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給黃金施加“紅周五”魔咒
摘要: 逢星期五上漲 誰給黃金施加“紅周五”魔咒就像貝利的烏鴉嘴一樣,資本市場常有些令人訝異的“規律”,比如期指“逢9必跌”、原油市場&ldqu
逢星期五上漲 誰給黃金施加“紅周五”魔咒
就像貝利的烏鴉嘴一樣,資本市場常有些令人訝異的“規律”,比如期指“逢9必跌”、原油市場“7月必跌”等等。如今,在黃金市場上,也出現了這一種詭異的現象——周五總是大漲。
統計顯示,2000年以來,投資黃金的年化收益率為8.84%,頗令人吃驚的是,黃金大部分漲幅都是在周五“拿下”的,周五的年化漲幅達到7.50%。黃金市場的“紅周五”魔咒背后有何玄機?對投資者來說,可否按圖索驥、逢周五買入?
黃金上漲也挑時間
在剛剛過去的周五,COMEX黃金期貨以1.27%的漲幅,報收1294.4美元/盎司,成功將當周的累計漲跌幅扭負為正。當日顯著的大陽線,與前四個交易日“不溫不火”的行情相比,也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倫敦現貨金市場情況同樣如此。上周五,LME金價以1.22%的漲幅收報1294.11美元/盎司,與此前四個交易日0.21%、0.14%、-0.14%、0.03%的日漲跌幅相比,也顯得有些“鶴立雞群”。
“近期,黃金走勢膠著,呈現上下兩難。一方面,對于美國加息的預期增強、其他資產的強勢表現對黃金的價格產生了一定壓制;另一方面,通脹回升以及市場情緒穩定對金價也起到了一定的支撐作用。”金石期貨分析師黃李強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在合理的解釋之外,黃金上周五的行情,再一次印證了大宗商品分析師、The Gold Cartel作者Dimitri Speck向市場揭示的一個結論:黃金大漲總發生在周五。
交易行情千變萬化,不過依據歷史可以重演的說法,一些投資者通過研究以往的行情變化,以期挖掘內在的投資規律。
Dimitri Speck就以黃金市場作為統計標的,以一周中的五個交易日為參數,對黃金價格表現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2000年以來,投資黃金的年化收益率為8.84%,但令人吃驚的是,在統計覆蓋的4585個交易日里,大部分的漲幅都發生在周五,周五的年化漲幅達到7.50%。而從周一到周四,黃金投資者們似乎都陷入了“深度睡眠”。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在黃金價格走低的2012年至2016年期間,周五金價也呈現上漲趨勢。
“重要的經濟會議和經濟數據往往在周五公布,這導致周五市場經常會出現突發因素,進而對相關價格走勢產生了擾動。”黃李強說道。
不僅如此,與金價息息相關的黃金股票,也有“周五大漲”的特點。如追蹤金礦開采公司股價表現的HUI指數2000年以來的年化收益率為5.76%,而周五的年化漲幅竟然高達13.28%。
在一些投資者眼里,周五似乎已經成為黃金投資人的好日子,具有特別意義。
巧合還是必然
黃金大部分的漲幅為何出現在周五?
