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文博機構聚首故宮 探討“文化+科技”
摘要: 中新社北京11月28日電 (記者 應妮)主題為“傳統文化×未來想象”的“文化+科技”國際論壇28日在故宮博物院舉辦。
中新社北京11月28日電 (記者 應妮)主題為“傳統文化×未來想象”的“文化+科技”國際論壇28日在故宮博物院舉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法國盧浮宮博物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國家藝術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博物館和機構代表與會。
11月28日,主題為“傳統文化×未來想象”的“文化 科技”國際論壇在故宮博物院舉辦。圖為通過3D打印技術打造的故宮微縮模型。 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該論壇旨在通過學術研討、業界交流和成果展示,整合文化與科技領域的優勢資源,為傳統文化的數字化保護、研究、展示提供具有國際性和前瞻性的理論支撐和應用途徑,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在開幕式上,中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顧玉才表示,隨著近年來應用科技的發展,文物保護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特別是互聯網科技在價值認知、文化傳承方面顯示出巨大的潛能。2016年中國五部委聯合啟動了“互聯網+中華文明”的行動計劃,旨在把互聯網創新成果與中華文化的傳承創新深入融合,深入挖掘拓展文物蘊含的歷史、技術、科學價值和時代精神,豐富文化供給、促進文化消費。
圖為通過3D打印技術打造的故宮微縮模型。 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從文化和科技交叉融合的視角,闡述了故宮博物院在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和監測、信息網絡和管理平臺搭建、數字資源管理和應用、數字化展示和傳播、數字化應用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和階段性成果。
他指出,深化“文化+科技”概念要深入挖掘博物館資源與科技對接,更重要是跟人們生活對接。這就需要細致體察大眾在生活中對文化的渴望,不斷把博物館的文化精髓和科技發展對接起來,這樣才會有“1+1大于2”的效果。“我相信文化+科技的力量,它的探索之路是永無止境的,它的魅力也將不斷呈現。”
圖為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開幕式致辭。 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代表歐敏行博士圍繞“通過信息通信技術與創新保護文化遺產”這一主題,介紹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推廣方面做的工作。
為期兩天的論壇包括三個分論壇,分別為“新思維:數字技術下的未來博物館”、“新路徑:數字時代與傳統文化的新生”以及“新融合:走入日常的科技與人文暨騰云峰會”。
“傳統文化×未來想象”數字文化藝術展同期開幕并對公眾免費開放,展期持續至12月8日。(完)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中國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