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能力是可以訓練的
摘要:楊眉 惻隱之心“惻隱之心”出自《孟子》,最著名的就是那句“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從哲學觀上劃分是一個人本主義者,對人懷有無比的信心,不僅相
楊眉
惻隱之心
“惻隱之心”出自《孟子》,最著名的就是那句“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從哲學觀上劃分是一個人本主義者,對人懷有無比的信心,不僅相信“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孟子還認為,就如同人天生有四肢一樣,人也天生有仁、義、禮、智這四種開端,所以他還相信“人皆可以為堯舜”。
中國人與人交往中注重人情事理、將心比心和推己及人,從而培養出善于設身處地考慮他人感受,同時盡可能以和為貴的民族基因。
心理學中與惻隱之心相似的一個術語是共情(empathy)也有人譯作:同理心和神入。共情,是指有意識地進行換位思考來理解別人的思想和感受的過程。被認為是一種認知能力而不是一種情緒體驗,也被看作一種穩定的人格特質。
研究表明,有些精神疾病與缺乏共情有關,例如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缺乏共情能力,被動攻擊型人格障礙患者的共情能力低,而反社會型人格障礙、邊緣性人格障礙和自閉癥患者都有共情功能障礙或說損傷。
因此,共情是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臨床心理學以及精神病學所關注的重要研究課題,是個體社會化程度的重要衡量標準之一。
近30年,共情又成為認知神經生物學研究的內容之一。尤其是腦電圖與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一種使用磁共振成像技術追蹤腦中血流變化的神經成像方法,從而可以直觀顯示參與共情的腦區。技術的誕生,極大地推進了共情的神經生物學研究進展。
人是社會性的群居動物,共情是人類進化出來的可以促進親社會行為和道德推理的基本能力和人格特質,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預測他人的情緒和行為,能夠因他人的高興而高興,因他人的痛苦而痛苦。因此,共情能夠促進利他與合作,具有共情的人往往會向困難中的人伸出援手,提供支持,并且也更容易合作共享。共情在人際交往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共情特質的人,會有成功而滿意的人際關系與更高的生活幸福感。
我們中國的惻隱之心說最接近共情,幾千年來,我們又發展出許多可以操作的共情如:設身處地、感同身受、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和換位思考等。而儒家思想精華之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與換位思考一樣,都是最具操作性的共情。
有關共情的研究表明,雖然共情具有可遺傳性,但個體的成長經歷、父母教養方式、社會文化等環境因素也會對共情與否產生重要影響,不僅如此,共情還受基因與文化之間交互作用的影響。
值得慶幸的是,共情是可以通過有效的訓練而加以提高的。前幾年西方的一個實驗研究證實,僅僅一天的與共情有關的“愛心訓練”(Compassion Training)就增加了積極的情感體驗,這個以親社會的感覺和動機為訓練目標的過程,在神經網絡中引發了變化,明顯增加了與共情有關的核心腦區的活動。
筆者在進行社交焦慮與恐怖癥患者的集體治療中發現,在為期8周左右的集體治療過程中,如果我能夠培養出來訪者的共情,那么就能夠產生積極的效果,我還發現,當來訪者提高了共情能力,不僅有助于降低其社交焦慮與恐怖,而且能提高他們與人交往的動機和能力。
在親子關系、婚戀關系、同學同事關系等各式關系問題的咨詢中也一樣,有意識地培養來訪者的換位思考能力,會有效緩解其心理癥狀并改善其關系。
共情也可以通過自我教育而提升,最主要的方法就是練習換位思考,學習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將心比心。
現在我們來做個小小的測試,你坐在公共汽車上,這時上來一位老人或者一位孕婦或者一位幼兒,他們走到你的座位旁站住了,這時你會感覺不安嗎,會有不忍嗎?如果有,那么你就已經具備了共情的能力。如果見到他們你就條件反射似的站起來讓座,那么,你不僅具備了共情的能力,而且已經養成了利他的習慣。
具備共情這種特質,你就有基本良好的人際關系,你為這個社會的美好也為個人的生活幸福感作出了切實的貢獻。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