說到黃金的走勢,首當其沖就是分析美元走勢,以及影響美元走勢的因素。“研究黃金價格漲跌的重點就是要分析全球儲備貨幣的價值體現,從另一個層次上看,就是需要關注儲備貨幣國的經濟等情況。現階段,全球儲備貨幣依然是美元,美國重要的經濟數據常常在周五發布,這一點自然會影響到市場的脈動,市場也在不斷參考經濟的發展而發展。”混沌天成期貨研究院宏觀金融部總經理孫永剛表示。
“黃金與美元走勢密切相關,而美元走勢又與美國經濟指標變化有關。從時間節點來看,美國非農就業報告大多數是在周五發布,如果數據弱于預期,那么美元走弱就會刺激金價走強。此外,周五是一周的最后一個交易日,而下周一的不確定性,使得投資者樂于在周五適當增配黃金,來降低自己投資組合的貝塔值。”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程小勇表示。
在招金期貨副總經理梁永慧看來,從外部影響因素來看,不少國家傾向于在周五發布偏差的經濟數據,目的是為了給市場消化和應對的時間。較差的數據發布后往往會引發市場異動,最終導致市場出現恐慌情緒。選擇在周五發布較差的數據,既能夠看到周五當天市場對數據的反應,又可以給市場一個應對和消化的時間,一旦周五市場反應過于劇烈,周末兩天休市也能夠減弱市場的恐慌情緒,減緩對市場的沖擊。一般來講,市場出現恐慌情緒之后,大量的資本會進入到黃金市場進行避險,將促使金價上漲,因此黃金大漲發生在周五的概率遠大于其他交易日。
從交易本身來看,梁永慧表示:“主力利用人的心理弱點,容易麻痹投資者,也會導致金價在周五大漲的概率遠大于其他時間。”具體來看,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往往集中在一段時間行情開始和結束階段,尤其是結束階段最容易引人重視。周五作為一周交易的最后一個交易日,投資者一般格外關注,而周二最容易被投資者忽略。普通投資者多數是看漲思維,無論是黃金處于牛市中還是處于熊市中,熊市中的黃金即使前四日處于大跌,周五出現小幅上漲,投資者仍會對上漲趨勢充滿期望。黃金主力對多頭獵殺時,經常使用這種策略來麻痹投資者,從而達到充分獵殺多頭的目的。
可否按圖索驥
實際上,不僅是黃金市場存在行情時間魔咒的說法,市場還流傳著關于原油“7月必跌”、期指“逢9必跌”等類似說法,而且這些結論也有歷史數據及統計結果的驗證支撐。
例如,原油價格常常在7月無視夏季需求高峰而回落。在2014年—2017年的四年中,前三年的7月,NYMEX原油市場主力合約均出現下跌,跌幅分別為6.83%、21.36%、14.5%,僅在今年實現8.29%的漲幅。
梁永慧表示,大宗商品、能源等市場確實存在“7月魔咒”、“逢9必跌”的說法,背后原因很多,但有兩個原因最重要。其一,不同商品之間的相關性造成的時間節點。商品價格的波動有其共性,雖然不同商品的屬性、產業背景等造成了個體差異,但由于商品之間存在著相關性,價格波動規律也存在一定的規律,因此容易造成不同商品之間的同漲同跌現象。
其二,會計年度、季節性規律等造成的時間節點。例如,會計年度結束時,需要對一年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核算,如基金公司等投資者需要平倉進行年度會計統計核算,容易造成集中性交易,對價格造成影響。美國的會計年度是十月制,即以公歷每年10月1日起,到次年9月的30日為止為一個會計年度,而全球各國和地區使用最多的會計年度是“七月制”。美國是全球商品的定價中心,擁有最開放的金融環境和最完善的金融市場,基金控制商品價格時,傾向于在美國會計年度的初始9月開始建倉,10月完成平倉。為了能夠在10月順利完成平倉,在7月拉出一輪高點或低點,便于在8月和9月出貨等。也就是說,“7月魔咒”和“逢9必跌”的根本原因是7月進行會計年度最多的國家和美國方面造成的時間節點效應。
“時間節點效應已經形成一種市場規律,并得到業內的認同,因此在正常情況下,這種時間節點效應有效。”梁永慧說。
不過,程小勇認為,以上這些情況是據歷史資料得出的統計結果,部分存在內在規律。然而,對原油和期指方面的“7月魔咒”、“逢9必跌”來說,也可能存在潛在的偶然性。因此,商品時間節點效應并不能照搬歷史經驗,需要關注引發這些現象的潛在因素是否發生同樣的變化,要體現的是事件演變的過程。
黃李強也表示,資產運行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由于行業的關系商品也存在一定的淡旺季,因此相關資產的價格也會因這種規律而存在一定的淡旺季因素。不過,行業的淡旺季僅體現了資產的商品屬性,對于一些小眾品種可能影響較大。但對于大宗資產來說,影響其價格走勢更多的是經濟周期,在這種情況下月度的漲跌概率就不明顯了。
“以WTI原油期貨為例,我們統計了1983年-2017年近34年的原油月度漲跌數據,研究后發現,原油漲跌季節性并不明顯。通常情況下,12月-次年2月、6月-8月是原油的消費旺季,其余月份原油消費相對較差,但從漲跌概率來看,這種季節性是存在的,但并不明顯。因此,單純的以季節性規律來判斷價格漲跌是不合適的。”黃李強說,至于行業中流傳的一些規律一方面可能有季節性方面的因素,但更多是巧合,投資者不要過度迷信。記者 馬爽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