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籍青年油畫家“繪”絲路風情訴“鄉情鄉愁”
摘要:圖為甘肅籍青年油畫家牛浩東創作的《五彩祁連》油畫作品。鐘欣攝中新網蘭州3月26日電 (記者 崔琳 李亞龍)“90后”甘肅籍青年油畫家牛浩東,6歲開始學習繪畫,他于
圖為甘肅籍青年油畫家牛浩東創作的《五彩祁連》油畫作品。鐘欣攝
中新網蘭州3月26日電 (記者 崔琳 李亞龍)“90后”甘肅籍青年油畫家牛浩東,6歲開始學習繪畫,他于2013年起專注于甘肅本土題材,先后創作出《隴中印象》《五彩祁連》《黃河石林》等多個系列200余幅油畫作品,用手中的畫筆訴說“鄉情鄉愁”。
20多年來,牛浩東堅持不懈,他的作品《老人》入圍第四屆中國造型藝術新人展;作品《陽光·石林·古道》入圍甘肅省第二屆“隴原風華”美術獲獎作品展,成為近年來甘肅美術界頗受關注的青年油畫家。
圖為甘肅籍青年油畫家牛浩東創作的《隴中印象》。鐘欣 攝
25日,被推選為甘肅青年聯合會委員的牛浩東專程從北京趕赴蘭州參會,一身正裝打扮的他,在父親牛興全的陪同下接受了中新網記者的專訪。
牛浩東在年幼時,因注射慶大霉素過敏導致了神經壞死性耳聾,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他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艱辛。
“用畫筆描繪家鄉風情,是我創作一直堅持的想法。我出生在隴中定西,大都市待得越久,家鄉那種純樸、悠閑、安靜、凈潔的空氣,通透的陽光,更成為心中向往。”牛浩東坦言,他熟悉甘肅的風情,深愛這片土地,所以在作品中力求表達純、凈、透的感覺。
圖為牛浩東介紹他的繪畫代表作品《敦煌印象》與《黃河石林》。崔琳 攝
牛浩東介紹,《隴中印象》便是他第一個系統反映隴原風情的系列畫,當時該系列作品在蘭州展出后,很受歡迎,喚起了諸多民眾的鄉情鄉愁。“記得一位叔叔看到《正午的麥場》后說,這幅畫讓他想起了小時候午飯后,到麥場墻腳下陰涼處聊天的情景。”
談及現階段自己最滿意的作品,牛浩東認為是《絲路新暉》。他說,“筆墨當隨時代”,隨著中國經濟發展,絲綢之路這條古老的商經和文化傳播大道,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中國也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甘肅作為絲路重要節點城市,自己也想用畫來表達對它的關注。
記者看到,牛浩東以絲綢之路上典型的景物進行創作,主要作品有《敦煌印象》《古塞朝暉》《大漠清晨》《朝霞中的白楊樹》等。這批作品,被業界評價為多彩、溫暖,體現生機勃發的情感和狀態。
牛浩東的父親牛興全告訴記者,因兒子的特殊情況,在他18歲移植人工耳蝸之前,學習繪畫是相當困難的,老師不得不在練習冊上改出如何運用線條、色彩等。同樣,兒子的努力也被父親看在眼里。
“浩東學畫這些年,常常會為了創作廢寢忘食,他心無旁騖地想要表達出自己對于繪畫的感覺,不少業界大師都贊揚他有天賦。”牛興全坦言,為了這些肯定,他狠下心讓兒子學會獨立,甚至把他“趕”去北京發展,對于兒子能否在異鄉建立起社交圈,他很擔憂卻從不表現出來,每當兒子回來身邊,他就陪他去甘肅景區體驗,不在身邊時,他又通過微信和兒子探討繪畫作品,還幫他寫畫評。
牛興全說,兒子很能吃苦。北京的冬天很冷,記得有一次,牛浩東在租房內創作20米長的油畫,手和腳都凍出了凍瘡,卻依然堅持不放棄,這令他驕傲。
目前,牛浩東正在創作《黃河石林》和以蘭州夜景為題材的《星河》系列作品。他說,今后還會一如既往地用畫筆描繪山川秀美的隴原大地,向民眾展示幸福美好的新甘肅。(完)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中國新聞網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