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多家公司半年報預喜 市場“炒中報”現象減少
摘要: 進入7月,A股拉開上市公司2017年半年報大幕,多家公司業績預喜。在業績之外,一個值得關注的變化是:嚴監管之下,往年借助中報炒作股價的現象大大減少,市場投資更關注
進入7月,A股拉開上市公司2017年半年報大幕,多家公司業績預喜。在業績之外,一個值得關注的變化是:嚴監管之下,往年借助中報炒作股價的現象大大減少,市場投資更關注公司業績。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7日,A股擬披露半年報的上市公司共約3287家,已有約2419家披露了業績預告,約59家披露了半年報。具體來看,業績預增約760家,業績預減約150家,業績扭虧約160家,業績首虧約100家,業績續盈、續虧分別約210家和170家,其余業績預告變化不顯著或是不確定。
從當前的披露情況看,多數企業業績為預增或是實現增長。“受益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一些政策出臺后逐漸出成效,部分上市公司的經營情況實現好轉,股價也因此有所反應。”前海開源基金董事總經理楊德龍說。相比之下,在披露的業績預告和半年報中,部分上市公司業績出現下滑,這也陸續反應到股價的持續下跌中。
業績好壞傳導至股價走勢,從A股各板塊的分化情況觀察更加直觀。嘉實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方晗說,當前市場中業績不實、估值虛高的上市公司,普遍出現走勢疲軟態勢,而這一趨勢,從去年年終已經開始,目前更趨明顯。去年年終,A股的上證指數和深證成指出現低位企穩上漲,但很多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的高估值公司,股價卻出現下跌,這一趨勢仍在持續。
仔細觀察,與以往半年報披露期不同的是,由于監管層持續高壓打擊資本市場違法違規事件,并祭出規范上市公司“高送轉”嚴防股價被炒作、從源頭把控上市公司質量等組合拳后,當前各機構更加關注上市公司自身發展和業績變動情況,市場環境漸趨理性。
事實上,市場出現的這些變化,驗證了當前市場更趨于“業績為王”的投資邏輯。而市場更加關注上市公司的經營情況和“真實業績”,離不開監管層對資本市場的持續嚴監管,投資者因此漸向價值投資靠攏。
方晗認為,嚴打炒作概念鼓吹股價,規范高管減持以削減上市公司粉飾報表動機,這些舉措使得估值虛高、成長故事依賴于不切實際的外延并購的上市公司股價回落,股價中隱含的“水分”慢慢被擠出,而業績穩定的公司股價卻堅挺穩定。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