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經濟 通信科技

新發現!害蟲啃過的水稻變得更好吃

2018-05-11 16:31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fl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原標題:新發現!害蟲啃過的水稻變得更好吃五羥色胺是一種讓人的大腦產生愉悅感的化合物,浙江大學農學院舒慶堯及其合作者最新研究發現:害蟲也喜歡五羥色胺。害蟲啃食水稻

原標題:新發現!害蟲啃過的水稻變得更好吃

五羥色胺是一種讓人的大腦產生愉悅感的化合物,浙江大學農學院舒慶堯及其合作者最新研究發現:害蟲也喜歡五羥色胺。害蟲啃食水稻時,植株體內的五羥色胺含量會增加,對害蟲來說,這使水稻的“口感”和“營養”都提升了。

據了解,這是科學界第一次揭示五羥色胺與水稻抗蟲性之間的關系,將對下一步培養更優抗性的水稻和發展防蟲治蟲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褐飛虱和螟蟲是稻田中兩種破壞性最大的害蟲。浙江大學昆蟲所的婁永根教授長期關注植物化合物與昆蟲的互動機制,他發現在遭到害蟲侵害時,植物機體會分泌出不同的化學物質。

通過研究發現,害蟲在侵食水稻時,水稻體內的五羥色胺含量升高了。它主要由一個叫CYP71A1的基因合成。“當害蟲侵食水稻時,這個合成五羥色胺的‘開關’就被打開了。”舒慶堯說。

為了探究五羥色胺對害蟲的影響,博士生羅婷開始了“數蟲子”工作:數出15只褐飛虱,放到裝有兩株水稻的容器中:一株水稻是自然野生型水稻,另一株是敲除了CYP71A1基因的水稻。

“我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剛開始分布均勻的褐飛虱,一段時間后會表現出明顯的分離。”羅婷說,大部分褐飛虱選擇去自然野生型水稻。

顯然,被敲除了CYP71A1基因的水稻被害蟲“嫌棄”了。原因則是無法調高五羥色胺的分泌。

令科學家好奇的是:害蟲為什么喜歡五羥色胺?

研究發現,攝入更多的五羥色胺之后,蟲子的生長發育加快了,身軀也更加“壯碩”了,這在螟蟲的身上表現得特別明顯。“蟲子很聰明,它不但懂得‘吃’,還能把食物變得更加‘營養美味’。”舒慶堯說,這是害蟲的智慧。

這一發現對提高水稻的抗性,維護糧食產量和品質有很重要的科學價值。

科研團隊進一步探究發現,在植物體內,五羥色胺和水楊酸的合成有一個共同的源頭物質——分支酸,水楊酸是一種已知的能夠提高水稻抗病性的化合物。

論文第一作者蘆海平博士介紹,五羥色胺和水楊酸合成過程存在相互負調控,本身又可以主動抑制對方合成基因的活性,如水楊酸可以抑制CYP71A1基因的開啟,從而減少五羥色胺的含量。

簡單來說,當害蟲啃食水稻致五羥色胺增加時,原本幫助抗病的水楊酸就減少了。

舒慶堯介紹,很多植物中都存在五羥色胺和水楊酸合成代謝通路,這項研究將對水稻及其它作物的抗蟲育種帶來啟發意義。

相關論文《基于五羥色胺生物合成抑制的水稻抗蟲性》日前發表在《自然·植物》雜志上。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科技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枣强县| 台山市| 溧水县| 余庆县| 湖南省| 上林县| 永年县| 都江堰市| 巴彦县| 梧州市| 凭祥市| 黑水县| 镇康县| 广河县| 瑞丽市| 马尔康县| 延长县| 冷水江市| 古蔺县| 阳西县| 逊克县| 若羌县| 广东省| 尚志市| 开远市| 太和县| 都江堰市| 翁源县| 荃湾区| 含山县| 钟山县| 会宁县| 永修县| 班戈县| 固安县| 浑源县| 扎兰屯市| 金山区| 巴彦淖尔市| 罗山县| 西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