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的堅守與傳承 中國老牌電影民樂隊獲新生
摘要: 在偌大的長影音樂廳,77歲的蘇煥洲與記者對話時,顯得有些激動。
“90后”高思陽在新的民樂隊中擔綱古箏演奏 呂盛楠 攝
中新網長春5月14日電 (李彥國 柴家權)在偌大的長影音樂廳,77歲的蘇煥洲與記者對話時,顯得有些激動。
闊別樂壇20余年后,那支曾走遍中國大江南北的長影樂團民樂隊再次歸來。他百感交集。
1956年10月成立的長影樂團民樂隊是中國電影樂團中成立最早的民樂隊之一。從1956年4月進入長影樂團工作,到2001年從副團長的職位上退休,蘇煥洲見證了這支民樂隊的起落浮沉。
“要珍惜機會、創新作品,讓中國的民族音樂通過電影走出去。”蘇煥洲舉例說,看印度或者東南亞國家的影片,民族風格都比較強,中國也可以這樣展示自己的民族文化。
蘇煥洲的自信源于長影樂團民樂隊的歷史底蘊。《國慶十點鐘》《馬蘭花開》《上甘嶺》《甲午風云》等幾百部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影片音樂、戲曲片音樂以及《劉三姐》《蘆笙戀歌》等少數民族題材影片配樂都是這支民樂隊錄制的。
與樂隊合作的作曲家、指揮家、歌唱家、戲曲演員更是數不勝數。
變化出現在1995年。“當年長影改革轉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化,改革以后沒了固定工薪,全團從100多人縮編到30多人,合唱隊、民樂隊也取消了。”蘇煥洲說。
那時的他已是長影樂團副團長。“不能讓樂團毀在我們這一代人手里。”老人回憶,當時樂團領導班子經過商量決定,辦學育才。
長影樂團還有場地、有琴房、有排練場所。“廠里(長春電影制片廠)用樂器作為入股資金,有的演奏員也來入股,我們成立了學校,全國招生。”蘇煥洲說,雖然第一年只招了十幾個人,但生源逐年增多。
“要讓思想跟上時代的變化,人心別散。”蘇煥洲坦言,民樂隊雖然沒了,但這個領域的人才卻在不斷地輸出。
20余年轉瞬即逝。前不久,于長春舉行的《春之聲》新民樂交響音樂會掀開帷幕,樂迷們欣喜地發現,那個有著無數輝煌過往的長影樂團民樂隊竟在悄無聲息間再返樂壇。
這支“重生”的長影樂團民樂隊青春氣息十足,30多位成員的平均年齡只有二十五六歲。舞臺上,彈撥類、弓弦類、吹打類等多種中國民族樂器配合默契,經過重新編排的經典曲目讓人耳目一新。
1994年出生的二胡演奏員王淵麟是新的民樂隊中年齡最小的一個 呂盛楠 攝
原來,2017年底長影樂團重啟了民樂隊恢復建制工作,蘇煥洲等民樂隊早期建設者親自擔任考官面向全國選才用賢。
1994年出生的二胡演奏員王淵麟是新的民樂隊中年齡最小的一個,但她卻有在北京為多國駐華使節表演中國最傳統的二胡經典曲目的經歷。
“二胡曲目具有深厚、連貫、線條性的特點,在很多電影里直揭人物的內心,這是最貼近人生的樂器。”王淵麟直言,期待著用電影配樂的方式讓海內外人士更加直觀地理解、走近中國民樂。
另一位“90后”高思陽在新的民樂隊中擔綱古箏演奏,對于未來,這個年輕人有著更多想法。“對于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來說,在傳承和挖掘民樂藝術的同時,更要創新。”
高思陽提出了“民樂國際化”的概念。“我有時候會練一些國外的曲子,同時融合中國傳統曲調加以改編,這更有助于我們民族文化走向世界。”高思陽說。
“他們身上的擔子確實很重。”長影樂團原團長李德善坦言,年輕人要經過不斷的演出實踐來磨礪自己,練出有溫度、有筋骨的作品。
在新的民樂隊組建過程中,76歲的李德善也是主考官之一。“這些孩子都是學校的尖子生,他們的才華毋庸置疑。”李德善對這批民樂隊成員的未來充滿信心。
如今,原本已經退休賦閑的蘇煥洲、李德善又忙了起來,只要民樂隊有需要,他們就會過來幫忙。
在一群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中間,兩位老人談笑風生,好似也年輕了許多。(完)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中國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