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仕女“復活”了?這組照片“成功復制了唐俑”
摘要: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3月2日電(記者 宋宇晟)正月十五前幾天,微博上流傳的一組照片成功地引起了一眾網友的注意,被網友認為“成功復制了唐俑”。不僅如此,這組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3月2日電(記者 宋宇晟)正月十五前幾天,微博上流傳的一組照片成功地引起了一眾網友的注意,被網友認為“成功復制了唐俑”。不僅如此,這組圖片還被西安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等文化機構轉發。這,是一組什么樣的圖片?
這是一組“唐代仕女吃湯圓”的圖片,共9張。記者注意到,圖片中的模特穿上了仿唐代的服飾,妝容也頗有唐代仕女的特點,身材豐腴,表情有趣,再配上元宵,形成一組圖片。
記者在微博上看到,截至1日,這組“唐代仕女吃湯圓”的圖片收獲千余條評論,超過四千次轉發。對此,網友大多能領會圖片模仿唐俑的扮相。不少網友留言稱這組圖“太可愛了”;也有人覺得圖片“成功復制了唐俑”,有網友留言稱圖片中的模特可以列為“大唐小姐”評選十強選手之一了。
還有網友為這組圖片配上了文字。
為什么要創作這組圖?記者日前采訪了圖片中的模特敖珞珈。
她告訴記者,這組“唐代仕女吃湯圓”的圖片并不是自己參與創作的第一組“唐代仕女”照片。
記者注意到,更早的一組照片2月13日發布在微博上,也是類似的風格。其中的幾張幾乎完全復制了唐俑的形態,由于發布時間在春節前,另外幾張還加入了紅包的元素。
敖珞珈坦言,最初拍這組圖其實是“巧合”。
“我的身份是一個漢服商家。因為我胖嘛,之前一直想做大碼的漢服。”敖珞珈覺得,任何服裝都是給人穿的。“既然大碼服裝在淘寶賣得這樣好,漢服為什么不可以有?”
“但是朋友并不看好,團隊內部也覺得市場份額太小,放棄了大碼漢服的計劃。”不過因為“樣衣已經做好”,敖珞珈還是決定拍一組“大碼漢服照”。
在敖珞珈看來,拍攝過程相當流暢。“我自己做漢服已經是第6年了,有自己生產線和團隊,很多細節已經學習了蠻久,而我本身也有10余年的插畫經歷,所以設計方面幾乎是一拍即合、一氣呵成。”
因此,雖然并沒有特意考證照片中的妝容、服飾是否符合唐代歷史,但大多數人一眼就能看出,這些照片是在模仿唐代風格。
敖珞珈告訴記者,事實上,不管是妝容還是服飾的質感,團隊都參考了唐俑的風格,同時也有創新。“圖案細節我們有加工,一方面我們很難看清楚唐俑細節,一方面做漢服的商家其實蠻多,我們不想過于雷同。”她說。
至于為什么自己親自上陣做模特,敖珞珈說,是“因為身邊除了自己真沒別的‘胖胖’”。“既然選擇自己當模特,我就準備好把自己最胖的一面坦然的展現給大家。”
照片發布到微博后,不僅收獲了一波好評,西安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等不少文化機構也轉發了這些圖片。
對于這些文化機構而言,“讓文物活起來”是個永恒的話題。敖珞珈覺得,這其實就是“讓文化活躍起來”。“就是要拉近我們和歷史的距離,不要隔著玻璃冷冰冰地看著,文化的傳承需要我們每個人努力。也許不是每個人都會對傳統文化感興趣,更多的人會覺得有心無力。其實不是的,哪怕您只是每天在用筷子,那也是我們文化的一部分。我們只是幸運地知道得更多一點點。元宵節不只是吃湯圓、中秋節不只是月餅,端午不只有粽子……我們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希望通過我們一個個‘小幽默’,讓大家知道傳統文化有很可愛很有溫度的一面。” 敖珞珈說。(完)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中國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