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歲接骨人服務鄉村幾十載
摘要: 86歲接骨人服務鄉村幾十載吳忠漢:“只要我的手還能動,我就一直干下去”晚報首席記者 李玉榮通訊員 王國全 張 華一聲脆響,患者脫了臼的胳膊復位了。“好
86歲接骨人服務鄉村幾十載
吳忠漢:“只要我的手還能動,我就一直干下去”
晚報首席記者 李玉榮
通訊員 王國全 張 華
一聲脆響,患者脫了臼的胳膊復位了。“好了,你回家貼張膏藥一個星期就好了。”日前,記者在正陽縣永興鎮政府家屬院目睹了接骨人吳忠漢,使用家傳推拿療法治療脫臼患者的情景。他手法拿捏之準,令人叫絕。
祖傳醫術
今年86歲的吳忠漢是該鎮的一名干部, 1994年退休。
吳忠漢說:“我原本想退休后清閑幾年,沒想到不斷有意外骨折的村民向我求助。我繼續發揮余熱,盡我最大的能力解除他們的痛苦。”
“我的接骨療法是跟母親學的,8歲時父親就去世了,聽母親講父親曾學過‘謝氏接骨秘籍’,憑著精湛的技藝治愈過很多骨傷患者,在當地很有名氣。”吳忠漢說,父親去世后,母親靠給人接骨等維持生計,聰明好學的他也掌握了這一醫術。1952他參加了工作。
潛心鉆研
1957年秋,吳忠漢被下放到正陽縣永興鄉吳相大隊。得知社員趙學成小腿意外骨折沒錢醫治后,他就從家里拿出治療骨折的膏藥,第一次獨自給趙學成接骨。經過半年多的精心治療,趙學成不僅恢復了健康,還能下地干活了。
為提高接骨技術,他認真研讀了人體解剖學、正骨原理等書籍,虛心請教骨科醫師,充分了解了人體骨骼構造,以及正骨的手法等,并在實踐中把家傳的接骨療法發揚光大。
在他工作期間,經常有患者找他接骨,他放下手中的工作就對患者進行治療。一位和他相處多年的同事說:“這些年吳忠漢為給患者接骨,不知加了多少班,熬了多少夜,受了多少累,可他總是樂此不疲。”
多年來,吳忠漢練就了一手接骨絕活。他首先確定患者的骨傷位置,以推拿使骨骼復位,然后貼上家傳的接骨膏藥、纏上繃帶固定就行了……既不用手術又不用上鋼板,患者康復周期短、見效快,病人還不會留下后遺癥。
當地流傳這樣一則民謠:“大白菜,二斤半,骨頭斷了怎么辦,永興去找吳忠漢。”這首民謠反映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一些窮苦鄉親沒錢到醫院治療而找吳忠漢救治的情景。
發揮余熱
據當地群眾說,吳忠漢醫德仁厚,在接骨中遇有家境貧困的患者,他常常是只收成本費,有時候分文不取。
問起吳忠漢一共給多少人接過骨,他說:“具體數字我也記不清,不過我治療時有記錄。”說著他從里屋抱出三大本厚厚的本子。記者翻了翻,看到上面記滿了患者的名字。
這些年來,吳忠漢以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贏得了周邊群眾的贊譽,他的接骨療法也被列入正陽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采訪結束時,吳忠漢老人說:“只要我的手還能動,我就一直干下去。”
責任編輯:db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