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川文化發現2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杭州召開
摘要: “好川文化發現20周年特展”文物 胡筱培 攝中新網杭州12月4日電(記者 奚金燕實習生胡筱培)好川遺址距今年代4300-3700年,其發現填補了浙西南浙、閩、贛三省交
“好川文化發現20周年特展”文物 胡筱培 攝
中新網杭州12月4日電(記者 奚金燕實習生胡筱培)好川遺址距今年代4300-3700年,其發現填補了浙西南浙、閩、贛三省交界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的空白。為更清晰地認識好川文化,觸動文化的研究,4日,“好川文化發現2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杭州召開,來自海內外高校和全國數十個省市文博單位的70余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學術研討會。
“好川文化發現20周年特展”吸引了不少參觀者 胡筱培 攝
2017年,正值好川文化發現20周年。1997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遂昌縣文物管理委員會對位于遂昌縣好川村嶺頭崗的好川墓地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清理墓葬80座,灰坑3個。這次發掘,共出土了隨葬品1028件(組)。
“好川文化發現20周年特展”文物 胡筱培 攝
而好川文化,也以好川遺址為命名,經專家鑒定,其屬于良渚文化晚期,距今四千年左右。好川文化遺址的發現填補了浙閩贛三省交界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的空白,是1997年全國重大考古新發現。
2002年11月,在溫州鹿城曹灣山發現一處相同文化遺址。2004年,浙江省考古所對好川遺址周邊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考古調查,在遺址的東南面又發現了同時期的墓葬20座。近十幾年來,在廣東、福建、山東等省也發現相關聯的文化遺存。
為加強好川文化的交流,開展更深入的研究,4日,由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遂昌縣人民政府主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遂昌縣文化廣電出版局承辦的“好川文化發現2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杭州召開。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王海明在主旨演講中介紹道,好川遺址的80座墓葬按墓坑規模共分為5個等級,早期的墓葬,墓坑寬大,葬具范圍很小,葬具外的空間較大,顯得很空曠,以M8最為典型,晚期的墓葬,葬具范圍變大,葬具外的空間反而狹小。以M60為代表。在好川遺址出土的1028件(組)隨葬品中,陶器是最主要的隨葬品,共762件,此外,還出土了142件石器、98件玉器和26件漆器。
王海明說道,其中,隨葬的漆器與墓葬規模、墓主人的身份等級密切相關。隨葬陶器的數量、陶器制作精美程度與墓坑大小、墓葬等級大體對應。據其介紹,隨葬品組合早中晚期變化明顯。早期,玉器少見,僅見錐形器,無玉鉞發現,壺、杯、圈足器是常見陶器,形體矮小。漆器上飾片均為石質,中晚期,玉鉞、鼎、豆成為主要隨葬品,豆品種多,形態豐富多樣,極具特色,漆器上的飾片多為軟玉質。
此外,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李巖將他的目光聚焦在《好川文化南傳的初步觀察》中,而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周廣明則做了《以武夷山為中心的浙閩贛交匯地帶史前文化考察》的學術報告。
“好川文化發現20周年特展”文物 胡筱培 攝
在研討會同期,“好川文化發現20周年特展”也在西湖博物館揭開面紗,好川墓地、溫州曹灣山遺址、江山山崖尾遺址的出土器物一一現身。并借展了大汶口文化、曇石山文化、石峽文化、江西廣豐社山頭遺址的器物,以便進一步討論好川文化與周邊其它考古學文化之間的關系。(完)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中國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