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費長房與汝南的傳說
摘要:王新立據《后漢書·方術列傳》中記載:“費長房者,汝南人,曾為市掾。”相傳,費長房在汝南曾經做過市場管理員。有一天,汝南縣城來了一位賣藥的老人,他
王新立
據《后漢書·方術列傳》中記載:“費長房者,汝南人,曾為市掾。”
相傳,費長房在汝南曾經做過市場管理員。有一天,汝南縣城來了一位賣藥的老人,他手持的竹杖上懸掛著一個鐵壺。每天做完生意,天黑散街之后,老人就跳入壺中。人們都沒有發現這件奇事,只有費長房在樓上無意中窺見。為了弄清楚壺翁的來歷,費長房便以酒款待,如此數日,毫不懈怠。一天,費長房向老翁求教出入壺中的奧妙,老翁應允后,便帶他一起跳入壺中。只見壺中竟是富麗堂皇的玉堂,滿桌的美酒佳肴散發出誘人的香味。老翁請他開懷暢飲,好不盡興。酒酣之后,兩人從壺中跳出來,老翁囑咐費長房千萬不可把這個秘密告訴別人。
此后,費長房和老翁成了好朋友。他倆經常在一起飲酒作樂,談得非常投機。有一天,老翁告訴費長房,他本是天上的一位神仙,因為違犯了天律,被貶人間。而今刑期已滿,他要應召回天上去了。他問費長房是否愿意跟著他一起上天,如果不愿意,今天就要和他飲酒作別。說著,示意費長房取下掛在竹杖上的酒壺。不曾想,小小的酒壺竟有千鈞之重,費長房用手取不下來,就吃力地去搬,小酒壺依然紋絲不動。見此情景,老翁微微一笑,只見他伸出一根手指就把酒壺輕松取了下來。再看壺中的酒,大約1斤,沒想到兩個人喝了一天都沒有喝完。
費長房求道心切,雙膝跪地,誠懇地對老翁說:“我想修仙學道,請師父收我為徒吧!”老翁說:“收你做徒弟倒也不難,只怕你心不誠、志不堅,吃不得苦。”費長房說:“徒兒決心已下,只要師父能度我成仙,即使赴湯蹈火,我也在所不辭!”老翁當即應允,對費長房說:“我明日就回仙山,你就與我一路同行吧!”
費長房為學道決定離家,擔心家里人記掛他,就向老翁問計。老翁隨手砍了一根青竹,長度跟費長房的身高一樣。他讓費長房把青竹懸掛在家里的房梁上,過了一會兒,這根竹竿就變成了費長房的人形。家里人見了,都以為費長房懸梁自盡了,舉家痛哭,便為他準備后事,擇地而葬。費長房站在親人們的身邊,親眼目睹了親人們凄凄慘慘戚戚的樣子,而親人們卻看不到他。隨后,費長房便跟隨老翁進山修道去了。
為了考驗費長房修道的誠意和決心,一路上老翁變出許多幻術來考驗他。他先是讓費長房躺在一間空房里,房梁上懸著一塊萬斤重的巨石,又引來很多蛇咬那根繩子,眼看繩子就要斷了,巨石就要落下,而費長房不驚不慌、動也不動。老翁又幻化出一群餓虎,并把費長房置于虎群之中,費長房依然鎮定自若、不怯不懼。老翁見費長房心有定力,暗自欣喜,認為他確實是一位可教之才。最后,他使出一個損招,就是讓費長房去吃一堆生蛆的糞便,這一下讓費長房心生厭惡,接連嘔吐起來。見此情景,老翁嘆息道:“你幾乎就要得道了,可惜沒有通過這次考驗啊!”
費長房自覺慚愧,于是決定辭別老翁回家。老翁送給他一根竹杖說:“你騎上這根竹杖,就可以很快到家。到家后,你千萬不要忘了把這根竹杖扔到葛陂湖里。”然后,老翁又為他做了一張咒符,說:“有了這張符,你便能役使地上的鬼神。”
費長房騎上竹杖,須臾間就回到了家。到家后,他把那根竹杖往葛陂湖中一扔,瞬間變成一條小龍順水而去。在費長房的感覺中,他離開家不過10多天,實際上在人間已經過了10多年。家里人原以為費長房早死了,現在猛然看見他,都以為見了鬼,又驚又怕。費長房就跟他們解釋,你們上次埋葬的并不是我,不過是一根竹杖而已。家里人急忙開棺驗看,果然是一根竹杖,這才相信費長房所說的是真話。
費長房受了老翁的指點,回到家里安居后,四處給人治病。他醫術高超,所有疑難病癥都能手到病除。不僅如此,他還能懲治惡鬼,使喚當地的土地爺。
汝南有一個人叫桓景,曾經拜費長房為師。一天,費長房對他說:“九月九日那天,你家會有大災厄,你必須縫一個絳色香囊,用茱萸系在手臂上,然后帶著全家登上村后那座高山,痛飲菊花酒,災難就可以免掉了。”桓景照他的囑咐做了。到了九月九日那天,他們全家老小一大早就去登山,傍晚回到家里,只見雞、狗、牛、羊全都死光了。桓景受到費長房避災的點化后,十分感激仙師,并將仙師傳授的戰勝瘟疫的法術告之村民。后來,汝南當地便有了每年九月九重陽登高、插茱萸、賞菊、飲菊花酒等節日習俗。
費長房得道成仙,為貧苦百姓治病的義舉,深受人們尊敬。然而,或許是學藝不精,或許是造化弄人,費長房最后弄丟了師傅給的治鬼符,卻被地方小鬼給殺死了。費長房死后,家鄉人為紀念這位仙人,于唐天寶年間,在汝南縣城北7公里費長房遇見壺公的地方,興建了一座金碧輝煌的壺仙觀,內供壺仙和費長房的塑像。后來,一些善男信女攜家帶口,圍觀而居,逐漸形成一個村落,名曰壺仙觀。直到現在,壺仙觀村還是汝南縣的一個自然村。明代萬歷年間詩人、學者李根茂在《秋日游壺仙觀》中吟詠:
“壺公遺觀傍荒丘,
汝水縈回繞觀流。
不知仙子何處去,
世人猶向此中求。
高原日暮牛羊下,
廢址風來草樹秋。
若是長房乘杖回,
桑田滄海亦生愁。”
到了清初,壺仙觀遺跡仍然是“汝南十景” 之一。清代第一部《汝陽縣志》執筆者羊璘曾寫有“汝南十景”詩,其中就有《壺公仙跡》:
“市上白頭翁已去,
傳來姓字多荒唐。
翻身欲解壺中訣,
煮石先傾樓下觴。
鶴子往還等石火,
靈祠興廢歷齊梁。
一灣沙濕銀杏樹,
野草青青晚日黃。”
更為有趣的是,那位給費長房傳道的神仙,雖然在世間沒有留下姓名,但是他的奇特行為卻為后人傳頌。后來,民間的郎中為了紀念這個傳奇的醫師,常常在藥鋪門口掛一個藥葫蘆作為行醫的標志。雖然這種“懸壺”方式現在已很少見到,但是“懸壺”一說卻長久保留下來。現在我們每每稱贊醫者仁者救人于病痛的義舉時,常譽之為“懸壺濟世”,而這個成語便是由仙翁懸壺溯源而來的。
至于汝南這座千年古城,也因為衍生了驅鬼神仙費長房、重陽登高避災、懸壺濟世等歷史人文傳說而名揚華夏。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