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步入靠技術取勝的時代
摘要:原標題:中國互聯網:步入靠技術取勝的時代 5年間,中國互聯網企業躋身全球第一陣營,互聯網產業從商業創新走向商業與技術雙輪驅動的創新,推動著中國從網絡大國躍入網絡
5年間,中國互聯網企業躋身全球第一陣營,互聯網產業從商業創新走向商業與技術雙輪驅動的創新,推動著中國從網絡大國躍入網絡強國。
這是近日阿里研究院發布的《創新飛躍的五年:10大關鍵詞解讀中國互聯網》報告給出的結論。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研究院院長高紅冰對科技日報記者說:“在中國數字經濟超速發展的這5年,互聯網也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中國消費者的消費模式、生活方式。如果說美國是‘汽車上’的國家,中國就是‘移動互聯網上’的國家。中國人的生活,正在全面向數字大陸遷移。”
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等傳統互聯網巨頭與滴滴、摩拜、共享單車等這5年里密集出現的新生力量,使中國互聯網行業在全球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從街邊菜場到大型商場,小小的掃碼技術和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移動支付手段加速線下場景覆蓋,共享單車等中國式創新獲得關鍵支撐并爆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并加速改變了中國互聯網行業長期“模仿”、缺乏創新能力的形象。
高紅冰說:“5年前,中國云計算剛剛起步,我們的角色是技術應用者。今天,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占據前四位的都是中國的企業,我們成為了技術原創者。”
咨詢公司Gartner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阿里云已超越Google躋身全球前三,成為增速最快的IaaS服務商。
“阿里云的快速成長主要源于商業創新倒逼技術快速迭代。”高紅冰說,“以阿里巴巴的雙11場景為例,17.5萬筆/秒的交易峰值使傳統IT技術無法滿足,讓阿里巴巴不得不從底層操作系統、中間件、數據庫、安全等領域進行全系列的自主研發。”
高紅冰表示,在已初步形成的互聯網中美雙雄格局中,中國和美國還有部分差距,但中國的互聯網早就脫離了靠“商業模式”取勝的方式。高紅冰特別強調:“我們在基礎技術及研究領域的積累將在此后的5—10年內集中爆發。”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科技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