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考古成績單:南宋的“自來水管”是木制
摘要: 南宋杭州人的“自來水管”是木頭造的。 本報記者 吳煌 攝 年底到了,各種盤點開始了,昨天,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年度大盤點出爐了。 截至11月中
南宋杭州人的“自來水管”是木頭造的。
本報記者 吳煌 攝
年底到了,各種盤點開始了,昨天,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年度大盤點出爐了。
截至11月中旬,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完成考古項目47項(包括杭州各區縣)。其中考古調查1項,勘探38項,發掘8項。調查面積8平方公里,勘探面積近110萬平方米,發掘總面積11650平方米。緊急處理突發事件4起。發掘墓葬88座,出土文物標本3050件(套)。
雖然今年的考古發現不算多,但重量級的不少,專家重點選出了5項:蕭山陳家埠古墓群、臨安區政府五代古建筑遺址、南高峰塔遺址、勸業里古遺址考古發掘、《杭州余杭漢六朝墓》的整理與研究。
800年前的南高峰塔長啥樣
這一串名單是不是很熟悉?有好幾個項目,錢報記者都做過詳細的報道。
比如臨安區政府停車場里發現的古代“大房子”(詳見本報2017年07月31日A13版)。
當時,考古發掘留下幾個懸念,比如,發掘面積會擴大嗎?臨安區政府需要搬遷嗎?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征宇說,考慮到區政府還在辦公,這塊方磚鋪地的大型建筑基址目前已經回填保護。
另一個懸念是,這座“大房子”究竟是什么?
現場展示的,有一塊模印有“大唐”字樣的建筑用磚:“大房子”屬晚唐五代吳越國遺存。
但它究竟是衙門,還是衣錦軍所在地呢?王征宇說,目前可以認定的是,遺跡應屬吳越國在臨安境內的一處重要高規格建置,由于發掘面積有限,目前尚難以明確其性質。
另一個老杭州都關注的考古發現,自然是南高峰塔了。西湖十景“雙峰插云”誰都知道,但很少有人知道,真正插云的,其實是南高峰上那座塔(詳見本報2017年06月21日A15版)。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南高峰塔進行了考古發掘,發現塔基、塔院(榮國寺)等建筑基址。目前,遺址已回填保護。
而南高峰塔的復原研究已基本完成,杭州市考古所副研究員楊曦說,古代文獻中對塔的形制有記載,而現在實物材料也有了,所以兩者結合,做了一個初步的復原研究。
南宋杭州就有“自來水管”了
再說一個跟杭州人生活有關的。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二室副主任李坤帶記者轉到了考古所后山的一個大水池邊,里面泡著幾根木頭。這是南宋晚期杭州人的“自來水管”。
去年10月至今年6月,考古所在杭州勸業里進行了考古試掘,發現了這根長10米(發掘長度)的管道,用3.4厘米厚的四塊木板加以鐵釘和粘結劑拼砌而成。
勸業里,就在利星商場北邊,那里有一片停車場。
2015年的大盤點里,也有一根水管,是在紫城巷遺址中發現的。當時是首次發現南宋時期“以木為管”的引水管道,還有水井等設施。
與上次那根外面是圓形的不同,這根外面是方的,“當時老百姓就靠這種木管,引西湖水進來。”王征宇說。
老底子的杭州人是喝西湖水長大的。
臨安城的供水,包括地面河道和地下引水設施等。錢塘江咸潮逼城,而城內地下水多苦咸。唐大歷年間,李泌任杭州刺史,開鑿六井,引西湖淡水入城,供飲用。
此后城區不斷向東擴展,并奠定了杭州(臨安)城區發展的格局。
王征宇說,到南宋時,臨安城里已經不止六井了,西湖自涌金門向北,就有涌金池、鑷子井、李相國井等很多水口。
南宋流行的民諺里,有一句“西門水”,就是說從西門“引湖水注城中,以小舟散給坊市”。當時,城區人口密度很大,用水量很大,有很多以挑擔賣凈水為生的苦力。
所以,引西湖水入城的這些水井和木管,解決了臨安人的用水問題。不過,這次發現的木頭水管,究竟對應的是哪個水口,還沒有搞清,推測可能和小方井(俗稱六眼井,原在錢塘門內,今小車橋一帶)有關。
不過,飲水管道一開始可不是木頭做的,人們也是在不斷試驗中,所以先后經歷了竹、瓦筒、木以及石筒幾個階段。“效果最好的可能是石筒管子,但是比木頭難做封閉。”王征宇說。
挖掘出來的南宋晚期木管,被發現內徑較小,里面填滿細膩黑泥,推測應是淤塞而廢棄。管子上有個榫卯結構的接口。李坤說,接口上面有兩塊可打開的小蓋板,就是專門用來清淤的,算是當時生活小發明。這為研究古代杭州城市飲水系統提供了重要材料。
兩座墓給隋唐杭州西城墻定位
勸業里除了挖出木頭水管,還有一個大驚喜——發現兩座磚室墓葬,一座為唐代早期,另一座是六朝墓,西北距古錢塘門約300米,西距現在的西湖只有約200米,這是杭州臨安城范圍內首次發現唐及六朝時期墓葬。
“杭州”之名,始于隋朝,開皇九年(589年)設杭州,開皇十一年(591年)移州治于柳浦。唐代承襲隋朝舊制,五代先后興建夾城和羅城。
“隋唐時期,杭州城垣的范圍,文獻上只記載了大致,很多地理名稱,現在根本找不到。而墓葬一般只在城外出現,古人都出城掃墓,所以這兩座墓葬的坐標,對隋朝杭州城垣的范圍,有了參考意義。”
李坤說,隋唐城的西城墻,寬泛來講,就在西湖邊,現在我們知道了,應該在墓葬的東面,這彌補了史書考證的不足。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錢江晚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