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前“山東大漢”亮相國博
摘要: 昨天,“禮出東方——山東焦家遺址考古發現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幕。
五千年前“山東大漢”亮相國博
北京晨報訊(記者 王歧豐)昨天,“禮出東方——山東焦家遺址考古發現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幕。作為“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焦家遺址以豐富的大汶口文化遺存著稱。本次共展出文物展品230余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部族首領大墓的場景復原。身高近2米的墓主人,讓人們一覽5000年前“山東大漢”的偉岸。展覽將展出至9月9日。
據國博策展人介紹,焦家遺址位于濟南市章丘區西北20 公里處,遺存主要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階段,年代距今約5300-4600年。遺址總面積超過100 萬平方米。焦家大汶口文化遺存以多姿多彩的紅陶、白陶、灰陶、黑陶、彩陶、彩繪陶、玉禮器、玉飾品等為主體,既是生活實用器也是墓葬內隨葬品的組成部分。
展覽中還揭示了針對大型墓葬的毀墓現象。墓主身體及陪葬陶器、玉器多被破環,而且是在入葬后不久即遭破壞,反映了當時高層內部的權力斗爭和社會生活中的風云變幻。另外,墓葬中還表現出大汶口時代人們一些特殊的地域風俗,如頭骨人工變形、拔牙、口含小球等。
在展廳的最里面,特別復原了遺址中的部族首領大墓,墓葬前投影著幾個大字:五千年前,山東大漢。據策展人介紹,作為遺址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大墓,墓主人身軀和隨葬的禮器全部經過復原,采用等比例原狀陳列的方式展示出來,讓觀眾可以了解當時的禮儀形式。
男性墓主身高經實測近2米,墓口長近4米,寬2.1米,一棺一槨,內外相套,棺槨之間和人身上放置近20件陶器、玉器隨葬品,其中1件玉鉞長達18厘米,表面有大片的朱砂痕跡,是焦家遺址目前所見最大的玉鉞,成為當之無愧的“玉鉞之王”。
高個子在焦家遺址大墓中尤其多,類似“山東大漢”的大墓還有幾處。一直以來,每當提起山東人,很多人會聯想到“人高馬大”“山東大漢”這樣的字眼,但是很難想到,早在距今5000多年前,山東人身高就已如此“偉岸”。專家推斷,可能因為這時期為農耕時代,廣泛種植谷物和飼養家畜,食物來源更加豐富和穩定,營養充足導致身體素質也有所提高。而且這些墓主人生前在部落中等級均比較高,占有的物質資源就更豐富,吃的食物又多又好,有這樣的營養供應,難怪身高會如此出眾。也有專家認為可能與地域分布有密切的關系。
首席攝影記者 李木易/攝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北京晨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