,微觀層面市場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其一是領漲板塊的快速切換,7月18日領漲行業的是鋼鐵、建筑、有色金屬三大板塊,7月19日領漲板塊是有色金屬、鋼鐵、建筑材料,它們的日漲幅顯著高于其他行業,但昨日28個一級行業漲幅差別并不明顯,整體表現比較均衡,缺乏明顯的領漲板塊,漲幅最高的板塊也變成家用電器、房地產。其二是昨日三大主要指數“攜手”攀上新高,個股賺錢效應卻逆向萎縮,上漲股數量環比減少300余只。
兩大轉變透露了啥
市場現象的微妙變化總有其更深層次原因。分析人士認為,上述兩大變動恰恰暴露出當前資金布局思路上的痛點。
一方面,周期品和中小創估值背離加速演繹后,雙方均存在強烈的回歸需求。昨日午后仍有資金抱團向有色、建材等板塊集結,但“猛地一躥”之后漲幅大多重歸收斂,并且全天而言,家電、食品飲料等板塊漲幅也更勝一籌。周期品種漲勢的“略糾結”勢必為市場平添一定不確定性,難免令人質疑起周期板塊繼續上漲的動力。
不過,大跌過后周期品種依然受到部分資金青睞也有其合理性。申銀萬國證券聯席總監錢啟敏表示,周期股繼續逞強的理由有二:一是順周期,二季度中國GDP增速為6.9%,達到預期上線,這對周期類個股有一定拉動作用,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二是鋼鐵、煤炭、有色股中期業績預告中,納入統計的198家上市公司中有158家業績預增,占比達到79.79%,遠超市場平均水平,其估值優勢、價值成長優勢獲得進一步確認。
另一方面,刺激市場持續上行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場內賺錢效應的擴散,但本周來看,除周二和周三可算得普漲外,昨日兩市上漲股票數量不足全部A股的一半,環比降幅達到35.56%。從過往經驗看,中小票往往是場內題材概念的“制造機”,但根據上市公司中報,創業板公司盈利狀況普遍不如預期,且當前小票去杠桿并未完全結束,其基本面表現和估值壓力勢必限制資金的炒作意愿。但反過來,失去賺錢效應引來場外“活水”,存量資金單邊拉抬大藍籌,一來資金消耗速度過快,二來這些股票體量過大,這在兩大層面上限制了指數拓展空間。
從這個意義上說,后市反彈的持續性和反彈高度主要維系在兩個問題上:一是周期品種上漲持續性;二是熱點擴散和賺錢效應的延續。
轉變思路 布局中期
在短期不確定性增強的氛圍下,放眼中期布局的思路更容易為投資者帶來穩定收益。
平安信托投資副總監魏穎捷認為,以大消費為代表的白馬品種是今年結構性行情的核心品種,其特點是盈利和成長性相當穩定,基本面確定性較強,價值估值處在合理區間,即使與海外市場對標也并未高估,此外如保險、銀行等金融服務業仍處于橫向的估值洼地。而且白馬股的驅動邏輯更容易量化,一是來自于內生性的業績增長,另一個是源于現階段的確定性溢價,即估值中樞出現一定提升,這兩者均屬于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就決定了大部分白馬股的上行斜率會較為平坦,在基本面沒有出現負面信號前,持續性較強,這有點類似于2011年-2012年醫藥股的獨立走勢。
錢啟敏則肯定了行業龍頭股的投資價值,認為創業板高估值、講故事的行情現在已經邊緣化,價值型的行業龍頭未來會持續受到追捧。其理由是,龍頭股的上漲邏輯無法被證偽,現在沒有數據能表明他們的業績增長已經鑒定,市場的趨勢、慣性會導致這些板塊繼續上漲,但考慮到量能的限制,存量資金比較有限,預計在兩市成交額5000億元以下較難持續站穩。
“當前市場熱點主要集中在三部分,一個是大消費,一個是順周期的周期板塊,一個是鋰電池、新能源汽車、石墨烯等,而不僅僅是鋼鐵、有色、煤炭,但從投資價值而言,還是要以龍頭股為主,以強勢股為主,主流熱點還是在大藍籌上面。”
此外,對于本周一“紅旗不倒”的銀行板塊,魏穎捷表示,金融、消費等板塊上行靠的是悲觀預期修復,并且已經從保險、大型銀行蔓延到券商,其基本面邏輯并不如周期那么鮮明,后續上漲持續性或有限。(記者 葉濤)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