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醫療質量提升秘訣何在(民生觀)
摘要: 醫療服務供給體系日益完善,服務水平不斷提高,醫療服務保障制度實現全民覆蓋
醫療服務供給體系日益完善,服務水平不斷提高,醫療服務保障制度實現全民覆蓋
最近,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發布全球醫療質量和可及性最新排名,我國醫療質量和可及性排名從2015年的全球第六十位提高到2016年的第四十八位,是發展中國家中進步最大的國家之一。這與近年來我國推進健康中國戰略,積極推進醫療服務供給側改革密切相關。
一個國家的醫療質量和可及性,主要由醫療服務供給能力、服務水平、保障能力決定。我國人口眾多,健康需求呈現多層次多樣化,同時長期處于發展中國家階段。為了讓人們“看得起病、少得病、不得病”,維護健康,我國構建了日益完善的醫療服務供給體系。截至2017年底,我國已有醫療衛生機構98.7萬個,醫師338.6萬名,護士380萬名。每千人口擁有的醫師、護士數量不斷上升。
服務水平不斷提高,醫療質量管理規范化程度越來越高。2017年,我國醫療質量呈現“四升一降”的趨勢——醫療資源供給持續增加,醫療服務效率有所提升,部分專科、重點病種和手術診療質量穩中有升,臨床合理用藥水平不斷提升,住院患者死亡率持續下降并穩定在較低水平。
醫療服務保障制度實現全民覆蓋,資金規模逐年增加,并且制度逐步走向整合,體現制度公平。衛生總費用占GDP比重已超過6%,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國在人民健康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可謂不大。
當前醫療服務供給目標是維護健康、管理健康,重點在基層、預防環節,強調人人參與、共建共享,而不僅僅是治療疾病。這種轉向符合疾病譜變化、人口老齡化的現實需要,有利于關口前移管控疾病,尤其是大量慢性非傳染性疾病。
可以說,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大力推進健康中國戰略,我國的醫療質量和可及性才得以迅速提升,得到國際社會贊譽。未來,我國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推動優質醫療服務下沉,實現醫療服務質量和可及性均衡覆蓋。同時深化醫改,扭轉醫療機構逐利性,由擴規模轉向重質量,并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監控體系,為人民群眾提供更有質量的醫療健康服務。
《 人民日報 》( 2018年06月11日 23 版)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