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陽縣農網改造升級助力鄉村發展側記
摘要: 農網改造鋪就致富路——泌陽縣農網改造升級助力鄉村發展側記通訊員 王麗娟“香菇這東西比較嬌貴,要經過五道關口才能包裝上市,沒有穩定的電力保障根本不行
農網改造鋪就致富路
——泌陽縣農網改造升級助力鄉村發展側記
通訊員 王麗娟
“香菇這東西比較嬌貴,要經過五道關口才能包裝上市,沒有穩定的電力保障根本不行。我現在有4個棚種植香菇,四季均可采摘,一年可獲利15萬多元。”近日,談及農網改造升級后的新生活,泌陽縣高邑鄉譚園村香菇種植大戶譚路笑得合不攏嘴。
譚園村緊靠重巒疊嶂、氣候宜人的泌陽縣銅山風景區,該村221戶村民人均耕地僅有1.5畝。自然條件獨特,香菇等菌類種植便成了譚園村的主要經濟來源。
“種香菇和電有那么大的關系嗎?”聽了筆者的疑惑,譚路認真地解釋起來。
種香菇有兩個關鍵環節,一是蒸料,就是用高溫熏蒸種香菇的碎木,除去雜菌,這樣香菇才能生長。二是烘烤,及時烘干采摘的香菇,防止腐爛變色。按照香菇生產的標準要求,最好能用電蒸爐蒸料、電烤箱烘菇。
但在農網改造升級前,譚園村僅有1臺100千伏安變壓器,連照明都成問題,更別提生產了。譚路指著旁邊一個黑乎乎的“家伙”說:“這是我們以前用的柴火爐,經常蒸不熟料、殺不死雜菌,還不能及時烘干。香菇產量低、腐爛變色,本可賣30多元錢1斤的香菇,只能賣5元錢、10元錢,每年造成的損失超過百萬元。”
2015年,泌陽縣供電公司電網施工隊伍開進了譚園村。他們為該村新增400千伏安、200千伏安變壓器各1臺,舊線路也進行了更換,供電可靠性大幅度提升,譚園村的香菇加工開始用上了電。
談及以電代柴的好處,譚路掰著手指頭給筆者算了一筆賬:香菇接種需要保持恒溫,以前只能在3月種一季,但現在利用空調還能在7月多種一季,雙倍收益。用電加工香菇后,村里每年還能節省出200萬千克的柴木,節能環保又增效。
農網改造升級讓供電企業和客戶實現了雙贏。該村電工史新軍說:“以前這個村的用電量每年只有2萬多千瓦時,現在每年是7萬千瓦時,電量翻了3倍多。”
電力供應充足,譚園村的食用菌種植業不斷壯大。譚園村香菇經紀人金德軍說:“俺村幾乎家家種植香菇,俺每天能賣出香菇4000公斤左右。電氣化建設完成后,俺這里的香菇種植量增加了50萬袋。一家一年收入少則兩三萬元、多則四五萬元,像譚路這樣的種植大戶非常多。”
在譚園村的帶動下,周邊十幾個村的農民也從事香菇生產、加工、銷售,舞鋼、南陽等周邊市、縣每年有800多人到譚園村務工,一支近百人的農民經紀人隊伍發展起來。在香菇采摘旺季,每天都有外地客商上門收購,產品供不應求。
如今,電量足了,生活富了,農民也心安了,外出打工的村民紛紛歸鄉自己做老板。占地近百畝的5個食用菌種植園已經建成。通過引進先進的烘烤、分袋技術,譚園村的香菇生產已實現了工業化,產品銷售到海外,年出口創匯近6000萬美元。
譚園村農網改造升級走上致富的道路,只是泌陽縣的一個縮影。據介紹,為進一步解決低電壓及供電“卡脖子”等突出問題,今年,泌陽縣供電公司還將重點開展扶貧和低電壓專項治理活動,助力鄉村發展。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